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液用聚酰胺抑制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9651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钻井液用聚酰胺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a、将物质A溶于醇溶剂中,再将物质B加至物质A的醇溶液中,A与B的质量比为1~1.5:1,反应温度为45~70℃,反应12~24h,得到中间产物;b、在中间产物中加入物质C和催化剂,C与A的质量比为0.5~1.2:1,催化剂用量为物质A的1%,升温至回流温度,在回流温度下反应4~12h;c、蒸出溶剂醇,得到产物;采用本方法制备的聚酰胺抑制剂具有抗高温、抑制效果显著、对流变性影响小等特点,适用于各种水基钻井液体系。不但可以防止水敏地层黏土矿物水化分散、膨胀导致的井壁失稳问题,还可以有效稳定钻井液体系的流变性,避免发生性能失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钻井液用聚酰胺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钻井液用抑制剂
,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钻井液用聚酰胺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泥岩、页岩等水敏性地层采用水基钻井液钻进时,地层矿物容易水化膨胀、分散,从而导致井壁失稳、钻井液流变性难以控制等问题。所以,从钻井液方面讲,钻井液体系的抑制性成为钻探水敏性地层的关键。钻井液体系的抑制性成为了现场安全钻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主要的抑制剂有无机钾盐、有机钾盐、季铵盐、有机胺以及含胺(铵)聚合。这些抑制剂虽然具有一定的抑制性,但是在应对强分散的泥岩地层,往往抑制效果有效,消耗过快,导致整个体系的抑制性不足,容易造成井壁失稳以及钻井液流变性难以控制。因此,亟需研发更高效的钻井液抑制剂。公开号为CN102504065A,公开日为2012年6月20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钻井液用聚胺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将起始剂和敷酸剂置于反应器中,在常压及氮气保护下,向反应器中滴加磺酰化剂,进行磺酯化反应,反应时间为10~12小时,磺酯化温度为0~30℃,将反应物过滤,将滤液溶于水中,待静止分相后,取下层液体,减压蒸馏去除水,得端磺基酯化物;将端磺基酯化物滴加到装有胺化剂和沉淀剂的反应釜中进行胺化反应,反应2~3小时,胺化温度为70~90℃,将产物过滤,减压蒸馏脱除溶剂,得聚胺抑制剂;该添加剂适用于多种水基钻井液,能够很好的控制泥页岩的水化分散,有效降低由于泥页岩水化分散带来的钻井液增稠、钻井液性能恶化等问题,为实现安全高效钻井提供一定的保障。但是,以上述专利文献为代表的常规抑制剂由于吸附能力有限,常常导致在高温下发生解吸附,从而导致高温下失去抑制作用。所以,为解决钻井液的抑制问题,必须研发专门针对水敏地层钻井的水基钻井液抗高温抑制剂,有效减少井壁失稳和岩屑水化分散,满足现场水敏性地层优质安全快速钻井的技术需要,提高勘探开发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钻井液用聚酰胺抑制剂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制备方法制备的抑制剂,与常规水基处理剂配伍性良好,对水基钻井液性能影响小,并且能有效强化水基钻井液的抑制能力,达到抑制水敏地层矿物水化分散的作用,从而降低钻井成本,保证钻井安全与速度。本专利技术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钻井液用聚酰胺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将物质A溶于醇溶剂中,再将物质B加至物质A的醇溶液中,A与B的质量比为1~1.5:1,反应温度为45~70℃,反应12~24h,得到中间产物;b、在中间产物中加入物质C和催化剂,C与A的质量比为0.5~1.2:1,催化剂用量为物质A的1%,升温至回流温度,在回流温度下反应4~12h;c、蒸出溶剂醇,得到产物;物质A为C10~C18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伯胺;物质B为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二乙酯,马来酸二正丙酯,马来酸二异丁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物质C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N-羟乙基乙二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钠、甲醇钾、乙醇钠、乙醇钾中的一种;醇溶剂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或叔丁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经过实施例的验证,可以得知其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采用本方法制备的聚酰胺抑制剂,可使泥页岩岩屑滚动回收率(150℃)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以保持钻井液体系的流变性与滤失造壁性能的稳定;2、采用本方法制备的聚酰胺抑制剂与常规处理剂配伍性良好,对钻井液的整体性能影响不大,钻井液流变性、滤失造壁性基本不受影响;3、采用本方法制备的聚酰胺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抗温性,抗温性达150℃。综上所述,采用本方法制备的聚酰胺抑制剂具有抗高温、抑制效果显著、对流变性影响小等特点,适用于各种水基钻井液体系。不但可以防止水敏地层黏土矿物水化分散、膨胀导致的井壁失稳问题,还可以有效稳定钻井液体系的流变性,避免发生性能失控。此外,该抑制剂在钻井液体系中,加量与维护用量小,费用低,可以大幅节省钻井液成本。随着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种钻井液用聚酰胺抑制剂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十二烷基伯胺溶于异丙醇中,再将马来酸二甲酯加入醇溶液,使其混合均匀。调节温度为50℃,反应20h,得到中间产物。在中间产物中加入一乙醇胺,加入氢氧化钠作催化剂,升温至回流温度,反应12h。蒸出异丙醇,得到黄色粘稠液体即为产物。实施例2:癸烷基伯胺溶于异丙醇中,再将马来酸二乙酯加入醇溶液,使其混合均匀。调节温度为70℃,反应15h,得到中间产物。在中间产物中加入二乙醇胺,加入氢氧化钾作催化剂,升温至回流温度,反应12h。蒸出异丙醇,得到黄色粘稠液体即为产物。实施例3:十八烷基伯胺溶于叔丁醇中,再将马来酸二异丁酯加入醇溶液,使其混合均匀。调节温度为60℃,反应20h,得到中间产物。在中间产物中加入N-羟乙基乙二胺,加入氢氧化钠作催化剂,升温至回流温度,反应12h。蒸出叔丁醇,得到黄色粘稠液体即为产物。实施例性能评价方法1、聚酰胺抑制剂滚动回收率实验取4份350mL蒸馏水,其中三份分别加入1%的聚酰胺抑制剂(实施例1),7%的常用抑制剂氯化钾以及40%的常用抑制剂甲酸钾,在低速搅拌器(1000rpm/min)上搅拌10min。将四份液体倒入老化罐中,再分别加入50g泥页岩岩屑。在150℃下测定四份液体的滚动回收率,结果如表2:表1聚酰胺抑制剂与其他常用抑制剂泥页岩岩屑滚动回收率对比由表1可见,清水的岩屑滚动回收率仅为15.64%,而常规抑制剂7%氯化钾的滚动回收率为27.52%,40%甲酸钾为58.42%。而仅加入1%的聚酰胺抑制剂,岩屑滚动回收率为79.46%。实验结果表明,聚酰胺抑制剂在150℃环境下,具有优异的抑制泥岩水化分散的能力。2、聚酰胺抑制剂对钻井液体系综合性能的影响表2聚酰胺抑制剂对钻井液体系综合性能的影响体系组成基础磺化体系磺化体系-1磺化体系-2磺化体系-3膨润土,%2222实施例2#,%10.50实施例3#,%00.51SMP-2,%4444SPNH,%2222RSTF,%2222防卡润滑剂,%1111性能150℃老化16h150℃老化16h150℃老化16h150℃老化16h密度,g/ml2.12.12.12.1AV/mPa.s57606569PV/mPa.s45475054YP/Pa12131514Gel/(10’/10”)2/52.5/83.5/8.54/10FL/HPHT7.68.08.09.4滚动回收率,%75.4688.7487.7689.92由表2可以看出,普通磺化体系中加入聚酰胺抑制剂后,滚动回收率明显升高,表明了聚酰胺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以大幅提升钻井液的抑制性。与基础磺化体系的流变性与滤失造壁性相比,加入聚酰胺抑制剂后,钻井液体系的滤失造壁性没有明显变化,而流变性略有上升,但不明显,说明聚酰胺抑制剂对钻井液体系的流变性与滤失造壁性影响不大,该抑制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钻井液用聚酰胺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将物质A溶于醇溶剂中,再将物质B加至物质A的醇溶液中,A与B的质量比为1~1.5:1,反应温度为45~70℃,反应12~24h,得到中间产物;b、在中间产物中加入物质C和催化剂,C与A的质量比为0.5~1.2:1,催化剂用量为物质A的1%,升温至回流温度,在回流温度下反应4~12h;c、蒸出溶剂醇,得到产物。

【技术特征摘要】
1.钻井液用聚酰胺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将物质A溶于醇溶剂中,再将物质B加至物质A的醇溶液中,A与B的质量比为1~1.5:1,反应温度为45~70℃,反应12~24h,得到中间产物;b、在中间产物中加入物质C和催化剂,C与A的质量比为0.5~1.2:1,催化剂用量为物质A的1%,升温至回流温度,在回流温度下反应4~12h;c、蒸出溶剂醇,得到产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液用聚酰胺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物质A为C10~C18饱和或不饱和的烷基伯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正良陶怀志景岷嘉欧阳伟陈俊斌袁志平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