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磁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5170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贴磁钢装置,包括退位槽以及导向部,其中:所述退位槽的宽度与磁钢的宽度匹配,且所述退位槽的底面从前至后由下向上倾斜;所述导向部位于退位槽的底面的下方并引导贴磁钢装置在待贴磁钢的表面按预定方向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面为斜面的退位槽放置磁钢并通过导向部引导按预定方向移动,不仅可精确控制磁钢位置,而且可减小贴合瞬间对磁钢的冲击力。

Magnetic stee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vice with magnetic steel, including the abdication groove and a guide part including: the width of the groove width of the magnet and the abdication of matching, and the abdication of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to the past by the upward sloping; the guide part is located in the bottom of the tank to abdicate and guide post the magnet device in a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sliding surface to be attached magnet. The utility model uses the bottom surface to move the magnetic steel and the guiding part to move in a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which not only can precisely control the position of the magnetic steel, but also reduce the impact force on the magnetic steel insta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贴磁钢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贴磁钢装置。
技术介绍
永磁电机的转子是永磁电机中非常关键的部件,由于其功能和结构的特殊性,对转子贴磁钢有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便于生产操作,保证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控制好磁钢放置的位置,避免歪斜、干涉等。此外,还需确保贴完后的磁钢质量完好,不能产生任何缺陷,否则将影响永磁电机的运行。目前,转子贴磁钢主要采用手工方式,即手工找准位置后将磁钢放置到转子铁芯上;此外,还有采用简单工装放置磁钢的方式。但由于磁钢的磁性,手工找准位置放置或简单工装放置都非常困难,难以确保磁钢放置位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在放置磁钢于转子表面时,不易掌握好放置高度,瞬间的强吸附力极易击损磁钢,产生质量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永磁电机贴磁钢难以保证磁钢放置位置、容易产生质量缺陷的问题,提供一种贴磁钢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贴磁钢装置,包括退位槽以及导向部,其中:所述退位槽的宽度与磁钢的宽度匹配,且所述退位槽的底面从前至后由下向上倾斜;所述导向部位于退位槽的底面的下方并引导贴磁钢装置在待贴磁钢的表面按预定方向滑动。在本技术所述的贴磁钢装置中,所述导向部包括嵌入到待贴磁钢的表面的槽的嵌入件以及贴于待贴磁钢的表面的第一导向面,所述退位槽的底面与第一导向面的夹角范围为[5°,30°]。在本技术所述的贴磁钢装置中,所述导向部还包括位于第一导向面下方的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的前端与退位槽的底面的前端相交,且所述退位槽的底面与第二导向面的夹角范围为(30°,60°]。在本技术所述的贴磁钢装置中,所述导向部还包括圆角结构,该圆角结构位于第一导向面的前端部。在本技术所述的贴磁钢装置中,所述退位槽的底面的前部位于第一导向面的下方,且所述退位槽的底面的后部位于第一导向面的上方。在本技术所述的贴磁钢装置中,所述嵌入件由两个平行的翼板构成,且所述第一导向面位于两个翼板的外侧。在本技术所述的贴磁钢装置中,所述第二导向面由翼板的前端边缘构成。在本技术所述的贴磁钢装置中,所述退位槽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磁钢的长度。在本技术所述的贴磁钢装置中,所述待贴磁钢的表面为转子表面。在本技术所述的贴磁钢装置中,所述退位槽的底面呈与磁钢的表面对应的弧形。本技术的贴磁钢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底面为斜面的退位槽放置磁钢并通过导向部引导按预定方向移动,不仅可精确控制磁钢位置,而且可减小贴合瞬间对磁钢的冲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贴磁钢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贴磁钢装置实施例的底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贴磁钢装置在贴磁钢第一阶段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贴磁钢装置在贴磁钢第二阶段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所示,是本技术贴磁钢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该贴磁钢装置可由非导磁材料制成(例如尼龙66材料),并可用于为永磁电机的转子贴磁钢。本实施例中的贴磁钢装置包括退位槽10以及导向部,其中退位槽10的宽度与磁钢的宽度匹配,从而可避免在贴磁钢的过程中磁钢在退位槽10内晃动,提高贴磁钢的精度。上述退位槽10的底面101从前至后(例如图1中左侧为前、右侧为后)由下向上倾斜,从而在贴磁钢过程中可使得磁钢本身逐渐贴附到待贴磁钢的表面,减小对磁钢的冲击。导向部位于退位槽10的底面101的下方并引导贴磁钢装置在待贴磁钢的表面按预定方向滑动,使得磁钢的各个位置均贴附到预定位置,进一步提高贴磁钢的精度。上述导向部可包括嵌入到待贴磁钢的表面的槽(例如转子铁芯上的转子槽)的嵌入件201以及贴于待贴磁钢的表面的第一导向面202,上述退位槽10的底面101与第一导向面202的夹角(即图3中的角a)范围为[5°,30°],优选地,在兼顾贴磁钢效率和精确度时为20°。在贴磁钢过程中,使导向部的嵌入件201嵌入到待贴磁钢的表面的槽,第一导向面202则贴于待贴磁钢表面,磁钢则放置于上方的退位槽内10,下后移动贴磁钢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嵌入件201在待贴磁钢的表面的槽内移动、第一导向面202则在待贴磁钢的表面滑动),使得磁钢逐渐从退位槽10中脱离并逐步贴到待贴磁钢的表面。上述退位槽10的底面101的前部可位于第一导向面202的下方,且退位槽10的底面101的后部位于第一导向面202的上方,从而减小贴合瞬间对磁钢的冲击。特别地,上述嵌入件201可由两个平行的翼板构成,且第一导向面202位于两个翼板的外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翼板也可由其他结构构成,例如多个导向脚等。上述导向部还可包括位于第一导向面202下方的第二导向面203。该第二导向面203的前端与退位槽10的底面101的前端相交,且退位槽10的底面101与第二导向面203的夹角(即图3中的角b)的范围为(30°,60°](不包括端点30°),优选地,在兼顾贴磁钢效率和精确度时为49°。特别地,该第二导向面203可由翼板的前端边缘构成。上述导向部还可包括圆角结构204,该圆角结构204位于第一导向面202的前端部。此时,可使用该贴磁钢装置进行二阶段贴磁钢操作:在贴磁钢第一阶段使用第一导向面202贴于待贴磁钢的表面移动,由嵌入待贴磁钢的表面的槽的嵌入件201保证移动方向,退位槽10的底面101与待贴磁钢的表面的夹角a保持不变,如图3所示;在第二阶段,在磁钢快脱离退位槽10时,使得贴磁钢装置按圆角结构204旋转为第二导向面203与待贴磁钢的表面平行,即退位槽10的底面与待贴磁钢的表面呈夹角b,如图4所示,拉低磁钢与待贴磁钢的表面的高度,并保持该夹角继续后移贴磁钢装置,进一步减小贴合瞬间对磁钢的冲击力。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让贴磁钢更加快速、准确。两阶段通过圆角结构旋转,易于操作。特别地,为进一步使操作过程简单和准确,上述退位槽10的可长度大于或等于磁钢的长度。在需贴的磁钢的下表面为弧形时,退位槽10的底面101也可呈与磁钢的表面对应的弧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贴磁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贴磁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退位槽以及导向部,其中:所述退位槽的宽度与磁钢的宽度匹配,且所述退位槽的底面从前至后由下向上倾斜;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退位槽的底面的下方并引导贴磁钢装置在待贴磁钢的表面按预定方向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磁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退位槽以及导向部,其中:所述退位槽的宽度与磁钢的宽度匹配,且所述退位槽的底面从前至后由下向上倾斜;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退位槽的底面的下方并引导贴磁钢装置在待贴磁钢的表面按预定方向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磁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嵌入到所述待贴磁钢的表面的槽的嵌入件以及贴于所述待贴磁钢的表面的第一导向面,所述退位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的夹角范围为[5°,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磁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面下方的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的前端与所述退位槽的底面的前端相交,且所述退位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的夹角范围为(30°,6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磁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经纬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