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小珍专利>正文

多种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燃料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140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种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燃料炉,包括:炉体包括相互套设的内炉体和外炉体;可旋转炉排,其通过旋转轴可旋转的竖直设置在内炉体内;所述可旋转炉排包括多个燃料托盘,其沿所述轴的轴向上依次间隔开排列设置;成对翅片,其呈螺旋状对称设置在轴的两侧,且依次贯穿多个燃料托盘;气动生物质粉料入料管,其一端贯穿炉体并延伸至正对翅片设置;生物质颗粒入料口设置在炉体的顶部;模式水冷壁设置在炉体侧壁上;收渣槽可拆卸的设置在可旋转炉排的底部;多个循环口呈环形均匀间隔开设置在靠近内炉体的底部的侧壁上;排烟口;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生物质粉料和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充分混合燃烧,燃烧充分,热量利用率高,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种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燃料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燃料
,特别涉及一种多种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燃料炉。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煤炭、石油、天燃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日趋短缺,采用传统的燃烧方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生物质材料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仅仅停留在利用气化炉生产可燃气体供日常炊事使用,大大限制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目前燃烧再生能源颗粒生物质的环保锅炉正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和应用,但现有的生物质锅炉还存在诸如燃烧不充分、烟气大、不够环保、热效率不高、维修不方便等问题,特别是在燃烧过程中,因生物质锅炉含有较多的氯和碱性物质,这些物质的飞灰颗粒粘结在锅炉本体上,造成锅炉的严重腐蚀,致使锅炉不到一个采暖期就无法运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种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燃料炉,其能够将生物质粉料和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充分混合燃烧,燃烧充分,热量利用率高,节能环保;且燃烧时,炉体内始终形成强度较高的循环风,避免飞灰颗粒粘结在锅炉本体上,有效延长炉体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多种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燃料炉,包括:炉体,其包括相互套设的内炉体和外炉体,且所述内炉体和所述外炉体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5cm,所述内炉体为一上端开口的桶体结构;所述外炉体为一密闭筒体结构,且所述外炉体的内顶面为弧形,所述内炉体的上端开口与所述外炉体的内顶面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cm;可旋转炉排,其通过旋转轴可旋转的竖直设置在所述内炉体内;所述可旋转炉排包括多个燃料托盘,其为开口朝上的槽体,所述槽体的侧壁为金属板材质,所述槽体的底部为金属网结构,多个燃料托盘沿所述轴的轴向上依次间隔开排列设置,且自所述内炉体的顶部向底部,所述多个燃料托盘的金属网结构的网孔的孔径逐渐减小;成对翅片,其呈螺旋状对称设置在所述轴的两侧,且依次贯穿所述多个燃料托盘;气动生物质粉料入料管,其一端贯穿所述炉体并延伸至正对所述翅片设置,且所述气动生物质粉料入料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翅片以所述轴为圆心的旋转周缘外侧;生物质颗粒入料口,其设置在所述炉体的顶部,且所述颗粒入料口的下端正对内炉体的顶部的第一个燃料托盘;模式水冷壁,其设置在所述内炉体的侧壁上,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炉体的内侧壁上;收渣槽,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可旋转炉排的底部,且所述收渣槽的底面向所述炉体底部的出渣口倾斜延伸设置,且所述收渣槽的直径与所述外炉体的内直径相适应;多个循环口,其呈环形均匀间隔开设置在靠近所述内炉体的底部的侧壁上,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循环口的下边沿高于所述收渣槽的上端开口;排烟口,其设置在所述外炉体的侧壁上正对相邻两个循环口的间隙处;底座,其设置在所述内炉体和所述外炉体的底部之间,所述轴的下端可旋转的设置在所底座的中部优选的是,可旋转炉排的多个燃料托盘的直径与所述内炉体的内直径的差值小于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粒径。优选的是,还包括:稳压水泵,其设置在所述模式水冷壁的入水管上;水箱,其与所述入水管相连通;排烟管,其贯穿盘绕设置在所述水箱内;烟气过滤器,其设置在所述排烟管的出气口处。优选的是,所述颗粒入料口为一倒扣的漏斗状结构,且所述颗粒入料口的最大内直径小于成对翅片之间的最短距离。优选的是,所述成对翅片中任一翅片的宽度小于40cm。优选的是,所述成对翅片中任一翅片的横截面为弧形。优选的是,还包括:气动生物质粉料供应组件,其包括粉料机,其粉料仓与气动生物质粉料入料管的另一端相连通;气泵,其通过三通与所述炉体外侧的气动生物质粉料入料管相连通,且气泵经所述气动生物质粉料入料管向所述炉体内供气。优选的是,气动生物质粉料入料管内的生物质粉料与气体的体积比为3-10:100。优选的是,所述生物质粉料的粒径与生物质颗粒的粒径的比值为1:5-15。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内炉体内设置多个带有孔径逐渐减小的燃料托盘,首先通过气动生物质粉料入料管将生物粉料和空气吹入内炉体内,吹动成对翅片带动整个炉排旋转,之后将生物质颗粒送至位于最上层的燃料托盘上进行燃烧,燃烧至一定粒径后,由于离心力和重力作用,颗粒较小的燃料下落至第二层燃料托盘,依次下落和燃烧,直至下落至最下层的收渣槽,将灰烬排出炉体,在生物质粉料和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过程中,热气流自内炉体上升后经,内炉体和外炉体之间的环形缝隙下行后再经循环口吹回内炉体,或者经排烟口排出炉体,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炉体内热加热模式水冷壁,使得其中的水能够迅速升温,供应热水。在实际应用中,轴与底座之间通过多个密封轴承可旋转的设置在内炉体的底部,避免灰烬落入轴承内,保持轴良好旋转特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燃煤、燃油锅炉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将生物质粉料和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充分燃烧、充分吸热、降低使用成本,且容易着火、燃烧后灰渣少,只有5%左右,在相同采暖期或供气条件下,比电锅炉和燃气炉更经济,比燃油锅炉省一半以上成本;经多次循环燃烧之后,可以将未燃烧的烟气颗粒最大限度燃烧掉,经省级热工测试热效率高达86%以上,因此,无需附加任何除尘、脱硫设备,直接排放,做到无烟无尘。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种生物质燃烧燃料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可旋转炉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种生物质燃烧燃料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种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燃料炉,包括:炉体1,其包括相互套设的内炉体101和外炉体102,且所述内炉体和所述外炉体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5cm,所述内炉体为一上端开口的桶体结构;所述外炉体为一密闭筒体结构,且所述外炉体的内顶面为弧形,所述内炉体的上端开口与所述外炉体的内顶面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cm;可旋转炉排20,其通过旋转轴可旋转的竖直设置在所述内炉体内;所述可旋转炉排包括多个燃料托盘201,其为开口朝上的槽体,所述槽体的侧壁为金属板材质,所述槽体的底部为金属网结构,多个燃料托盘沿所述轴的轴向上依次间隔开排列设置,且自所述内炉体的顶部向底部,所述多个燃料托盘的金属网结构的网孔的孔径逐渐减小;成对翅片202,其呈螺旋状对称设置在所述轴的两侧,且依次贯穿所述多个燃料托盘;气动生物质粉料入料管103,其一端贯穿所述炉体并延伸至正对所述翅片设置,且所述气动生物质粉料入料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翅片以所述轴为圆心的旋转周缘外侧;生物质颗粒入料口104,其设置在所述炉体的顶部,且所述颗粒入料口的下端正对内炉体的顶部的第一个燃料托盘;模式水冷壁,其设置在所述内炉体的侧壁上,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炉体的内侧壁上;收渣槽105,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可旋转炉排的底部,且所述收渣槽的底面向所述炉体底部的出渣口倾斜延伸设置,且所述收渣槽的直径与所述外炉体的内直径相适应;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种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燃料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种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燃料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其包括相互套设的内炉体和外炉体,且所述内炉体和所述外炉体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5cm,所述内炉体为一上端开口的桶体结构;所述外炉体为一密闭筒体结构,且所述外炉体的内顶面为弧形,所述内炉体的上端开口与所述外炉体的内顶面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cm;可旋转炉排,其通过旋转轴可旋转的竖直设置在所述内炉体内;所述可旋转炉排包括多个燃料托盘,其为开口朝上的槽体,所述槽体的侧壁为金属板材质,所述槽体的底部为金属网结构,多个燃料托盘沿所述轴的轴向上依次间隔开排列设置,且自所述内炉体的顶部向底部,所述多个燃料托盘的金属网结构的网孔的孔径逐渐减小;成对翅片,其呈螺旋状对称设置在所述轴的两侧,且依次贯穿所述多个燃料托盘;气动生物质粉料入料管,其一端贯穿所述炉体并延伸至正对所述翅片设置,且所述气动生物质粉料入料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翅片以所述轴为圆心的旋转周缘外侧;生物质颗粒入料口,其设置在所述炉体的顶部,且所述颗粒入料口的下端正对内炉体的顶部的第一个燃料托盘;模式水冷壁,其设置在所述内炉体的侧壁上,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炉体的内侧壁上;收渣槽,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可旋转炉排的底部,且所述收渣槽的底面向所述炉体底部的出渣口倾斜延伸设置,且所述收渣槽的直径与所述外炉体的内直径相适应;多个循环口,其呈环形均匀间隔开设置在靠近所述内炉体的底部的侧壁上,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循环口的下边沿高于所述收渣槽的上端开口;排烟口,其设置在所述外炉体的侧壁上正对相邻两个循环口的间隙处;底座,其设置在所述内炉体和所述外炉体的底部之间,所述轴的下端可旋转的设置在所底座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种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燃料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其包括相互套设的内炉体和外炉体,且所述内炉体和所述外炉体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5cm,所述内炉体为一上端开口的桶体结构;所述外炉体为一密闭筒体结构,且所述外炉体的内顶面为弧形,所述内炉体的上端开口与所述外炉体的内顶面之间的距离至少为20cm;可旋转炉排,其通过旋转轴可旋转的竖直设置在所述内炉体内;所述可旋转炉排包括多个燃料托盘,其为开口朝上的槽体,所述槽体的侧壁为金属板材质,所述槽体的底部为金属网结构,多个燃料托盘沿所述轴的轴向上依次间隔开排列设置,且自所述内炉体的顶部向底部,所述多个燃料托盘的金属网结构的网孔的孔径逐渐减小;成对翅片,其呈螺旋状对称设置在所述轴的两侧,且依次贯穿所述多个燃料托盘;气动生物质粉料入料管,其一端贯穿所述炉体并延伸至正对所述翅片设置,且所述气动生物质粉料入料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翅片以所述轴为圆心的旋转周缘外侧;生物质颗粒入料口,其设置在所述炉体的顶部,且所述颗粒入料口的下端正对内炉体的顶部的第一个燃料托盘;模式水冷壁,其设置在所述内炉体的侧壁上,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炉体的内侧壁上;收渣槽,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可旋转炉排的底部,且所述收渣槽的底面向所述炉体底部的出渣口倾斜延伸设置,且所述收渣槽的直径与所述外炉体的内直径相适应;多个循环口,其呈环形均匀间隔开设置在靠近所述内炉体的底部的侧壁上,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循环口的下边沿高于所述收渣槽的上端开口;排烟口,其设置在所述外炉体的侧壁上正对相邻两个循环口的间隙处;底座,其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珍
申请(专利权)人:黄小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