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7409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减震装置中,例如动态吸震器具有:第二弹性部件,其与第二旋转部件连接,沿着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延伸;第一配重部件,其在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外侧与第二弹性部件连接,伴随着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与第二旋转部件进行相对移动;第三弹性部件,其与第二旋转部件和第一配重部件中的一方连接,沿着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延伸;以及第二配重部件,其在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外侧与第三弹性部件连接,伴随着第三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与上述一方进行相对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减震装置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如下减震装置,具备:主减震器,其通过设置在第一旋转部件与第二旋转部件之间的第一弹性部件来减小扭矩变动;第一动态吸震器,其通过第一配重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来减小振动;以及第二动态吸震器,其通过第二配重部件和第三弹性部件来减小振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20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这种减震装置中,如果例如能够获得不良情况较少的新结构,则最为理想。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例如具备:第一旋转部件,其能够围绕旋转中心旋转;第二旋转部件,其能够围绕上述旋转中心旋转;第一弹性部件,其通过上述第一旋转部件与上述第二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而产生弹性变形;动态吸震器,其具有:第二弹性部件,其与上述第二旋转部件连接,沿着上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延伸;第一配重部件,其在上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外侧与上述第二弹性部件连接,伴随着上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与上述第二旋转部件进行相对移动;第三弹性部件,其与上述第二旋转部件和上述第一配重部件中的一方连接,沿着上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延伸;以及第二配重部件,其在上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外侧与上述第三弹性部件连接,伴随着上述第三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与上述一方进行相对移动。因此,例如通过在径向上延伸的多个弹性部件和与该弹性部件连接的多个配重部件的组合,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具有多个固有频率的动态吸震器。此外,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例如上述第三弹性部件与上述第二旋转部件及上述第二配重部件连接,位于上述第二弹性部件的轴向一侧或轴向另一侧。因此,例如通过弹性部件和配重部件的组合在轴向上分开且并列配置的结构,能够实现具有多个固有频率的动态吸震器。此外,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例如上述第三弹性部件与上述第二旋转部件及上述第二配重部件连接,位于上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周向一侧或周向另一侧。因此,例如通过弹性部件和配重部件的组合在周向上分开且并列配置的结构,能够实现具有多个固有频率的动态吸震器。此外,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例如多个上述第二弹性部件在上述周向上彼此分离地配置,上述第一配重部件与上述多个第二弹性部件连接,上述第二配重部件和上述第三弹性部件设置在彼此相邻的两个上述第二弹性部件之间。因此,例如能够有效地利用多个第二弹性部件与第一配重部件之间的空间来配置第三弹性部件和第二配重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减震装置的示例性主视图。图2是图1的II-II截面图。图3是实施方式2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示例性截面图。图4是实施方式3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示例性主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4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示例性主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5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示例性主视图。图7是图6的VII-VII截面图。图8是实施方式6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示例性截面图。图9是实施方式7的减震装置的示例性截面图。图10是图9的X-X截面图。图11是实施方式8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示例性截面图。图12是实施方式9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示例性截面图。图13是实施方式10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示例性截面图。图14是实施方式11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示例性截面图。图15是实施方式12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示例性截面图。图16是实施方式13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示例性截面图。图17是实施方式14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示例性主视图。图18是实施方式15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截面图。图19是实施方式16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截面图。图20是实施方式17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截面图。图21是实施方式18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截面图。图22是图21的XXII向视图。图23是实施方式19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截面图。图24是实施方式20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主视图。图25是实施方式21的减震装置的动态吸震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截面图。图26是图25的XXVI-XXVI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及由该结构带来的作用、结果及效果仅是一个示例。本技术也能够通过以下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结构以外的结构来实现。此外,根据本技术,能够获得由该结构所能获得的各种效果中的至少一种效果。此外,在以下的多个实施方式中包含相同的结构要素。因此,以下对这些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在图中,箭头X表示轴向一侧,箭头R表示径向外侧,箭头F表示周向一侧。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从图2的左侧观察作为主视,将从图2的右侧观察作为后视。实施方式1减震装置1例如位于作为输入侧的发动机与作为输出侧的变速器之间。减震装置1在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能够减缓作为驱动力的扭矩及旋转等的变动。减震装置1也可以称为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另外,减震装置1不限于设置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也能够设置在其它两个旋转装置之间,例如发动机与电动发电机之间,还能够设置在混合动力汽车等各种车辆或具有旋转装置的机械等中。此外,如图1、图2所示,减震装置1例如能够设置于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进行驱动力的传递或切断的离合器装置100。离合器装置100具备与发动机的曲轴连结的飞轮(未图示)、以及与变速器的输入轴(未图示)连结的盘部11。离合器装置100通过改变盘部11对飞轮的按压状态,能够在飞轮与盘部11之间传递驱动力的传递状态和在飞轮与盘部11之间的驱动力的传递被切断的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另外,离合器装置100也能够在飞轮与盘部11之间输出扭矩相对于输入扭矩减小的通常所说的半联动状态下传递驱动力。减震装置1例如具备盘部11、减震部12和动态吸震器17。盘部11位于减震装置1中的径向外侧,减震部12位于盘部11的径向内侧。此外,动态吸震器17设置于减震部12。盘部11呈围绕旋转中心Ax的圆环状。旋转中心Ax也可以称为旋转轴或轴心等。盘部11例如具有壁部11a和覆盖部11b。壁部11a呈围绕旋转中心Ax的圆环状的板状,沿着径向延伸。覆盖部11b呈围绕旋转中心Ax的圆环状的板状,沿着径向延伸。覆盖部11b相对于壁部11a分别设置在旋转中心Ax的轴向一侧及轴向另一侧。两个覆盖部11b均位于壁部11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轴向一侧、即图2的左侧的覆盖部11b面对飞轮,能够通过摩擦与飞轮接合。壁部11a和两个覆盖部11b通过在轴向上贯穿它们的未图示的螺钉或铆钉等接合件彼此接合。覆盖部11b也可以称为衬片(facing)或垫片(pad)等。发动机的驱动力通过飞轮输入到盘部11。另外,覆盖部11b也可以不是环状。例如也可以围绕旋转中心Ax地排列有矩形等形状的多个覆盖部11b。减震部12具有第一旋转部件25、第二旋转部件26和第一弹性部件23。如图2所示,第一旋转部件25例如包括盘部11和外侧部件21,第二旋转部件26例如包括内侧部件22和毂部件24。第一旋转部件25和第二旋转部件26能够围绕旋转中心Ax旋转。第一弹性部件23设置在第一旋转部件25的外侧部件21与第二旋转部件26的内侧部件22之间。此外,外侧部件21经由盘部11与输入侧、即发动机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减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旋转部件,其能够围绕旋转中心旋转;第二旋转部件,其能够围绕所述旋转中心旋转;第一弹性部件,其通过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而产生弹性变形;动态吸震器,其具有:第二弹性部件,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连接,沿着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延伸;第一配重部件,其在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外侧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连接,伴随着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进行相对移动;第三弹性部件,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和所述第一配重部件中的一方连接,沿着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延伸;以及第二配重部件,其在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外侧与所述第三弹性部件连接,伴随着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与所述一方进行相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25 JP 2014-238260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旋转部件,其能够围绕旋转中心旋转;第二旋转部件,其能够围绕所述旋转中心旋转;第一弹性部件,其通过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相对旋转而产生弹性变形;动态吸震器,其具有:第二弹性部件,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连接,沿着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延伸;第一配重部件,其在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外侧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连接,伴随着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进行相对移动;第三弹性部件,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和所述第一配重部件中的一方连接,沿着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径向延伸;以及第二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学佐伯智洋林大介奈须刚志筱田守雄小山彻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