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飞行器的桨叶保护装置及无人机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8572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飞行器的桨叶保护装置及无人机系统。桨叶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以及锁扣组件,其中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设置于无人飞行器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无人飞行器的机臂卡合,锁扣组件用于锁定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与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以保持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及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与无人飞行器的卡合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了桨叶保护罩组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桨叶保护罩组件的抗冲击性能。

Paddle protection and UAV system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addle protection device and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ystem for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he protection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blade, the second blade protective cover component protective cover component and a locking component, wherein the first blade and the second blade protective cover component protective cover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unmanned aircraft,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nd machine arm are respectively clamped, the lock buckle assembly for locking the first blade and second blade protection protective cover component the cover component, to maintain the state of the first blade and two blade protective cover component protection cover assembly and vehicle card. Therefore, the utility model enhances the stability of the blade protection cover assembly, thus improving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 blade protection cove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飞行器的桨叶保护装置及无人机系统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飞行器的桨叶保护装置及无人机系统。
技术介绍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其在航拍、农业、灾难救援、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影视拍摄等领域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对无人机安全性的重视,对桨保护罩的实际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现有的桨保护罩的抗冲击性能不高,影响无人飞行器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的桨叶保护装置及无人机系统,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的桨叶保护装置,桨叶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以及锁扣组件,其中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设置于无人飞行器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无人飞行器的机臂卡合,锁扣组件用于锁定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与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以保持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及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与无人飞行器的卡合状态。其中,锁扣组件包括第一锁扣主体和第二锁扣主体,第一锁扣主体和第二锁扣主体用于将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以可拆卸方式锁定连接。其中,第一锁扣主体固定设置于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上,第二锁扣主体枢轴连接于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上,并能够相对于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枢轴转动成与第一锁扣主体卡合固定。其中,第二锁扣主体包括枢轴和连接板,枢轴固定设置于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上。其中,连接板和枢轴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呈中心对称结构。其中,第一锁扣主体为与第二锁扣主体的枢轴方向平行设置的卡柱,第二锁扣主体上设置有与卡柱对应的卡槽。其中,第一锁扣主体为与第二锁扣主体的枢轴方向平行设置的卡扣,第二锁扣主体上设置有与卡扣对应的卡槽。其中,第一锁扣主体为与第二锁扣主体的枢轴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卡扣,第二锁扣主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扣对应的第二卡扣。其中,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延伸臂,第一锁扣主体固定设置于两个第一延伸臂之间;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延伸臂,第二锁扣主体枢轴连接于两个第二延伸臂之间。其中,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的端部设置有对位接插结构,以使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对位接插。其中,两个第一延伸臂之间进一步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二延伸臂之间进一步设置有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下卡板,第一下卡板卡合在无人飞行器的一侧机身的下表面;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下卡板,第二下卡板卡合在无人飞行器的另一侧机身的下表面上。其中,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进一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上卡板和第一下卡板,第一上卡板和第一下卡板设置成在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分别与无人飞行器的两侧卡合时分别卡持于无人飞行器的两个相邻机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进一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上卡板和第二下卡板,第二上卡板和第二下卡板用于在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分别与无人飞行器的两侧卡合时分别卡持于无人飞行器的另外两个相邻机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其中,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进一步包括连接于第一上卡板和第一下卡板的两个第一侧卡板,两个第一侧卡板分别卡持于两个相邻机臂的相邻侧表面上,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进一步包括连接于第二上卡板和第二下卡板的两个第二侧卡板,两个第二侧卡板卡持于另外两个相邻机臂的相邻侧表面上。其中,第一保护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保护罩,至少两个第一保护罩固定连接或分开设置于第一延伸臂,第二保护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保护罩,至少两个第二保护罩固定连接或分开设置于第二延伸臂。其中,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为扇形罩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人机系统,该无人机系统包括前文任意一项的桨叶保护装置以及无人飞行器,桨叶保护装置锁扣于无人飞行器的机身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的桨叶保护装置及无人机系统,该桨叶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以及锁扣组件,其中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设置于无人飞行器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无人飞行器的两侧卡合,锁扣组件用于锁定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与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以保持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及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与无人飞行器的卡合状态。因此,本技术通过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分别与无人飞行器的相对两侧卡合,使得在遇到碰撞物时,无人飞行器的两侧可以抵消部分撞击力,由此增强了保护罩组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桨叶保护罩组件的抗冲击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系统的爆炸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系统的组装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飞行器的锁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人飞行器的锁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的无人机系统10包括无人飞行器100和桨叶保护装置200。其中,无人飞行器100包括机身180、机臂101-104、桨叶106以及驱动桨叶106的电机190。其中,机臂101和102沿机身180的长轴方向设置在机身180的一侧的两端,机臂103和104沿机身180的长轴方向设置在机身180的另一侧的两端。电机190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机臂101-104的远离机身180的一端。每个电机190上设置两片桨叶106。桨叶保护装置200罩设在保护无人飞行器100的桨叶106的外围,用于保护桨叶106免受撞击等。其中,桨叶保护装置200包括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11、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12以及锁扣组件13。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11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12设置于无人飞行器100的相对两侧150和160,且分别与无人飞行器100的两侧卡合,锁扣组件13用于锁定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11与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12,以保持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11及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12与无人飞行器100的卡合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11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12设置于无人飞行器100的位置可为沿无人飞行器100的机身180的长轴方向的相对两侧,即图1所示的150和16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11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12设置于无人飞行器100的位置还可为沿无人飞行器100的机身180的短轴方向的相对两侧。本实施例中,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11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12在结构上完全对称,因此,在工艺制程上只需要一次开模,就可以做成两个桨叶保护罩组件,简化了制作工艺。此外还可使无人飞行器100的重心移动受桨叶保护罩组件的影响尽量小。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11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12分别设置在无人飞行器100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无人飞行器100的两侧卡合,由此在第一桨保护罩组件11和/或第二桨保护罩组件12收到撞击时,无人飞行器100可抵消部分撞击力,从而增强了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11和第二桨叶保护罩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人飞行器的桨叶保护装置及无人机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飞行器的桨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以及锁扣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和所述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设置于所述无人飞行器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所述无人飞行器的两侧卡合,所述锁扣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与所述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以保持所述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及所述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与所述无人飞行器的卡合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飞行器的桨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以及锁扣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和所述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设置于所述无人飞行器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所述无人飞行器的两侧卡合,所述锁扣组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与所述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以保持所述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及所述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与所述无人飞行器的卡合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组件包括第一锁扣主体和第二锁扣主体,所述第一锁扣主体和所述第二锁扣主体用于将所述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和所述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以可拆卸方式锁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桨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主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上,所述第二锁扣主体枢轴连接于所述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枢轴转动成与所述第一锁扣主体卡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桨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扣主体包括枢轴和连接板,所述枢轴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桨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枢轴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桨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和所述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呈中心对称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桨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主体为与所述第二锁扣主体的枢轴方向平行设置的卡柱,所述第二锁扣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柱对应的卡槽。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桨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主体为与所述第二锁扣主体的枢轴方向平行设置的卡扣,所述第二锁扣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对应的卡槽。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桨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主体为与所述第二锁扣主体的枢轴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二锁扣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扣对应的第二卡扣。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桨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桨叶保护罩组件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锁扣主体固定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延伸臂之间;所述第二桨叶保护罩组件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二锁扣主体枢轴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二延伸臂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桨叶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蕾唐尹金时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