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31789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及其施工方法,位于两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之间,其中,包括:第一梯段、第二梯段以及第三梯段,且第一梯段、第二梯段以及第三梯段首尾相连,成“Z”字形结构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利用深基坑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将楼梯悬挂于支撑上,可大大扩展施工楼梯的安装环境,提高使用性能;另外,楼梯可根据工程进展进行逐段接长或者拆除,满足深基坑施工期间场地变化大的缺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领域,涉及一种施工楼梯,特别是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地下结构可以作为停车、设备、人防、交通等功能区域使用。随着地下结构的大规模开发,大量的深基坑工程不断出现。深基坑工程施工是随着土方的逐层开挖逐步实现的,施工期间人员、材料需要逐层进入地下。由于深基坑施工场地变化性大,并且是自上而下施工,工厂化生产的定型楼梯使用受限。人员的上下一般采用简易楼梯,由现场脚手架钢管连接而成,这种楼梯构造简单,但舒适性,安全性都比较差。而且,施工楼梯一般都布置在基坑周边,而深基坑一般都是先行开挖中心区域,楼梯安装严重滞后。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灵活性高,舒适度较好,且安全系数较高的施工楼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灵活性高,舒适度较好,且安全系数较高的施工楼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位于两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之间,其中,包括:第一梯段、第二梯段以及第三梯段,且第一梯段、第二梯段以及第三梯段首尾相连,成“Z”字形结构设置。在上述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中,所述第一梯段与所述第二梯段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梯段与所述第三梯段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在上述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中,所述第一梯段的结构与第三梯段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梯段与所述第三梯段为斜向设置,且倾斜角度相同,所述第二梯段为水平设置。在上述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中,所述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还包括至少一根支撑柱,且支撑柱连接于所述第二梯段的侧边。在上述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中,所述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梯段相连,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支撑柱相连。在上述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梯段的底部;斜板,一端与底板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柱相连,其中,底板、斜板以及支撑柱构成一三角形。在上述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中,沿所述第一梯段、所述第二梯段以及所述第三梯段的长度方向设置栏杆扶手,且栏杆扶手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梯段、所述第二梯段以及所述第三梯段的两侧边。在上述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中,所述第一梯段包括:若干根梯段梁,相互平行斜向设置,并位于同一斜面上;若干块踏板,沿梯段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踏板与梯段梁可拆卸连接,其中,每一块踏板与梯段梁之间所成的锐角夹角的正切值与梯段梁的斜率相等。在上述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中,所述第二梯段包括:若干根平台梁,且相互水平设置,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平台板,平铺于平台梁上,并与平台梁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的施工方法,其包括:步骤一:根据基坑深度,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的设置位置,确定施工楼梯的安装位置,并在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上预埋若干个固定螺栓;步骤二:安装支撑立柱,且支撑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中的预埋螺栓相连;步骤三:安装支撑架,且支撑架与支撑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步骤四:安装第二梯段,将第二梯段通过螺栓安装于支撑架上;步骤五:安装第一梯段,且第一梯段的一端与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可拆卸连接,第一梯段的另一端与第二梯段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步骤六:安装第三梯段,且第三梯段的一端与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可拆卸连接,第三梯段的另一端与第二梯段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步骤七:安装栏杆扶手,通过螺栓将栏杆扶手安装于踏板以及平台板的两端;步骤八:安装完成,将施工楼梯投入使用;步骤九:根据工程进度,自下而上逐段拆除楼梯,存储备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利用深基坑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将楼梯悬挂于支撑上,可大大扩展施工楼梯的安装环境,提高使用性能;另外,楼梯可根据工程进展进行逐段接长或者拆除,满足深基坑施工期间场地变化大的缺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的施工方法,其中第一梯段、第二梯段以及第三梯段之间以及梯段与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其连接方式简单、牢固,可更换和可拆卸便捷,而且楼梯的组成部件也多次使用,易于储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支撑架、休息平台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0、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200、第一梯段;210、梯段梁;220、踏板;300、第二梯段;310、平台梁;320、平台板;400、第三梯段;500、支撑柱;600、支撑架;610、底板;620、斜板;700、栏杆扶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位于两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100之间,其中,包括:第一梯段200、第二梯段300以及第三梯段400,且第一梯段200、第二梯段300以及第三梯段400首尾相连,成“Z”字形结构设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利用深基坑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100,将楼梯悬挂于支撑上,可大大扩展施工楼梯的安装环境,提高使用性能;另外,楼梯可根据工程进展进行逐段接长或者拆除,满足深基坑施工期间场地变化大的缺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梯段200与第二梯段300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第二梯段300与第三梯段400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使得第一梯段200与第二梯段300之间以及第二梯段300与第三梯段400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当第一梯段200、第二梯段300以及第三梯段400相连拼接而成时,三者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整体,当拆卸第一梯段200、第二梯段300以及第三梯段400时,拆除第三梯段400后,第一梯段200以及第二梯段300仍可使用。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梯段200的结构与第三梯段400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梯段200与第三梯段400为斜向设置,第二梯段300为水平设置,且第二梯段300作为休息平台。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梯段200和第三梯段400的倾斜角度相同,便于工人行走或者输运过程中较为方便,另外,相同的倾斜角度也便于第一梯段200和第三梯段400的安装。优选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还包括至少一根支撑柱500,且支撑柱500连接于第二梯段300的侧边,用以施工楼梯的竖向载荷,并保持施工楼梯水平向的稳定性。优选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支撑柱500的数量为两根,且分别对称位于第二梯段300的两端,进一步提高施工楼梯的稳定性。优选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支撑柱500选用工字钢制作而成,结构的自重较轻,其使用面积较大,强度较高。优选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600,且支撑架600的一端与第二梯段300相连,支撑架600的另一端与支撑柱500相连,将施工楼梯所承受的载荷,通过支撑架600,传递至支撑柱500上,从而减轻施工楼梯的承重,提高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位于两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梯段、第二梯段以及第三梯段,且第一梯段、第二梯段以及第三梯段首尾相连,成“Z”字形结构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位于两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梯段、第二梯段以及第三梯段,且第一梯段、第二梯段以及第三梯段首尾相连,成“Z”字形结构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段与所述第二梯段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梯段与所述第三梯段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段的结构与第三梯段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梯段与所述第三梯段为斜向设置,且倾斜角度相同,所述第二梯段为水平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还包括至少一根支撑柱,且支撑柱连接于所述第二梯段的侧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梯段相连,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支撑柱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梯段的底部;斜板,一端与底板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柱相连,其中,底板、斜板以及支撑柱构成一三角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悬挂式施工楼梯,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梯段、所述第二梯段以及所述第三梯段的长度方向设置栏杆扶手,且栏杆扶手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梯段、所述第二梯段以及所述第三梯段的两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齐贤王兴康云勇时连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