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超载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71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超载保护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桥墩,所述桥墩上设有与水流抵触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桥墩上的套环、设置于套环外圆表面的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若干片相互之间间隙设置的引水片,相邻所述引水片之间间隙设置,所述桥墩上还固设有抵触于套环面向地面一端的托环,所述套环与托环相交处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套环与桥墩之间设有回转组件。水流从引水片之间的间隙流过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小水流与桥墩之间的冲击力,桥墩上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也变小,减小桥墩内部的应力。水流推动套环及其上的导流组件,使得导流组件始终能够保持与水流的流向相适应、减缓水流冲击力的效果。

Bridge overloading prot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ridge overload protection structur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including the pier, the pier is provided with a buffering mechanism of water resistance, the buffer mechanism comprises a guide assembly connected to the rotating lantern ring on the pier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ing, the guide assembly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pieces of each other the diversion gap, the gap between the adjacent diversion plate set, the pier is also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ring in the ring for the ground with one end, the ring and the supporting ring are arrang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 rotating component, a rotary compon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ing and the pier. The way of flow through the gap between the diversion shee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mpact force between the flow and the pier, and the reaction force generated on the pier also decreases, reducing the stress inside the pier. The flow propels the ring and its flow guide component, which enables the flow guide assembly to keep the flow direction and slow the impact of the 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超载保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承重,特别涉及一种桥梁超载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规划,为了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常对不同的桥梁进行限重,限重的目的是为了让桥梁上所受压力在桥梁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此桥梁在受到外力时,桥梁内部应力不易对桥梁主体造成损伤。桥梁内部的应力除了来自桥背上的车辆的压力,还来自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力,多个外力同时作用于桥梁上,使桥梁受外力影响产生应力,故而为了保护桥梁,减小其内部应力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减小内部应力能够采取限重、转移水流冲击力等多种方法。目前,公开号为CN20348744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转移冲击力的桥墩保护装置,它包括桥墩,在所述桥墩迎向水流以便的外面设有分流角板,所述分流角板由装成锐角形的两侧板组成,所述两侧板向两边渐扩展的同时还顺着水流方向向所述桥墩倾斜,在所述分流角板上装有多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固定于河道的底层上。这种转移冲击力的桥墩保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用于支撑分流角板的支撑杆固定于河道底部,桥墩和支撑杆的相对位置不变,但水流的流向易改变,当水流的流向不再面对分流角板的尖端时,水流的冲击力作用于分流角板或桥墩上,此时分流角板起到的转移冲击力的作用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超载保护结构,其具有能够在不同流向的条件下始终起到减小外界冲击力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桥梁超载保护结构,包括桥墩,所述桥墩上设有与水流抵触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桥墩上的套环、设置于套环外圆表面的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若干片相互之间间隙设置的引水片,相邻所述引水片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桥墩上还固设有抵触于套环面向地面一端的托环,所述套环与托环相交处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套环与桥墩之间设有回转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冲击于桥墩上时,首先作用于套环和导流组件上,水流从导流组件的引水片之间流过,相较于直接冲击在桥墩的外圆表面上受到阻力、桥墩受到反作用力的情况,水流从引水片之间的间隙流过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小水流与桥墩之间的冲击力,即桥墩上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也变小,减小桥墩内部的应力,使得桥梁本体受内部应力而损坏的可能性降低,对桥梁起到保护作用。同时,由于套环和桥墩之间能够实现相对转动,当水流流向改变时,水流推动套环及其上的导流组件,使得导流组件始终能够保持与水流的流向相适应、减缓水流冲击力的效果。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位于托环背离水底一侧的端面上的轮槽、位于套环面向托环一侧的端面上的滚轮,所述滚轮抵触于轮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组件减小了托环与套环之间的摩擦力,当水流推动导流组件时,导流组件带动套环及时转动,以便适应不同速度的水流变向的环境。进一步设置:所述滚轮包括固连于套环上的轮杆、位于轮杆背离套环一端的球头槽、嵌设于球头槽内的球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结构的滚轮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主要是空心球,空心球与轮杆之间的连接间隙相较于普通的圆柱形轮子的设置更小,被外界杂质堵塞的可能性变小,延长使用寿命。进一步设置:所述回转组件包括位于桥墩上的滑动槽、嵌设于套环内壁的滚珠,所述滚珠背离套环的一侧抵触于滑动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套环与桥墩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由于套环面积大,仅通过套环底部的滚轮减小摩擦,在套环顶部、中部仍有可能还存在摩擦,回转组件减小了套环内壁与桥墩的外圆表面产生的摩擦力。进一步设置:所述套环内壁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截面为半圆形,且限位槽口部尺寸小于限位槽内部最大尺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槽内设置滚珠后,滚珠不易从限位槽内脱出,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流组件分为分别位于套环两侧的迎水组件、背水组件,所述迎水组件与背水组件相对的一端固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流的冲击下,导流组件中的迎水组件、背水组件受到外力,两者固连后,其连接强度提高,使用寿命延长。进一步设置:所述引水片与水平面之间倾斜设置,所述迎水组件中的引水片、背水组件中的引水片相互之间呈钝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迎水组件中的引水片在承受水流冲力时,水流的冲击力被倾斜设置的引水片卸去部分,冲上迎水组件的水流从背水组件的引水片上流下,减少水流在导水组件上的残留量。进一步设置:所述引水片设置为“V”状片件,其尖端背离桥墩的中心轴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部尖锐设置的引水片能够减小水流冲击于引水片上时造成的冲击力,水流被引水片的尖端破开,接触面积小,则所受压强小,不易损坏的同时,减小桥墩上所受的力。进一步设置:所述回转组件设置为嵌设于套环内抵触在桥墩上的滚珠,所述桥墩设置为外圆表面光滑的圆柱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冲击于套环上时,套环上的滚珠能够在桥墩的外圆表面上随意运动,能够随着水流在桥墩上上下运动,以便更贴合水流的波浪。作为优选,所述套环的主体部分设置为中空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环的主体部分的重量变轻,更容易被水流带起,与波浪贴合。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在起到减缓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力的同时,套环与桥墩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且连接关系处的结构简单,不易受水中污染物堵塞,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桥梁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桥墩与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回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桥墩;2、缓冲机构;21、套环;22、导流组件;221、迎水组件;222、背水组件;23、引水片;3、托环;4、转动组件;41、轮槽;42、滚轮;43、轮杆;44、球头;45、球头槽;5、回转组件;51、滑动槽;52、滚珠;53、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桥梁超载保护结构,如图1所示,位于桥梁的桥墩1上。桥墩1设置为圆柱形,在桥墩1上设置有缓冲机构2,缓冲机构2与水面齐平,由于缓冲机构2具有一定高度,其一半高度没于水中,背离水域底部的一段露在水面之上。如图2和3所示,缓冲机构2包括固设于桥墩1上的托环3,托环3背离水域底部的一侧套设有套设于桥墩1上的套环21,套环21设置为管状,在套环21外设置固连于套环21的导流组件22,导流组件22以套环21的直径为对称基准,在套环21两侧对称设置,导流组件22分为迎水组件221和背水组件222,迎水组件221和背水组件222均包括若干片平行设置的引水片23。本实施例中迎水组件221和背水组件222均包括三片引水片23。引水片23设置为“V”形,其尖端背离桥墩1的中心轴线,其背离尖端一侧抵触于桥墩1上,其尖端指向水域底部,背离尖端一侧则指向背离水域底部一侧,即整个引水片23与水平面呈倾斜夹角设置。迎水组件221中的引水片23、背水组件222中的引水片23均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迎水组件221中的引水片23背离水域底部一端、背水组件222中的引水片23背离水域底部一端固连,连接处即位于套环21的直径上。迎水组件221中的引水片23与背水组件222中的引水片23相互之间呈钝角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桥梁超载保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梁超载保护结构,包括桥墩(1),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1)上设有与水流抵触的缓冲机构(2),所述缓冲机构(2)包括转动连接于桥墩(1)上的套环(21)、设置于套环(21)外圆表面的导流组件(22),所述导流组件(22)包括若干片相互之间间隔设置的引水片(23),相邻所述引水片(23)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桥墩(1)上还固设有抵触于套环(21)面向地面一端的托环(3),所述套环(21)与托环(3)相交处设置有转动组件(4),所述套环(21)与桥墩(1)之间设有回转组件(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超载保护结构,包括桥墩(1),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1)上设有与水流抵触的缓冲机构(2),所述缓冲机构(2)包括转动连接于桥墩(1)上的套环(21)、设置于套环(21)外圆表面的导流组件(22),所述导流组件(22)包括若干片相互之间间隔设置的引水片(23),相邻所述引水片(23)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桥墩(1)上还固设有抵触于套环(21)面向地面一端的托环(3),所述套环(21)与托环(3)相交处设置有转动组件(4),所述套环(21)与桥墩(1)之间设有回转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超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4)包括位于托环(3)背离水底一侧的端面上的轮槽(41)、位于套环(21)面向托环(3)一侧的端面上的滚轮(42),所述滚轮(42)抵触于轮槽(4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超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42)包括固连于套环(21)上的轮杆(43)、位于轮杆(43)背离套环(21)一端的球头槽(45)、嵌设于球头槽(45)内的球头(4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超载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组件(5)包括位于桥墩(1)上的滑动槽(51)、嵌设于套环(21)内壁的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敏李阿娜周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