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大冲击的减震器所属
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震器
,尤其涉及一种抗大冲击的减震器。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减震储能机构中气缸被压缩后,气缸中活塞两侧的空间体积变化率因为活塞杆的存在是不一样的;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补偿空间,这种方法的使用会造成机构复杂度提升。所以设计一种活塞能够根据活塞杆的移动调节活塞本身的厚度以适应活塞两侧的空间变化的减震储能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抗大冲击的减震器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大冲击的减震器,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抗大冲击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支撑板、减震弹簧、缓冲机构、下支撑板、马达进气口、马达出气口、马达支撑、气动马达、发电机、电机支撑,其中缓冲机构的一端安装下支撑板上;缓冲机构的另一端安装有上支撑板;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安装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嵌套在缓冲机构外侧;马达支撑安装在下支撑板的外圆面上;气动马达上具有马达出气口和马达进气口;气动马达安装在马达支撑上;发电机通过三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电机支撑安装在驱动马达上侧,且发电机的输入轴与气动马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大冲击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支撑板、减震弹簧、缓冲机构、下支撑板、马达进气口、马达出气口、马达支撑、气动马达、发电机、电机支撑,其中缓冲机构的一端安装下支撑板上;缓冲机构的另一端安装有上支撑板;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安装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嵌套在缓冲机构外侧;马达支撑安装在下支撑板的外圆面上;气动马达上具有马达出气口和马达进气口;气动马达安装在马达支撑上;发电机通过三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电机支撑安装在驱动马达上侧,且发电机的输入轴与气动马达的马达转轴连接;上述缓冲机构包括推杆、上活塞板、第一转轴、触发齿条、第二转轴、第三螺纹杆、压缩弹簧、缓冲弹簧、第四转轴、下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大冲击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支撑板、减震弹簧、缓冲机构、下支撑板、马达进气口、马达出气口、马达支撑、气动马达、发电机、电机支撑,其中缓冲机构的一端安装下支撑板上;缓冲机构的另一端安装有上支撑板;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安装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嵌套在缓冲机构外侧;马达支撑安装在下支撑板的外圆面上;气动马达上具有马达出气口和马达进气口;气动马达安装在马达支撑上;发电机通过三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电机支撑安装在驱动马达上侧,且发电机的输入轴与气动马达的马达转轴连接;上述缓冲机构包括推杆、上活塞板、第一转轴、触发齿条、第二转轴、第三螺纹杆、压缩弹簧、缓冲弹簧、第四转轴、下活塞板、螺旋片、活塞外壳、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活塞进气管、齿牙安装轮、第一涡卷弹簧、第二涡卷弹簧、单向环、转轴支撑、第四齿轮、推杆孔、活塞出气管、齿条孔、拨动齿牙,其中活塞外壳一侧的端面上具有推杆孔;活塞进气管安装在活塞外壳具有推杆孔一侧的端面上,且活塞进气管与活塞外壳内侧相通;活塞出气管安装在活塞外壳未具有推杆孔一侧的外圆面上,且活塞进气管与活塞外壳内侧相通;活塞外壳未具有推杆孔的一端安装在下支撑板上;下活塞板上具有齿条孔;下活塞板安装在活塞外壳内侧,且下活塞板与活塞壳内下侧的端面之间安装有一个压缩弹簧;第四转轴的一端安装在下活塞板上,且位于下活塞板上侧;第四转轴与下活塞板之间安装有第一涡卷弹簧,且第一涡卷弹簧的内端安装在第四转轴上,第一涡卷弹簧的外端安装在下活塞板上;齿牙安装轮的外圆面上具有拨动齿牙;齿牙安装轮安装在第四转轴上;螺旋片安装在第四转轴的另一端;第三螺纹杆的一端安装在下活塞板上,且位于下活塞板上侧;第二齿轮分为光滑端和齿牙端;第二齿轮光滑端的外圆面上具有拨动齿牙;第二齿轮的内圆面上具有螺纹;第二齿轮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第三螺纹杆上,且第二齿轮上的拨动齿牙与齿牙安装轮上的拨动齿牙配合;第二齿轮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