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及其实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8990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包括位于基坑左侧的建筑物,所述建筑物设置在地上,以及位于该建筑物下方且设置在地下的混凝土底板、承台、桩基础、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冠梁、金属盖板、第一锚索锚头、第二锚索锚头和支护桩,其中,所述混凝土底板与所述建筑物相连接,所述桩基础通过所述承台与所述混凝土底板相连接,所述承台和桩基础设有多个,共同支撑混凝土底板以及位于混凝土底板上的建筑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冠梁和支护桩的结构相对于一般的灌注桩来说,提高了无法进行打锚杆的支护桩的抗侧刚度和支撑性,更好地满足支护结构的支护性能。

A building support structure and its realization method used in foundation pit terrai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rrain building used in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pit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building, the building is located on the ground, and is located in the building below and is arranged in the underground concrete floor, pile cap, pile foundation, unbonded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crown beam, metal cover plate, the first anchor the first and second anchor head and supporting pile, among them, the concrete floor and the buildings are connected, connected to the pile foundation by the pile cap and the concrete floor, the pile cap and pile foundatio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upport, common concrete floor and is located in the floor of the concrete buildings; no invention compared with prestressed cable, top beam and retaining pile pile structure generally improved to play anchor retaining pile's lateral stiffness and support It can better meet the supporting performance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多层建筑物的支护结构主要以钻孔灌注桩或水泥搅拌桩为主,根据设计施工的要求,需要在靠近基坑地形的位置上修建多层建筑物,而在建筑物自重的作用下,靠近基坑一侧的支护桩承受较大的土体侧压力。由于桩基础对支撑建筑物起主要作用,不能对桩基础进行打锚杆加固处理,如果这样操作将会削弱桩基础的支撑强度;而单独采用钻孔灌注桩或水泥搅拌桩作为支护桩时,会出现抗侧刚度不足以及支撑性差的问题,由于支护桩一侧靠近建筑物的桩基础,另一侧靠近基坑,不能对支护桩进行打锚杆加固处理,如果这样操作将会削弱支护桩的支撑强度,因此采用一般的支护桩结构无法更好地满足支护性能,会使土体与支护桩和桩基础之间产生更大的位移,导致支护桩和桩基础无法正常使用,进而危及建筑物的稳固性,将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支护桩抗侧刚度和支撑性的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基坑左侧的建筑物,所述建筑物设置在地上,以及位于该建筑物下方且设置在地下的混凝土底板、承台、桩基础、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冠梁、金属盖板、第一锚索锚头、第二锚索锚头和支护桩,其中,所述混凝土底板与所述建筑物相连接,所述桩基础通过所述承台与所述混凝土底板相连接,所述承台和桩基础设有多个,共同支撑混凝土底板以及位于混凝土底板上的建筑物;所述混凝土底板内设有套管,所述无粘结预应力锚索设置在所述套管内,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右侧设有冠梁,所述金属盖板设置在混凝土底板和冠梁之间,所述金属盖板内中空且填充弹性材料;所述无粘结预应力锚索从混凝土底板的左右两端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基坑左侧的建筑物,所述建筑物设置在地上,以及位于该建筑物下方且设置在地下的混凝土底板、承台、桩基础、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冠梁、金属盖板、第一锚索锚头、第二锚索锚头和支护桩,其中,所述混凝土底板与所述建筑物相连接,所述桩基础通过所述承台与所述混凝土底板相连接,所述承台和桩基础设有多个,共同支撑混凝土底板以及位于混凝土底板上的建筑物;所述混凝土底板内设有套管,所述无粘结预应力锚索设置在所述套管内,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右侧设有冠梁,所述金属盖板设置在混凝土底板和冠梁之间,所述金属盖板内中空且填充弹性材料;所述无粘结预应力锚索从混凝土底板的左右两端伸出,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的一端与设置在混凝土底板左侧的第一锚索锚头相连接,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的另一端分别穿过金属盖板和冠梁,并与设置在冠梁右侧的第二锚索锚头相连接,所述无粘结预应力锚索通过所述第一锚索锚头和第二锚索锚头拉紧固定;所述支护桩设置在所述冠梁的下方,所述支护桩与所述冠梁固定连接;所述支护桩底部的直径大于支护桩其他部分的直径,形成底部扩大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为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粘结预应力锚索表面覆盖保护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基坑地形的建筑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采杏梁仕华曾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