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RGD葡激酶双功能分子,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718646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RGD葡激酶双功能分子,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功能分子是将葡激酶或其衍生物的35、36、37位氨基酸顺序替换为精氨酸R、甘氨酸G和天门冬氨酸D。制备该突变体的方法包括葡激酶基因定点突变、与表达载体连接、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分离纯化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葡激酶突变体可以作为一种溶栓药物使用,具有溶栓和抗凝双重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葡激酶双功能分子,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具有RGD序列的葡激酶双功能分子,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凝、溶栓药物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葡激酶(Staphylokinase,SAK)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溶源性噬菌体分泌的蛋白质,其成熟蛋白质由13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为15000。SAK是一种纤溶酶原(Plaminogen,P1g)的激活因子,在血浆中与P1g形成1∶1复合物,该复合物被血块表面痕量纤溶酶(Plasmin,Plm)激活为SAK-Plm,SAK-Plm是高效纤溶酶原激活剂,特异切割Plg形成有活性的Plm,溶解血栓,其溶解血栓特异性强。它作为新一代溶栓药物,溶栓效力与当前最理想的溶栓药t-PA及其衍生物相当。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实验中,100个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用剂量相当的SAK和alteplase(t-PA的一种衍生物)比较治疗发现,给药90分钟后,用alteplase的病人组58%获得完全再通,而用SAK的病人组再通率达62%。说明SAK与alteplase治疗对早期冠状动脉再通至少同样有效。此外,葡激酶可以通过原核基因工程制备,价格却远远低于t-PA及其衍生物,便于其推广应用(王晓文,杨子义,新型葡激酶的研究进展,解放军药学学报,第19卷第3期)。目前葡激酶在我国已经获得新药证书上市,国外则正在进行II/III临床研究。尽管文献报道SAK对富含血小板的血栓溶解效果较其他溶栓药好,但使用SAK后仍然会有一定比例的再阻塞率,国外的两篇报道再阻塞率分别为13.8%和12%(杨胜荣,周丽娟,丛洪良等,国产重组葡激酶耐受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河北医药2001年第23卷第5期),积极地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构建具有抗凝活性的葡激酶分子可以有效降低再阻塞率,进一步提高SAK的临床疗效。RGD肽序是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Ib/III a的结合基序,存在于纤维蛋白原(Fgn)、纤维粘联蛋白等分子中,Fgn与血小板GP IIb/III a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前提,因此外源RGD肽序通过与Fgn竞争结合血小板表面的GP IIb/III a,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而Fgn受体只在血小板活化后GP IIb与GPIII a才形成有功能的二聚体,这样外源RGD肽序只能与血栓部位活化的血小板结合,对循环血小板无影响,RGD肽序还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溶栓药物特异靶向性增加可以减少药物用量,减弱出血倾向。因而RGD葡激酶可望成为双功能新型溶栓和防栓药。Walda等将RGD融合序列连接在SAK的C末端,但溶栓活性大大削弱。国内复旦大学医学院将葡激酶的109、110和111为氨基酸顺序更换为RGD序列,构建的RGD-SAK基本保持了与野生型相仿的催化效率,但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需要进行变复性工作,而复性工作是获得活性蛋白质的难点和重点(程鏖,宋刚,苏华波等,生物工程学报,2002,18卷第6期)。因为野生型葡激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可溶性功能表达,所以显然在该位置引入RGD序列不利于葡激酶分子的折叠。且未见到构建的RGD-SAK的抗凝活性测定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RGD-SAK活性下降和不溶性表达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溶栓和抗凝双重活性的新型RGD葡激酶双功能分子。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葡激酶突变体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葡激酶突变体在制备溶栓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新型RGD葡激酶双功能分子,是将葡激酶或其衍生物的35、36,37位氨基酸顺序替换为精氨酸R、甘氨酸G和天门冬氨酸D。在该位置上引入RGD序列不仅保持了葡激酶的溶栓活性,而且表达产物为可溶性表达,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凝活性。从葡激酶的三维结构上看(Rabins A,Debondt H,Deranter C,et al,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staphylokinase,a plasmingen activator with therapeuticalpotential.Nat Struct Biol,1997,4357-360),35、36,37位氨基酸位于分子结构的外部,远离已知的活性中心。而35位氨基酸由赖氨酸K变为精氨酸R、37位氨基酸由天门冬氨酰胺酸N变为天门冬氨酸D,本身氨基酸结构的改变就很小。计算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有部分野生型SAK的序列36位氨基酸本身就是甘氨酸G,所以36位氨基酸改变为甘氨酸G应该不会影响活性。所以,在该位置上引入RGD序列一方面RGD会发挥较好的抗凝活性,另一方面对SAK的活性影响会较小。同时会利于构建分子的细胞内折叠,实现可溶性表达。不难理解为获得具有抗凝和溶栓活性双重功能的分子,葡激酶野生型和突变体,均可在上述位置引入RGD序列,如低免疫原性SAK突变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即是在一种低毒性SAK的基础上引入RGD序列构建的双功能分子,获得的分子不仅保持了葡激酶的溶栓活性,而且表达产物为可溶性表达,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凝活性。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RGD葡激酶双功能分子。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编码RGD葡激酶双功能分子的基因,该基因具有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RGD-SAK双功能分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葡激酶突变体编码基因;(2)突变基因与表达载体进行连接;(3)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4)葡激酶突变体的分离纯化。制备葡激酶突变体编码基因可以按照实验室常规方法进行,优选PCR法。优选PCR重叠引物延伸法(黄培堂等译,J.萨母布鲁克,D.W.拉塞尔著,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p1091-1113)。所述表达载体可以是常规的原核系统表达载体,如商业PET系列载体和国内广泛使用的PBV220载体,优选PBV220载体。大肠杆菌可以是适合原核系统表达的配套大肠杆菌,当使用PET类载体,宿主菌优选E.coli BL21(DE3)系列;当使用PBV220载体时宿主菌可选择多种商业上提供的大肠杆菌,优选E.coli DH5α。本专利技术构建的SAK突变体基因与pBV220相连接,在大肠杆菌DH5α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可溶性状态存在。经分离纯化,获得了电泳纯的SAK突变体。纯化蛋白用BCA方法进行蛋白定量(汪家政,范明。蛋白质技术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1-5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RGD-SAK双功能分子在制备抗凝、溶栓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RGD-SAK双功能分子可能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外周动脉血栓和深部静脉血栓等血栓性疾病的抢救和治疗。以相同方法制备的野生型SAK为对照,采用纤维蛋白溶圈法进行双功能分子的溶栓活性测定,通过血小板聚集试验进行抗凝活性测定,通过豚鼠试验进行其免疫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分子溶栓活性与野生型葡激酶相当,具有野生型葡激酶不具备的抗凝活性,且免疫原性较野生型显著更低。附图说明图1为葡激酶突变体PCR产物的1.5%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1为DNA分子量标准2.重叠引物延伸获得的PCR产物图2为RGD-葡激酶表达蛋白的SDS-PAGE分析1为裂解物的沉淀;2为裂解物的上清;3为纯化的野生型葡激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RGD葡激酶双功能分子,其特征在于将葡激酶或其衍生物的35、36、37位氨基酸顺序替换为精氨酸R、甘氨酸G和天门冬氨酸D。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永强郑玉玲宁保安马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