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主动安全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682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主动安全装置及车辆,该装置应用于车辆,包括:碰撞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空气悬架,所述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ECU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ECU的输出端与所述空气悬架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降低车辆二次碾压被撞倒行人的发生几率,使车辆的安全性更好。

A vehicle active safety device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hicle active safety device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device used in vehicles, collision sensors,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CU and air suspension, the first input end and the output end of the collision sensor and the ECU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the ECU and the air suspens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terminal.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two time rolling of a vehicle to be knocked down, and make the safety of the vehicle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主动安全装置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主动安全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车的几率越来越大,近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率持续走高,可以说,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也因此,车辆的行车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行车安全可分为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两种概念,其中,被动安全为传统的安全概念,旨在事故发生后尽可能地避免车内人员少受伤害,目前车辆采用的被动安全装置有如安全带、安全气囊或保险杠等;而主动安全理念旨在避免事故发生,即防患于未然。尽管主动安全概念的提出较传统的被动安全概念更晚,但近年来却越发受到汽车厂商们的青睐。目前的汽车若发生交通事故,在将行人撞倒后,如果未能及时刹车则容易对被撞倒的行人造成二次碾压伤害,从而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主动安全装置及车辆,以解决目前的车辆容易对被撞倒的行人造成二次碾压伤害,从而安全性较差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主动安全装置,应用于车辆,包括:碰撞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Unit,简称ECU)和空气悬架,所述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ECU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ECU的输出端与所述空气悬架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主动安全装置。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主动安全方法,应用于车辆,包括如下步骤:若碰撞传感器检测到碰撞,则向ECU发送碰撞信号,其中,所述碰撞信号中包含碰撞强度值;所述ECU接收所述碰撞信号,并判断所述碰撞强度值是否达到第一预设碰撞强度阈值;若所述碰撞强度值达到第一预设碰撞强度阈值,则所述ECU生成第一命令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命令信号发送至空气悬架;所述空气悬架接收所述第一命令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命令信号将所述车辆的车身沿垂直于地面且背离地面的方向提升目标高度值。这样,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辆主动安全装置,应用于车辆,包括:碰撞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空气悬架,所述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ECU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ECU的输出端与所述空气悬架的输入端连接。由于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ECU的第一输入端,且空气悬架的输入端连接ECU的输出端,因而可以在车辆受到碰撞时,通过碰撞传感器触发空气悬架以抬高车身,进而降低二次碾压伤害的发生几率,使车辆的安全性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主动安全装置的结构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主动安全装置的结构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主动安全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主动安全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车辆主动安全装置,应用于车辆,包括:碰撞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空气悬架,所述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ECU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ECU的输出端与所述空气悬架的输入端连接。其中,上述碰撞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车辆的碰撞强度值,并将碰撞强度值发送给ECU,具体而言,碰撞强度值可以是车身的震动幅度值。上述ECU可以用于接收碰撞传感器发送的碰撞强度值,并根据碰撞强度值和预设碰撞强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判断是否向空气悬架发送第一命令信号。比如,ECU用于接收到接收碰撞传感器发送的碰撞强度值后,判断所述碰撞强度值是否达到第一预设碰撞强度阈值,若所述碰撞强度值达到第一预设碰撞强度阈值,则ECU生成第一命令信号,并将第一命令信号发送至空气悬架;又比如,ECU用于接收到接收碰撞传感器发送的碰撞强度值后,判断所述碰撞强度值是否达到第一预设碰撞强度阈值,若所述碰撞强度值达到第一预设碰撞强度阈值,则ECU判断所述碰撞强度值是否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强度阈值,若所述碰撞强度值未达到第二预设碰撞强度阈值,则ECU生成第一命令信号,并将所述第一命令信号发送至空气悬架。上述ECU也可以用于接收复位装置发送的复位信号,并根据复位信号向空气悬架发送第二命令信号。上述空气悬架可以用于接收ECU发送的第一命令信号,并根据第一命令信号将车辆的车身沿垂直于地面且背离地面的方向提升目标高度值,进一步来说,前述目标高度值可以是100毫米;也可以用于接收ECU发送的第二命令信号,并根据第二命令信号将车辆的车身沿垂直于地面且面朝地面的方向降低所述目标高度值,进一步来说,前述目标高度值可以是100毫米。这样,由于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ECU的第一输入端,且空气悬架的输入端连接ECU的输出端,因而,当车辆出现碰撞情况时,通过碰撞传感器发送信号给ECU可以触发空气悬架以抬高车身,由此可以降低车辆撞倒行人后对行人的二次碾压伤害的发生几率,使车辆的安全性更好。可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车辆主动安全装置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ECU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其中,上述复位装置可以用于向ECU发送复位信号。这样,由于设置有复位装置,因而可以在事故或危险情况被完全排除后,及时将车身的离地高度恢复至正常行驶状态,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可选的,所述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前保险杠上。这样,将碰撞传感器安装在前保险杠上,可以使碰撞传感器检测碰撞更准确。可选的,所述空气悬架包括第一空气悬架、第二空气悬架、第三空气悬架和第四空气悬架,所述第一空气悬架、第二空气悬架、第三空气悬架和第四空气悬架的输入端均分别与所述ECU的输出端连接。这样,设置四个空气悬架,可以使车身能够更快速地被空气悬架抬高,使降低二次碾压伤害的几率更低,从而使车辆的安全性更好。可选的,还包括电源,所述碰撞传感器、ECU、空气悬架和复位装置均分别与所述电源连接。其中,上述碰撞传感器、ECU、空气悬架和复位装置均分别与所述电源连接,可以是指碰撞传感器、ECU、空气悬架和复位装置均分别由所述电源供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主动安全装置,应用于车辆,包括:碰撞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空气悬架,所述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ECU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ECU的输出端与所述空气悬架的输入端连接。由于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ECU的第一输入端,且空气悬架的输入端连接ECU的输出端,因而可以在车辆受到碰撞时,通过碰撞传感器触发空气悬架以抬高车身,进而降低二次碾压伤害的发生几率,使车辆的安全性更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主动安全装置。由于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主动安全装置,可以在车辆受到碰撞时,通过碰撞传感器触发空气悬架以抬高车身,进而降低二次碾压伤害的发生几率,因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辆主动安全装置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主动安全装置,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碰撞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空气悬架,所述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ECU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ECU的输出端与所述空气悬架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主动安全装置,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碰撞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空气悬架,所述碰撞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ECU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ECU的输出端与所述空气悬架的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ECU的第二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前保险杠上。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大伟李华郑君赵静李浦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