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0944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9 08:32
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包含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E‑1)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含有0.001~1质量份的阻燃剂(C),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E‑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A)和含有下述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B),在所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B)的基于以聚苯乙烯作为换算基准的凝胶渗透色谱法的测定而得到的、横轴为分子量M的对数值log(M)、纵轴为将浓度比率w以分子量的对数值log(M)进行微分得到的dw/dlog(M)的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中,(1)dw/dlog(M)的值在3.4≤log(M)≤4.0的范围内达到最大,(2)在所述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中,在4.00≤log(M)≤4.50的范围内对dw/dlog(M)值的积分值相对于在log(M)的整个范围内对dw/dlog(M)值的积分值为6%~40%。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its forming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明性、耐冲击性和阻燃性优异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树脂(以下有时缩写为“PC树脂”)由于其高的耐冲击性、耐化学品性和阻燃性等优异的性质而受到关注。因此,期待其在电气设备领域、电子设备领域、汽车领域等各种领域中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移动电话、移动个人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动工具等的壳体和其他的日用品中的应用在扩大。通常,作为代表性的聚碳酸酯树脂,一般使用的是使用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有时缩写为“BPA”]作为原料的二元酚而得到的均聚碳酸酯。为了改进该均聚碳酸酯的阻燃性和耐冲击性等物性,已知使用聚有机硅氧烷作为共聚单体而得到的作为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以下有时缩写为“PC-POS”。)(参见专利文献1~3)。在改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尤其在低温下的耐冲击性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已知使用链长较长的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然而,该方法存在透明性降低的问题。相反地,为了进一步改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的透明性,已知使用链长较短的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参见专利文献4、5)。然而,该方法存在耐冲击性降低的问题。并且,在专利文献6中,尝试了通过配合透光率不同的2种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从而保持优异的耐冲击性并且提高透明性,然而不能说该透明性是充分的。如此,迄今为止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难以具有透明性、耐冲击性和阻燃性均优异的性能。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6623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112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46430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8-81620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46911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2006-5232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性、耐冲击性和阻燃性优异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含有相对于聚碳酸酯系树脂为规定量的阻燃剂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由此达成上述课题。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述1~14。1.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含有包含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E-1)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和阻燃剂(C),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含有0.001~1质量份的阻燃剂(C),上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E-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A)和含有下述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B),在上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B)的基于以聚苯乙烯作为换算基准的凝胶渗透色谱法的测定而得到的、横轴为分子量M的对数值log(M)、纵轴为将浓度比率w以分子量的对数值log(M)进行微分得到的dw/dlog(M)的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中,(1)dw/dlog(M)的值在3.4≤log(M)≤4.0的范围内达到最大,(2)在上述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中,在4.00≤log(M)≤4.50的范围内对dw/dlog(M)值的积分值相对于在log(M)的整个范围内对dw/dlog(M)值的积分值为6%~40%。[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亚芴基、碳数7~15的芳基烷撑基、碳数7~15的芳基烷叉基、-S-、-SO-、-SO2-、-O-或-CO-。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2.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含有包含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E-1)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和阻燃剂(C),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含有0.001~1质量份的阻燃剂(C),上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E-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A)和含有下述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B),原料中使用如下聚有机硅氧烷,上述聚有机硅氧烷的基于以聚苯乙烯作为换算基准的凝胶渗透色谱法的测定而得到的、横轴为分子量M的对数值log(M)、纵轴为将浓度比率w以分子量的对数值log(M)进行微分得到的dw/dlog(M)的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中,(1)dw/dlog(M)的值在3.4≤log(M)≤4.0的范围内达到最大,(2)在上述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中,在4.00≤log(M)≤4.50的范围内对dw/dlog(M)值的积分值相对于在log(M)的整个范围内对dw/dlog(M)值的积分值为6%~40%。[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亚芴基、碳数7~15的芳基烷撑基、碳数7~15的芳基烷叉基、-S-、-SO-、-SO2-、-O-或-CO-。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3.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含有包含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E-1)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和阻燃剂(C),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含有0.001~1质量份的阻燃剂(C),上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E-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A)和含有下述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B),在上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B)的基于以聚苯乙烯作为换算基准的凝胶渗透色谱法的测定而得到的、横轴为分子量M的对数值log(M)、纵轴为将浓度比率w以分子量的对数值log(M)进行微分得到的dw/dlog(M)的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中,(1)dw/dlog(M)的值在3.4≤log(M)≤4.0的范围内达到最大,(2)在上述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中,在4.00≤log(M)≤4.50的范围内对dw/dlog(M)值的积分值相对于在log(M)的整个范围内对dw/dlog(M)值的积分值为6%~40%,3mm厚时的总透光率为85%以上,粘均分子量为14,000~22,000,-40℃时的Izod冲击强度为40kJ/m2以上。[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亚芴基、碳数7~15的芳基烷撑基、碳数7~15的芳基烷叉基、-S-、-SO-、-SO2-、-O-或-CO-。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B)的平均链长为30~85。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聚有机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含有包含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E‑1)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和阻燃剂(C),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含有0.001~1质量份的阻燃剂(C),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E‑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A)和含有下述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B),在所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B)的基于以聚苯乙烯作为换算基准的凝胶渗透色谱法的测定而得到的、横轴为分子量M的对数值log(M)、纵轴为将浓度比率w以分子量的对数值log(M)进行微分得到的dw/dlog(M)的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中,(1)dw/dlog(M)的值在3.4≤log(M)≤4.0的范围内达到最大,(2)在所述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中,在4.00≤log(M)≤4.50的范围内对dw/dlog(M)值的积分值相对于在log(M)的整个范围内对dw/dlog(M)值的积分值为6%~4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17 JP 2015-1223691.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含有包含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E-1)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和阻燃剂(C),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含有0.001~1质量份的阻燃剂(C),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E-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A)和含有下述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B),在所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B)的基于以聚苯乙烯作为换算基准的凝胶渗透色谱法的测定而得到的、横轴为分子量M的对数值log(M)、纵轴为将浓度比率w以分子量的对数值log(M)进行微分得到的dw/dlog(M)的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中,(1)dw/dlog(M)的值在3.4≤log(M)≤4.0的范围内达到最大,(2)在所述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中,在4.00≤log(M)≤4.50的范围内对dw/dlog(M)值的积分值相对于在log(M)的整个范围内对dw/dlog(M)值的积分值为6%~40%,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亚芴基、碳数7~15的芳基烷撑基、碳数7~15的芳基烷叉基、-S-、-SO-、-SO2-、-O-或-CO-;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2.一种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含有包含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E-1)的聚碳酸酯系树脂和阻燃剂(C),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含有0.001~1质量份的阻燃剂(C),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E-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A)和含有下述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B),原料中使用如下聚有机硅氧烷,所述聚有机硅氧烷的基于以聚苯乙烯作为换算基准的凝胶渗透色谱法的测定而得到的、横轴为分子量M的对数值log(M)、纵轴为将浓度比率w以分子量的对数值log(M)进行微分得到的dw/dlog(M)的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中,(1)dw/dlog(M)的值在3.4≤log(M)≤4.0的范围内达到最大,(2)在所述分子量微分分布曲线中,在4.00≤log(M)≤4.50的范围内对dw/dlog(M)值的积分值相对于在log(M)的整个范围内对dw/dlog(M)值的积分值为6%~40%,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亚芴基、碳数7~15的芳基烷撑基、碳数7~15的芳基烷叉基、-S-、-SO-、-SO2-、-O-或-CO-;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a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亚起石川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