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型鼓及其侧环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39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鼓,属于轮胎制造领域。所述成型鼓,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侧环包括第一圆环部,第一圆环部的第一侧与第一安装部相连,第一圆环部的第二侧沿着第一圆环部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一齿状部;第二侧环的结构与第一侧环类似,第一齿状部与第二齿状部相互交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侧环对,包括第一侧环和第二侧环;所述第一侧环包括第一圆环部,第一圆环部上设置多个第一齿状部;所述第二侧环包括第二圆环部,第二圆环部上设置多个第二齿状部;第一齿状部与第二齿状部相互交叉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成型鼓部件更换方便,且使得半成品接头均匀。

A forming drum and its side ring pai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orming drum,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tire manufacturing. The forming drum includes a first mounting portion and a second mounting portion; a first side ring includes a first ring portion, a first side of the first ring part and a first installation part connected to a second side of the first ring portion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first ring portio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toothed ring with second side structure; a first side ring like first, the dentate portion and the second dentate cross depart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ide of the ring, including a first side and a second side ring ring; the first side ring includes a first r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part of the first ring part dentate; the second side ring comprises second ring, second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entate ring part of the first second; the dentate portion and the second dentate mutually cross matching. The forming drum component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to replace and makes the semi-finished joint ev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型鼓及其侧环对
本专利技术属于轮胎制造领域,涉及一种成型鼓及其侧环对。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国产和进口一次法成型机,采用侧环和中心盖板组合的方式对半成品轮胎进行加工;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一次法成型机的成型鼓1’连接侧环2’,成型鼓1’内部设置中心轴3’,中心轴3’上设置中心支架4’,中心支架4’的外周设置中心盖板5’;中心盖板5’覆盖侧环2’,侧环2’随着成型鼓1’的分合在中心盖板5’下移动;如此的结构设置会产生以下问题:(1)为实现不同轮胎规格加工,对成型机的规格进行切换时,需要同时更换侧环、中心支架和中心盖板,更换用的时间长;(2)半成品贴合时需要贴合在中心盖板和侧环上,由于中心盖板和侧环不在同一个圆周上,二者之间有距离差,使得半成品的接头大小不一致;尤其是半成品在成型鼓上贴合时,中间部位(位于中心盖板上)的接头小,其他部位接头大,直接影响轮胎质量,影响其合格率;现有技术中,为了尽量减少成型鼓上的接头差距,改善接头不良的问题,常采用厚度较薄的中心盖板,其厚度约为1.3mm;这样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一方面,轮胎成型时下压辊压合接头,中心盖板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变形,且由于侧环位于中心盖板内侧,进而会磨损侧环,使得维修费用高而且还影响轮胎的品质;另一方面,制造厚度较薄的中心盖板,其成本也是较高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成型鼓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成型鼓,所述成型鼓具有侧环对,可实现成型机操作方便、无需频繁更换部件、以及改善接头不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成型鼓,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第一侧环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与第二侧环相连,第一侧环与第二侧环组成一个侧环对;所述第一侧环包括第一圆环部,第一圆环部的第一侧与第一安装部相连,第一圆环部的第二侧沿着第一圆环部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一齿状部,相邻的两个第一齿状部之间形成第一齿缝;所述第二侧环包括第二圆环部,第二圆环部的第一侧与第二安装部相连,第二圆环部的第二侧沿着第二圆环部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二齿状部,相邻的两个第二齿状部之间形成第二齿缝;所述第一齿状部所在的外圆周半径与第二齿状部所在的外圆周半径相等,且第一齿状部与第二齿状部可相互交叉配合。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侧环对,包括第一侧环和第二侧环;所述第一侧环包括第一圆环部,第一圆环部的一侧沿着第一圆环部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一齿状部,相邻的两个第一齿状部之间形成第一齿缝;所述第二侧环包括第二圆环部,第二圆环部的一侧沿着第二圆环部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二齿状部,相邻的两个第二齿状部之间形成第二齿缝;所述第一齿状部所在的外圆周半径与第二齿状部所在的外圆周半径相等,且第一齿状部与第二齿状部可相互交叉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相互交叉配合的侧环对可替代现有技术中的侧环、中心盖板和中心支架组成的结构;由此产生至少3个优点:(1)在侧环上的半成品在侧环上接头时,不会由于外圆周半径不一致而产生接头尺寸不一致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质量;(2)成型鼓上可根据所需半成品的尺寸而安装不同尺寸的侧环,侧环的更换方便,缩短成型机规格切换的时间,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3)整个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维修方便,维修成本也更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成型鼓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侧环对分开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实施例1中侧环对交叉配合时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中第一侧环示意图;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成型鼓分开时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中间部分放大图;图9是成型鼓闭合时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中间部分放大图;图中编号:1’成型鼓,2’侧环,3’中心轴,4’中心支架,5’中心盖板1第一侧环,11第一圆环部,111第一安装连接部,12第一齿状部,121悬臂端,122侧面,13第一齿缝,14阻挡部件,141第一支撑环,142第二支撑环,143第一阻挡部件;2第二侧环,21第二圆环部,211第二安装连接部,22第二齿状部,221悬臂端,222侧面,23第二齿缝,24阻挡部件,243第二阻挡部件;3成型鼓,31第一安装部,32第二安装部,33中心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实的阐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一种成型鼓,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第一侧环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与第二侧环相连,第一侧环与第二侧环组成一个侧环对;所述第一侧环包括第一圆环部,第一圆环部的第一侧与第一安装部相连,第一圆环部的第二侧沿着第一圆环部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一齿状部,相邻的两个第一齿状部之间形成第一齿缝;所述第二侧环包括第二圆环部,第二圆环部的第一侧与第二安装部相连,第二圆环部的第二侧沿着第二圆环部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二齿状部,相邻的两个第二齿状部之间形成第二齿缝;所述第一齿状部所在的外圆周半径与第二齿状部所在的外圆周半径大致相等,且第一齿状部可与第二齿状部相互交叉配合。由于侧环对在成型鼓两端做分合运动,将侧环对做成交叉形式进行交叉配合解决了成型鼓分合相撞的问题;成型鼓的运动则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机电操作控制程序进行控制,通过控制成型鼓的运动状态,而控制侧环对的交叉和分开。在一个侧环对中,侧环与成型鼓的连接方式可为可拆卸的连接,如螺丝连接,螺栓连接等;也可为不可拆卸的连接,如焊接、铆接等。根据不同尺寸半成品成型的需要,可在成型鼓上设置不同尺寸的侧环对;由于可通过更换成型鼓上的侧环对,而调节半成品的成型尺寸,因此优选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将侧环对安装在成型鼓上。第一齿状部与第二齿状部相互交叉配合后大致形成一个圆筒体;在成型时,半成品位于圆筒体的大致同一半径的外周上,被压辊压合时,其产生的接头尺寸相同且均匀。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交叉配合时,所述第一齿状部与第二齿状部之间贴合紧密,如此可减少半成品的内衬气泡;如可通过控制第一齿状部与相邻的第二齿状部交叉后的间隙在1-2mm之间,或更小;即小于等于2mm。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齿状部和第二齿状部的径向厚度为4-10mm,优选5-8mm;可有效承压,防止侧环对变形。第一齿状部与第二齿状部的长度则是根据生产所需轮胎的实际规格而定的;为达到改善部件接头的问题,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采用将侧环加长的思想,可有效替代现有的中间盖板和侧环。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环和/或第二侧环上设置有阻挡部件,每个阻挡部件位于相邻两个齿状部之间的齿缝的内侧,用于防止相对的第二齿状部或者第一齿状部向下变形;以下提供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此:(1)具体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齿状部的内圆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环,支撑环为圆环形。例如,可在第一齿状部的中部设置第一支撑环,在第一齿状部的悬臂端设置第二支撑环;支撑环即为前述的阻挡部件。所述支撑环的设置,一方面对第一齿状部本身从内部进行了巩固,防止变形;另一方面,当第一齿状部与第二齿状部交叉配合时,第二齿状部位于支撑环的外圆周上,对第二齿状部也起到了支撑作用,防止第二齿状部向下被压变形;支撑环的设置使得整个侧环对的结构更坚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成型鼓及其侧环对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型鼓(3),包括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1)与第一侧环(1)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32)与第二侧环(2)相连,第一侧环(1)与第二侧环(2)组成一个侧环对;所述第一侧环(1)包括第一圆环部(11),第一圆环部的第一侧与第一安装部(31)相连,第一圆环部的第二侧沿着第一圆环部(11)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一齿状部(12),相邻的两个第一齿状部(12)之间形成第一齿缝(13);所述第二侧环(2)包括第二圆环部(21),第二圆环部的第一侧与第二安装部(32)相连,第二圆环部的第二侧沿着第二圆环部(21)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二齿状部(22),相邻的两个第二齿状部(22)之间形成第二齿缝(23);所述第一齿状部(12)所在的外圆周半径与第二齿状部(22)所在的外圆周半径相等,且第一齿状部(12)可与第二齿状部(22)相互交叉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型鼓(3),包括第一安装部(31)和第二安装部(3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1)与第一侧环(1)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32)与第二侧环(2)相连,第一侧环(1)与第二侧环(2)组成一个侧环对;所述第一侧环(1)包括第一圆环部(11),第一圆环部的第一侧与第一安装部(31)相连,第一圆环部的第二侧沿着第一圆环部(11)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一齿状部(12),相邻的两个第一齿状部(12)之间形成第一齿缝(13);所述第二侧环(2)包括第二圆环部(21),第二圆环部的第一侧与第二安装部(32)相连,第二圆环部的第二侧沿着第二圆环部(21)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二齿状部(22),相邻的两个第二齿状部(22)之间形成第二齿缝(23);所述第一齿状部(12)所在的外圆周半径与第二齿状部(22)所在的外圆周半径相等,且第一齿状部(12)可与第二齿状部(22)相互交叉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环对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成型鼓(3)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鼓,其特征在于,交叉配合时,所述第一齿状部(12)与相邻的第二齿状部(22)之间贴合紧密,二者之间的间隙为1-2mm;所述第一齿状部(12)和第二齿状部(22)的径向厚度d为5-8mm。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成型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环(1)和/或第二侧环(2)上设置有阻挡部件(14,24),每个阻挡部件(14,24)位于相邻两个齿状部之间的齿缝(13,23)的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型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件(14)为设置在所述第一齿状部(12)的内圆周上的至少一个支撑环(141,142),支撑环为圆环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第二齿状部(22)具有悬臂端(221),所述悬臂端的侧面(222)为倾斜面,倾斜面(222)朝向第二齿状部(22)所在圆周的内侧。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型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部(11)设有多个第一阻挡部件(143),每个第一阻挡部件(143)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齿状部(12)之间,且位于第一齿缝(13)的内侧;所述第二圆环部(21)设有多个第二阻挡部件(243),每个第二阻挡部件(243)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齿状部(22)之间,且位于第二齿缝(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友尚王雪怡秦豹刘晶晶李忠东张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