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2725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包括底盘主体、电池组件及散热组件;所述底盘主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位于所述上盖板及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蜂窝收容结构,所述下盖板包括顶板、底板及位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之间的缓冲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下盖板包括顶板、底板及位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之间的缓冲层,缓冲层提高了所述下盖板的吸能减震效果,且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质量轻、强度高,具有一定的防腐蚀能力及防刺穿能力。

An electric vehicle chassis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ic vehicle chassis structure, including chassis body, battery assembly and radiator assembly; the chassis body comprises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lower cover plate an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lower cover of a honeycomb structure, the lower cover plate comprises a buffer layer located between the roof and floor and the roof and the bottom plate. Electric vehicle chassis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of the cover plate comprises a buffer layer of roof and floor and located between the top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the buffer layer improves the damping effect of the lower cover, and the top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of light weight, high strength, resistance to corrosion and some anti piercing 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技术介绍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安全、环保、节能已成为当今汽车发展的主题,电动汽车因其节能、环保无污染的优势,受到交通、能源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扶持,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汽车工程与电力工程技术的综合体现,现有的电动汽车底盘主要是在传统的汽车底盘上拆除发动机等传统动力系统,挂载装有电池的电池箱,底盘往往采用与传统燃油汽车相同的较厚的实心钢板,而且电池箱也一般采用钢板制成,进一步增加电动汽车质量;现有的电动汽车底盘质量过重,整车能量密度过低(即电池质量与整车质量之比过低),导致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缩短,另外,在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底盘易受到沙石冲击,现有的汽车底盘吸能减震效果差,且易造成底盘的下表面漆面损坏,出现锈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能减震效果好、强度高、质量轻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包括底盘主体、电池组件及散热组件;所述底盘主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位于所述上盖板及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蜂窝收容结构,所述下盖板包括顶板、底板及位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之间的缓冲层;所述蜂窝收容结构包括多个中空状的蜂窝单元;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单体电池以及汇流电路板,每个单体电池收容于对应一个蜂窝单元内,所述蜂窝收容结构设置于所述汇流电路板上且每个单体电池与所述汇流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汇流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一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上;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导热板上。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为玻璃纤维聚丙烯板,所述底板为铝合金板,所述缓冲层内填充有逆势纳米材料。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盖板还包括封装圈,所述封装圈为矩形框体结构,所述封装圈围绕所述顶板、底板及缓冲层的边缘,并且通过导热结构胶粘结固定于所述顶板、底板及缓冲层的边缘。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圈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还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置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上,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中间板上;所述中间板开设有多个穿孔,每个穿孔对应于一个蜂窝单元。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单体电池包括正极端及与正极端相背的负极端;所述正极端具有突起的接触部,所述负极端为平面状,所述正极端抵靠于所述汇流电路板上。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汇流电路板包括正极汇流层及位于正极汇流层上的负极汇流层;所述负极汇流层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具有一个弹性连接件,该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正极汇流层电性连接;每个通孔与相应一个收容单元对应,正极端的接触部抵靠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上;负极端与所述导热板接触。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板由相变材料制成,所述相变材料包含石蜡、高密度聚乙烯以及石墨。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蜂窝单元形状相同且相邻接,所述蜂窝单元的数量对应于或大于所述单体电池的数量。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上盖板的与导热板相背的表面还凸起形成多个加强凸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下盖板包括顶板、底板及位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之间的缓冲层,缓冲层提高了所述下盖板的吸能减震效果,且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质量轻、强度高,具有一定的防腐蚀能力及防刺穿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组合时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区域D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100,包括底盘主体10、电池组件20及散热组件30。所述底盘主体10包括上盖板12、下盖板14及位于所述上盖板12及所述下盖板14之间的蜂窝收容结构16。所述上盖板12及下盖板14均由铝合金通过整体机械加工制成。铝合金可选用轻质高强度铝合金,例如,其成份可以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各原料组成:Fe:0.10~0.14%,Mn:0.03~0.04%,Si:0.02~0.04%,Ti:0.01~0.06%,B:0.03~0.09%,Zn:2.2~2.9%,Mg:0.9~1.0%,Cu:1.1~1.3%,Ce:0.5~1.0%,Sc:0.1~0.4%,余量为Al,以上铝合金抗拉伸强度可以达700MPa以上。具体的,所述上盖板12及所述下盖板14通过铝合金整体板料轧制成型,轧板厚度可以根据汽车设计强度要求以及电池电量而定。所述上盖板12及所述下盖板14为矩形,所述上盖板12的上表面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加强凸块122,用于增加所述上盖板12的强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板12及所述下盖板14的形状不限于矩形。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下盖板14包括顶板142、底板144及位于所述顶板142及所述底板144之间的缓冲层146。所述顶板142为玻璃纤维聚丙烯板,具有极高的强度及良好的绝缘性能,所述玻璃纤维聚丙烯板由编织好的纤维布作为增强体,树脂作为基体,二者经热压等工艺复合而成;所述底板144为铝合金板,所述铝合金板质量轻、强度高且防腐能力强、防刺穿能力优异;所述缓冲层146内填充有缓冲材料,具体的,所述缓冲材料为逆势纳米材料,所述逆势纳米材料为一种多孔的流体材料,碰撞过程中,流体需克服毛细力以及流体之间的黏性力,将传递过来的能量转化为界面能以及热能,从而具有非常优异的吸能减震效果。进一步的,所述下盖板14还包括封装圈148,所述封装圈148为矩形框体结构,所述封装圈148围绕所述顶板142、底板144及缓冲层146的边缘,并且通过导热结构胶粘结固定于所述顶板142、底板144及缓冲层146的边缘。所述封装圈148保证了所述下盖板14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且保护所述缓冲层146。所述封装圈148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圈148可以与所述底板144一体成型。请参阅图1及图4,所述蜂窝收容结构16可以由高导热高强度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蜂窝收容结构16包括多个相同且相邻连接的中空的蜂窝单元162,蜂窝单元包括侧壁1622,所述侧壁1622的厚度为1至2毫米。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蜂窝单元162为六菱柱,该六菱柱两端开口且侧壁1622垂直于所述上盖板12及所述下盖板1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蜂窝收容结构16的六菱柱也可以是其他规则的形状,例如,三菱柱、四菱柱、五菱柱、八菱柱或圆柱等。所述蜂窝收容结构16还包括顶面164及与顶面164相背的底面166,所述顶面164及所述底面166亦即所述蜂窝单元162的顶面164及底面166。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述电池组件20包括多个单体电池22以及汇流电路板24。所述每个单体电池22为圆柱状的锂电池并且包括正极端222及与正极端222相背的负极端224。所述正极端222作为单体电池的正极并具有突起的接触部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主体、电池组件及散热组件;所述底盘主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位于所述上盖板及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蜂窝收容结构,所述下盖板包括顶板、底板及位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之间的缓冲层;所述蜂窝收容结构包括多个中空状的蜂窝单元;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单体电池以及汇流电路板,每个单体电池收容于对应一个蜂窝单元内,所述蜂窝收容结构设置于所述汇流电路板上且每个单体电池与所述汇流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汇流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一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上;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导热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主体、电池组件及散热组件;所述底盘主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及位于所述上盖板及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蜂窝收容结构,所述下盖板包括顶板、底板及位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之间的缓冲层;所述蜂窝收容结构包括多个中空状的蜂窝单元;所述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单体电池以及汇流电路板,每个单体电池收容于对应一个蜂窝单元内,所述蜂窝收容结构设置于所述汇流电路板上且每个单体电池与所述汇流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汇流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一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蜂窝收容结构上;所述上盖板设置于所述导热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为玻璃纤维聚丙烯板,所述底板为铝合金板,所述缓冲层内填充有逆势纳米材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所述下盖板还包括封装圈,所述封装圈为矩形框体结构,所述封装圈围绕所述顶板、底板及缓冲层的边缘,并且通过导热结构胶粘结固定于所述顶板、底板及缓冲层的边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所述封装圈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雄杰钟河金彭淳段桂林罗亚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