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截短蛋白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424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动物病毒学与动物传染病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截短蛋白及应用。利用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7169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的鸭坦布苏病毒血清检测试剂盒,对被野毒感染过的鸭群血清及蛋黄抗体进行检测,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灵敏度高,鸭坦布苏病毒阳性血清在稀释到1:12800时仍能检测阳性,与传统的琼脂扩散试验相比,符合率高,操作简便,检测时间更短,适合大量样本同时检测。

A duck Tembusu virus E protein truncated protein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截短蛋白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物病毒学与动物传染病学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截短蛋白及应用。
技术介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DuckTembusuVirus)是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蚊媒病毒类恩塔亚病毒群,外观为球形。临床上引起以鸭死亡和蛋鸭产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根据已有的研究报道,该病毒可感染鸡、鸭、鹅、鸽等多种动物发病。2011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一届水禽疫病防控研讨会将该病毒引发的疾病统一命名为禽坦布苏病毒病(AvianTembusuVirusDisease,ATMUVD),引起鸭致病的称之为鸭坦布苏病毒病。2010年4月鸭坦布苏病毒病在我国华东地区首次爆发,并迅速传播至浙江、安徽、福建、江苏、广东、江西等主要鸭养殖地,主要的感染宿主有种(蛋)鸭、蛋鸡、鹅、肉鸭、麻雀,发病品种有鸡、鸭、鹅、鸟,发病鸭中以麻鸭最多,其次为樱桃谷鸭、番鸭等。鸭坦布苏病毒病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宿主范围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以春秋季节多发,群内发病率为100%,不同地区不同的养殖场病死率高低不一,一般在5%-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截短蛋白及应用

【技术保护点】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截短蛋白在制备鸭坦布苏病毒血清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所述的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截短蛋白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截短蛋白在制备鸭坦布苏病毒血清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所述的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截短蛋白的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所示,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梅林孙小云李淑云范俊青姚蓉杨应立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