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昕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功能菌处理危险废物砷废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8183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复合功能菌处理危险废物砷废液的方法,是将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Sp.)、脱硫肠状菌(Desulfotomaculum  Sp.)、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  Sp.)按菌数比:20~65∶15~55∶5~10在培菌器中用含Fe、S、C、N、P的营养物,在厌氧环境、pH7.0~7.4、30~37℃培养33~38小时得到复合功能菌。然后,将培菌器中的物质与pH9.0~2.5,砷浓度0.7~6140mg/L的砷废液按1~6∶1000体积比,在生物反应器内混合搅拌5~60分钟,经沉淀池沉淀、过滤器过滤。该方法工艺简单,处理时间短,占用场地少,能耗小,成本低,无二次污染,能对高浓度砷废液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液处理
,尤其属于采用复合功能菌处理危险废物含砷废液(废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含砷(As)及砷化合物废物属于剧毒危险废物。三价砷(As3+)的毒性比五价砷(As5+)的毒性强,无机砷的毒性大于有机砷。积累在体内的砷及其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对人的中毒剂量为0.01~0.052g,致死量为0.06~0.2g。我国地表水中砷的最高允许浓度为50ug/L;欧、美、日等国饮用水中砷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0ug/L。由于砷的大量开采、生产和使用,砷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采矿、冶金、燃煤、化工等产生过程产生的含砷废水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砷黄铁矿浸金硝酸催化中80%以上的砷进入溶液,其氧化浸出液中砷高达15~30g/L。近年有关砷废液产生的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2000年贵州化肥厂含砷废水排放造成下游大面积砷污染中毒;2003年湖南江永县砷制品厂的砷使附近田里的鱼虾绝种,颗粒无收,百余人饮水中毒;2006年湖南岳阳县浩源化工公司和桃林铅锌矿化工厂的废水直排,造成对高墙河污染,砷超标10倍左右。环保部门依法对违法企业进行了严厉查处,刑拘砷污染肇事者,并依法追究了其刑事责任。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功能菌处理危险废物砷废液的方法,其步骤是:A、菌株选择及配比:复合功能菌由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Sp.)、脱硫肠状菌(DesulfotomaculumSp.)、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 teriumSp.)组成,三株菌的菌数比为:20~65∶15~55∶5~10;B、复合功能菌培养:将A步的三种菌种按其株数比,在培菌器中用含有Fe、S、C、N、P成份的营养物培养,培养条件:厌氧环境、pH7.0~7.4、30~3 7℃,培养时间33~38小时;C、砷废液处理:将B步培菌器中的复合功能菌及其代谢产物、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昕吴全珍李福德
申请(专利权)人:李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