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2023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可改善空气出口侧温度均匀性的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换热器包括两层,第一层中设置有第一集流管单元(21)及第一折弯管(31),第二层中设置有第二集流管单元(22)及第二折弯管(32);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一区域(211)与第二区域(213)、第一折弯管(31)的两个管体部(312a与312b)与弯曲部(314)分别位于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第四区域(223)与第三区域(221)、第二折弯管(32)的两个管体部(322a与322b)与弯曲部(324)的上方;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二区域(213)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第三区域(221)连通,使得冷媒可顺次在第一折弯管(31)、第二区域(213)、第三区域(221)与第二折弯管(32)内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换热器,也称热交换器,常作为制冷系统中冷媒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设备。其中的单集流管多排换热器由于具有冷媒使用量少、换热效率高等众多优点,被业内普遍看好;这里所说的“单集流管”指的是仅在热交换区域的一侧布置集流管,“多排”指的是扁管呈多层或多排布置。本技术的创作人发现,现有的单集流管多排换热器仍有改善空间,特别是在空气出口侧温度均匀性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在空气出口侧温度差得以改善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分至少两层设置,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层与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中设置有第一集流管单元及第一折弯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包括彼此隔离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折弯管包括第一管体部、第二管体部与弯曲部,所述第一管体部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管体部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的第二区域,所述弯曲部连通所述第一、二管体部;所述第二层中设置有第二集流管单元及第二折弯管,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包括彼此隔离的第三区域与第四区域,所述第二折弯管包括第三管体部、第四管体部与弯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分至少两层设置,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层与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中设置有第一集流管单元(21)及第一折弯管(31),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包括彼此隔离的第一区域(211)与第二区域(213),所述第一折弯管(31)包括第一管体部(312a)、第二管体部(312b)与弯曲部(314),所述第一管体部(312a)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一区域(211),所述第二管体部(312b)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二区域(213),所述弯曲部(314)连通所述第一、二管体部(312a与312b);所述第二层中设置有第二集流管单元(22)及第二折弯管(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分至少两层设置,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层与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中设置有第一集流管单元(21)及第一折弯管(31),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包括彼此隔离的第一区域(211)与第二区域(213),所述第一折弯管(31)包括第一管体部(312a)、第二管体部(312b)与弯曲部(314),所述第一管体部(312a)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一区域(211),所述第二管体部(312b)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二区域(213),所述弯曲部(314)连通所述第一、二管体部(312a与312b);所述第二层中设置有第二集流管单元(22)及第二折弯管(32),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包括彼此隔离的第三区域(221)与第四区域(223),所述第二折弯管(32)包括第三管体部(322b)、第四管体部(322a)与弯曲部(324),所述第三管体部(322b)连通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第三区域(221),所述第四管体部(322a)连通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第四区域(223),所述弯曲部(324)连通所述第三、四管体部(322b与322a);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一区域(211)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第四区域(223)的上方,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二区域(213)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第三区域(221)的上方,所述第一折弯管(31)的第一管体部(312a)位于所述第二折弯管(32)的第四管体部(322a)的上方,所述第一折弯管(31)的弯曲部(314)位于所述第二折弯管(32)的弯曲部(324)的上方,所述第一折弯管(31)的第二管体部(312b)位于所述第二折弯管(32)的第三管体部(322b)的上方;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二区域(213)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第三区域(22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由同一集流管利用隔断板分隔而成;或者,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集流管,所述两个集流管单元(21与22)固定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的第二区域(213)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第三区域(221)实体相连,它们的连接处开设有穿孔(H),使得它们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管(31)与所述第二折弯管(32)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管(31)与所述第二折弯管(32)的总合为一双排扁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管(31)与所述第二折弯管(32)间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折弯管(31)与所述第二折弯管(32)的间隔处设有呈板状的连接部(7),所述连接部(7)开设有通孔(7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7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和/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的中心轴线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除所述第一、二区域(211与213)外,所述第一集流管单元(21)还包括另外的区域(215),所述另外的区域(215)与所述第一、二区域(211与213)彼此隔离;除所述第三、四区域(221与223)外,所述第二集流管单元(22)还包括其它的区域(225),所述其它的区域(225)与所述第三、四区域(221与223)彼此隔离。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管(31)的管体部与其下方的第二折弯管(32)的管体部共用同一个翅片。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集流管单元(21与22)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开口(212),另一个设置有第二开口(222),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军启黄宁杰高建华耿时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