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鉴定大豆疫霉β‑tubulin基因核苷酸点突变及其对噻唑菌胺抗药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7965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3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豆疫霉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核苷酸点突变的鉴定及其在杀菌剂噻唑菌胺抗性监测中的应用,公开了一种鉴定大豆疫霉β‑tubulin基因23位、772位和494位核苷酸突变对噻唑菌胺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检测方法及其专用引物。所述突变位点指大豆疫霉菌中β‑tubulin基因自5'末端起第23位、772位和494位核苷酸分别为纯合T、G和A以及β‑tubulin蛋白自N端起第8位、258位和165位氨基酸为纯合的亮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高通量地监测田间大豆疫霉对噻唑菌胺的抗性发生和发展情况,实现抗性病害的早期预警,指导合理用药,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And the methods of thiazole resistant bacteria amine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Phytophthora beta tubulin gene mutation at nucleot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鉴定大豆疫霉β-tubulin基因核苷酸点突变及其对噻唑菌胺抗药性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鉴定大豆疫霉微管蛋白β-tubulin基因核苷酸点突变的鉴定及其在杀菌剂噻唑菌胺抗性检测中的应用,具体公开一种快速鉴定大豆疫霉β-tubulin基因核苷酸点突变及其对噻唑菌胺抗药性的分子检测方法及专用引物。属于分子生物学

技术介绍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是十大植物病原卵菌之一,有性生殖方式为同宗配合。其寄主范围单一,主要侵染大豆,引起大豆根腐病。该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时导致绝产。该病于1948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首次发现,以后迅速扩展到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及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目前已遍布于世界各大豆主产区,每年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目前,化学防治以其速效和高效的特点,在大豆疫霉等植物病原卵菌病害的防治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一些内吸性杀菌剂的不合理频繁使用,许多植物病原卵菌已经对其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因此,国际上各大农化公司一直致力于开发具有新作用机制且与市场上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药性的新型杀菌剂,用于大豆疫霉等植物病原卵菌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201711014310.html" title="快速鉴定大豆疫霉β‑tubulin基因核苷酸点突变及其对噻唑菌胺抗药性的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快速鉴定大豆疫霉β‑tubulin基因核苷酸点突变及其对噻唑菌胺抗药性的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或辅助检测大豆疫霉菌中β‑tubulin基因是否存在突变位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待测大豆疫霉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SEQ ID NO:1和SEQ ID NO:2,SEQ ID NO:3和SEQ ID NO:4以及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引物对分别进行PCR扩增,若分别能扩增出354bp,244bp和284bp条带,则所述待测大豆疫霉菌中β‑tubulin基因存在突变位点;所述PCR扩增中,退火温度分别为66.7℃,66.7℃和68.1℃;所述突变位点指大豆疫霉菌中β‑tubulin基因的基因组序列自5'末端起第23位核苷酸为T纯合,第772位核苷酸为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或辅助检测大豆疫霉菌中β-tubulin基因是否存在突变位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待测大豆疫霉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SEQIDNO:1和SEQIDNO:2,SEQIDNO:3和SEQIDNO:4以及SEQIDNO:5和SEQIDNO:6所示引物对分别进行PCR扩增,若分别能扩增出354bp,244bp和284bp条带,则所述待测大豆疫霉菌中β-tubulin基因存在突变位点;所述PCR扩增中,退火温度分别为66.7℃,66.7℃和68.1℃;所述突变位点指大豆疫霉菌中β-tubulin基因的基因组序列自5'末端起第23位核苷酸为T纯合,第772位核苷酸为G纯合和第494位核苷酸为A纯合;由此分别导致大豆疫霉β-tubulin蛋白自N端起第8位氨基酸为纯合的亮氨酸,第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西莉彭钦方媛王治文刘莹刘鹏飞黄中乔薛昭霖李腾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