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栽培食用菌
,尤其是一种白参菌的人工栽培繁育技术。
技术介绍
白参菌又名入担柴,分类学上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裂褶菌科。野生白参菌对外界的生存生长条件选择很严,又有很强的季节性,它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宽,可在8℃~30℃范围内生长,而以16℃~24℃为最适温度;它对湿度的要求较严,如空气湿度达到85%以上时,白参子实体从分化到成熟只需七天时间就可完成,若空气湿度低于65%时,其子实体便即脱水死亡,当发现它脱水后虽迅速补水也不能还生,白参菌相对于其它菌喜散光光照,喜新鲜空气,白参菌喜生长在桦木、楠木、栎木及壳斗科阔叶树种开始糟腐的树桩及倒伏的树干上。凡生长过一次白参菌的原址都不会再第二次长出白参菌来。野生白参菌多为单瓣,少复瓣,瓣的长度多在1~2cm,它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还具有自身独特的清香味,它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同时又是药用菌,经常食用或泡水饮,具有清肝明目,健胃润肠之医药功能,还对妇科、小儿盗汗、神经衰弱、头昏耳鸣,便秘痔疮等症有一定疗效,故历来被山民当作山珍稀品采收和出售。现代科学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参菌的人工栽培繁育技术,由野外优选白参菌种,经组织分离法提纯得到野生菌株,采用PDA、VB琼脂蛋白培养基装入试管中,经高温高压灭菌后接入菌株,培养得母种,也称一级种;将煮熟的小麦或玉米粒放在袋或瓶中,高温高压条件下灭菌后接种母种并培育得原种,也称二级种;通过配制的培养基,接种原种并培育得三级种,也称栽培种或规模扩大化生产种,其特征在于: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成份按重量百分比为 1)、阔叶杂木木屑68~80%、麸皮17~30%、硫酸钙0.5%、碳酸钙0.5%、糖1%、V↓[B]0.01%,或是 2)、玉米棒芯粉50~68%、杂木木屑20~28%、麸皮10~20%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会昌,余家贵,
申请(专利权)人:腾冲县中和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