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套管的纠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4203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套管的纠偏装置,包括:固定杆;固定至固定杆的第一端的第一螺母;穿过第一螺母并螺纹配合在第一螺母中的丝杆;以及固定在丝杆的第一端的扭矩加载部件;其中,丝杆与固定杆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套管的纠偏装置,以平稳可靠地使第一套管的本体相对于第二套管的套管头腔体居中。

Rectifying device for cas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rrection device for casing, comprising a fixed rod; the first nut is fixed to the first end of the fixed rod; through the first nut and screw thread screw nut in the first; and the first end is fixed on the screw rod of the torque loading parts; the screw rod and the fixed rod is vertically arranged.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correcting device for the casing, so as to smoothly and reliably make the body of the first casing centrally relative to the casing head cavity of the second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套管的纠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套管的纠偏装置。
技术介绍
在钻井现场,套管在套管头内的坐封方式一般为卡瓦坐封。下完套管后,最后一根套管联顶节由套管头配套的卡瓦卡住,并坐封在套管头卡瓦腔中,起到卡住套管重量及密封的作用。坐封完成后,再将多余的联顶节上部分割断甩掉(现场俗称“粗割”),按照下一级套管头的尺寸深度进行细割后,安装下一级套管头及封井器,进行下一开钻进作业。在套管坐封的过程中,如果套管完全居中的状态,套管卡瓦可以顺利落入套管头腔体。若碰到因为井口中心有偏差等因素造成套管不居中,则套管卡瓦无法顺利进入套管头腔体内,给坐封带来困难。一般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若碰到套管偏离中心的情况,为了使套管卡瓦能坐入套管头腔体内,必须先让套管处于套管头的中心位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通常做法是将封井器用液压提升装置吊起,然后通过调节封井器的前后、左右位置来带动套管本体,迫使套管位置居中,使得随后坐封套管卡瓦时,能让套管卡瓦顺利进入套管头腔体中。上述利用封井器倾斜迫使套管居中的做法,严格来讲不够规范,一定程度上属于野蛮操作。该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隐患:一,可能对封井器、套管等设备和物资造成撞击损坏;二、长期进行左右不平衡的提升方式对封井器液压提升系统会造成损害,严重情况下会使提升装置失效,造成设备跌落损坏的后果;三、若用此方法迫使套管居中并坐封后,若未及时将封井器提正恢复自由状态,割套管时封井器仍对套管施加横向推力,在套管被割断后,会出现横向大幅摆动的现象,巨大的撞击力度极易对井口作业人员造成人身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套管的纠偏装置,以平稳可靠地使第一套管的本体相对于第二套管的套管头腔体居中。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套管的纠偏装置,包括:固定杆;固定至固定杆的第一端的第一螺母;穿过第一螺母并螺纹配合在第一螺母中的丝杆;以及固定在丝杆的第一端的扭矩加载部件;其中,丝杆与固定杆垂直设置。根据本技术,丝杆的第二端设置有弧形垫片,弧形垫片的凸面朝向丝杆。根据本技术,弧形垫片与丝杆的第二端是可分离的,并且弧形垫片通过链条连接至固定杆。根据本技术,固定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链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螺母和弧形垫片。根据本技术,弧形垫片内表面的曲率与套管外表面的曲率相同。根据本技术,固定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母,固定杆通过第三螺母固定至套管头法兰盘。根据本技术,扭矩加载部件构造为固定连接至丝杆的环状件或者杆状件。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纠偏装置通过固定杆将整个纠偏装置固定在第一套管偏移的一侧,然后通过扭矩加载部件旋转丝杆,使得丝杆相对于第一螺母向着第一套管伸长直到抵住第一套管,继续旋转丝杆推动第一套管往中心移动,最终达到居中的状态,使得第一套管的卡瓦能够顺利落入第二套管的套管头腔体。从而改变以往惯用的利用封井器强行迫使套管居中的做法,消除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的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纠偏装置在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纠偏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套管的纠偏装置,包括:固定杆10;固定至固定杆10的第一端的第一螺母20;穿过第一螺母20并螺纹配合在第一螺母20中的丝杆30;以及固定在丝杆30的第一端31的扭矩加载部件40;其中,丝杆30与固定杆10垂直设置。优选地,可以将第一螺母20的侧面焊接至固定杆10的第一端11,当然理解,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方式将第一螺母20的侧面连接至固定杆10的第一端11。通过丝杆30与第一螺母20螺纹配合的方式,可以持续给第一套管1加力,而且使第一套管1不会恢复偏移状态。本技术的纠偏装置通过固定杆10将整个纠偏装置固定在第一套管1偏移的一侧,然后通过扭矩加载部件40旋转丝杆30,使得丝杆30相对于第一螺母20向着第一套管1伸长直到抵住第一套管1,继续旋转丝杆30推动第一套管1往中心移动,最终达到居中的状态,使得第一套管1的卡瓦2能够顺利落入第二套管3的套管头腔体4。从而改变以往惯用的利用封井器强行迫使套管居中的做法,消除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的隐患。参照图1,优选地,丝杆的第二端32设置有弧形垫片50,弧形垫片50的凸面朝向丝杆30。也就是说,在纠偏时,将弧形垫片50放置在丝杆的第二端32和第一套管1之间,能够增大第一套管1的受力面积,使得更平稳可靠地推动第一套管1。同时弧形垫片50也可避免丝杆30旋转伸长时磨损第一套管。更优选地,弧形垫片50与丝杆的第二端32是可分离的,并且弧形垫片50通过链条51连接至固定杆10,而且弧形垫片50内表面的曲率与第一套管1外表面的曲率相同。也就是说,弧形垫片50的曲率跟随套管外表面的曲率变化,将弧形垫片50设置为与丝杆的第二端32是可分离的的目的,是便于根据不同外径的套管更换不同大小的弧形垫片50。而将弧形垫片50通过链条51连接至固定杆10,是为了使弧形垫片50不易丢失。进一步优选地,固定杆10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60,链条5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螺母60和弧形垫片50。通过第二螺母60可以使得弧垫片50在固定杆10的不同位置定位,从而方便丝杆30在第一套管1的不同位置施加推力。参照图2,优选地,固定杆10上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母70,固定杆10通过第三螺母70固定至套管头法兰盘5。这里的套管头法兰盘5可以是第二套管3的套管头法兰盘,第二套管3区别于上述的第一套管1。第三螺母7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当固定杆10插入套管头法兰盘5上的通孔后,两个第三螺母70分别在套管头法兰盘5的上下两侧夹紧套管头法兰盘5,以将固定杆10固定至套管头法兰盘5。参照图2,优选地,扭矩加载部件40可以构造为固定连接至丝杆30的环状件。图2中示出的是例如螺母的环状件,在时可以使用撬杆插入环状件中,通过旋转撬杆而加载扭矩,从而节省操作者的人力。应当理解,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在丝杆的第一端31直接焊接一杆状件以通过杆状件给丝杆30加载扭矩。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套管的纠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套管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固定至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的第一螺母;穿过所述第一螺母并螺纹配合在所述第一螺母中的丝杆;以及固定在所述丝杆的第一端的扭矩加载部件;其中,所述丝杆与所述固定杆垂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套管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固定至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的第一螺母;穿过所述第一螺母并螺纹配合在所述第一螺母中的丝杆;以及固定在所述丝杆的第一端的扭矩加载部件;其中,所述丝杆与所述固定杆垂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的第二端设置有弧形垫片,所述弧形垫片的凸面朝向所述丝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垫片与所述丝杆的所述第二端是可分离的,并且所述弧形垫片通过链条连接至所述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学成杨鹏王洋勇任云贞尹逊谦冯索诺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海外工程管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