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玻璃上的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车窗技术

技术编号:1729567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7:47
一种用于玻璃上的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车窗,所述薄膜包括: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具有第一弹性模量;包括至少一层材料层的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二面用于在薄膜用于玻璃上时朝向玻璃表面,所述第二材料层具有第二弹性模量,且所述第二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弹性模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薄膜的防刮擦能力,提高车窗的耐刮擦性能,避免在车窗上产生划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玻璃上的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车窗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窗玻璃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玻璃上的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车窗。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汽车消费大国。耐刮擦性(scratchresistance)是汽车的重要性能之一,例如,汽车车窗玻璃一旦被划伤,不仅会影响美观,还可能对汽车安全性造成影响。为提高车窗表面耐划伤性,通常在车窗玻璃上粘贴防刮擦膜,以抵御外界划擦力对车窗玻璃的损伤,避免在车窗玻璃上造成刮痕。现有技术中,所述防刮擦膜一般为硬度较硬的PET材料层或其他材料层。然而,现有技术提供的防刮擦膜的防刮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车窗玻璃的耐刮擦性仍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玻璃上的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车窗,提高薄膜的防刮擦能力,改善车窗的耐刮擦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用于玻璃上的薄膜,包括: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具有第一弹性模量;包括至少一层材料层的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二面用于在薄膜用于玻璃上时朝向玻璃表面,所述第二材料层具有第二弹性模量,且所述第二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弹性模量。一个基本思想是,所述薄膜包括硬度不同的第一材料层以及第二材料层,且当所述薄膜应用于玻璃上时,外界划擦力先作用于第一材料层,由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硬度较硬,从而防止薄膜表面被刮伤;外界划擦力经由第一材料到达第二材料层中,由于第二材料层的硬度较软,所述第二材料层在外界划擦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第二材料层可以吸收或分散所述外界划擦力,使得外界划擦力的强度减弱。因此经由所述薄膜后到达玻璃上的外界划擦力强度小,从而使得所述薄膜具有的防刮擦效果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用于玻璃上的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具有第一弹性模量;形成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二面用于在薄膜用于玻璃上时朝向玻璃表面,所述第二材料层具有第二弹性模量,且所述第二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弹性模量。一个基本思想是,通过形成硬度不同的第一材料层以及第二材料层,提高制造的薄膜的防刮擦能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窗,包括:车窗玻璃,包括两个相对的表面;前述的薄膜,所述薄膜位于所述车窗玻璃至少一个表面上,且所述第二材料层的第二面位于所述车窗玻璃表面上。一个基本思想是,车窗玻璃表面上设置有薄膜,所述薄膜中的第一材料层硬度较硬,可以防止外界划擦力对薄膜造成刮伤;且薄膜中的第二材料层对外界划擦力具有吸收或分散作用,从而减小到达车窗玻璃表面上的外界划擦力的强度,提高车窗玻璃的耐刮擦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玻璃上的薄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玻璃上的薄膜进行刮擦测试时外界划擦力的分布示意图;图3示出了对仅具有单层较硬材料层的薄膜进行刮擦测试时外界划擦力的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玻璃上的薄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车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车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防刮擦薄膜的防刮擦能力有待提高。经分析,现有的防刮擦膜通常为硬度较硬的材料层,通过所述硬度较硬的材料层起到防止外界划擦力对玻璃造成划伤的作用。然而,由于所述材料层的硬度较硬,外界划擦力作用在所述材料层中时材料层发生的形变很小,使得所述外界划擦力作用在材料层中的区域集中,经由材料层后到达玻璃上的外界划擦力仍具有较强的强度,从而造成玻璃仍易受到外界划擦力的刮擦,所述防刮擦膜的防刮擦能力有待提高。为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玻璃上的薄膜,提高薄膜的防刮擦能力。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玻璃上的薄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述用于玻璃上的薄膜包括:第一材料层101,所述第一材料层101具有第一弹性模量;包括至少一层材料层的第二材料层102,所述第二材料层102具有相对的第一面(未标示)以及第二面(未标示),所述第一面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材料层101,所述第二面在薄膜用于玻璃上时朝向玻璃表面,所述第二材料层102具有第二弹性模量,且所述第二弹性模量小于第一弹性模量。以下将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薄膜进行详细说明。在将所述薄膜应用于玻璃上时,所述薄膜用于防止玻璃被划伤,避免玻璃上出现划痕,提高玻璃的耐刮擦性能(scratchresistance);且外界划擦力首先作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101上,为保证所述第一材料层101具有良好的抗刮擦能力,所述第一材料层101具有较强的硬度,因此所述第一材料层101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为了保证所述第一材料层101表面具有良好的抗刮擦能力,所述第一材料层101的弹性模量不宜过小。为此,本实施例中,在室温以及准静态条件下,所述第一弹性模量大于100Mpa。其中,室温指的是温度为21℃~25℃,例如21℃、22℃、23℃、24℃、25℃,准静态条件中材料应变率小于0.01/s。所述第一材料层101的材料为PET材料、聚氨基甲酸酯材料(PU)、聚碳酸酯材料(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材料(ABS)或聚甲基烯酸甲酯(PMMA)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材料层101的材料还可以为具有第一孔隙率的材料,其中,所述第一孔隙率为50%~65%,例如50%、55%、58%、60%、63%、65%,所述具有第一孔隙率的材料可以为具有第一孔隙率的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材料(PUfoam)。本实施例中,在沿所述第二材料层102指向第一材料层101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材料层101的第一弹性模量为固定值。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沿所述第二材料层指向第一材料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材料层的第一弹性模量逐渐增加,也就是说,在沿所述第二材料层指向第一材料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材料层硬度逐渐增加,使得第一材料层表面的材料硬度较大,防止薄膜表面被外界划擦力刮伤;且在沿第一材料层指向第二材料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材料层的硬度逐渐减小,因此当外界划擦力施加在薄膜表面上时,所述第一材料层也具有吸收或分散外界划擦力的能力。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沿所述第二材料层指向第一材料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材料层的第一弹性模量逐渐增加,且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材料为具有第一孔隙率的材料时,在沿所述第二材料层指向第一材料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材料层的第一孔隙率逐渐减小,使得所述第一材料层的第一弹性模量逐渐增加。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二材料层102为单层材料层作为示例。当所述薄膜用于玻璃上时,第二材料层102与玻璃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材料层101与玻璃表面之间的距离。由于所述第二材料层102的第二弹性模量小于第一材料层101的第一弹性模量,因此所述第二材料层102的硬度较第一材料层101的硬度软;当外界划擦力施加在第一材料层101表面上后,所述外界划擦力经由第一材料层101传递至第二材料层102中,所述第二材料层102在外界划擦力作用下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玻璃上的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车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玻璃上的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具有第一弹性模量;包括至少一层材料层的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二面用于在薄膜用于玻璃上时朝向玻璃表面,所述第二材料层具有第二弹性模量,且所述第二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弹性模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玻璃上的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具有第一弹性模量;包括至少一层材料层的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二面用于在薄膜用于玻璃上时朝向玻璃表面,所述第二材料层具有第二弹性模量,且所述第二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弹性模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模量与所述第二弹性模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在室温以及准静态条件下,所述第一弹性模量大于100Mpa。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在室温以及准静态条件下,所述第二弹性模量小于50Mpa。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厚度。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0μ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层包括层叠的第三材料层与第四材料层,所述第三材料层具有所述第一面,所述第四材料层具有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材料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四材料层的弹性模量。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第二材料层指向第一材料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材料层的第二弹性模量逐渐增加。9.如权利要求1或7或8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第二材料层指向第一材料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材料层的第一弹性模量逐渐增加。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材料层的弹性模量小于或等于10Mpa。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材料层的层数大于1,在沿所述第二材料层指向第一材料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材料层的弹性模量逐渐增加。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材料层的层数为1,所述第三材料层的材料为具有第三孔隙率的材料,在沿所述第二材料层指向第一材料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材料层的第三孔隙率逐渐减小。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材料为PET材料、聚氨基甲酸酯材料、聚碳酸酯材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材料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聚氨基甲酸酯材料或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材料为具有第一孔隙率的材料;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材料为具有第二孔隙率的材料,且所述第一孔隙率小于或等于第二孔隙率。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隙率为50%~65%;所述第二孔隙率为65%~80%。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在室温以及准静态条件下,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弹性模量为5Mpa~10Mpa。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厚度为50μm~500μm。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涛谷鋆鑫史策
申请(专利权)人:法国圣戈班玻璃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