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过街安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71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人过街安全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路面、位于路面上的绿化带,所述路面上还设置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包括穿过绿化带的过街走道、位于路面两侧的缓冲匝道,所述过街走道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暂停区;所述缓冲匝道包括缓冲绿化面积、穿过缓冲绿化面积向其两侧延伸的转向走道,所述缓冲绿化面积的轮廓处设有若干护栏。过街走道中位于绿化带内的第一暂停区提供给行人暂停等待的空间,相较于直线形状设置的过街走道,其容纳面积更大,不易造成将行人挤出过街走道的情况;同时,缓冲匝道处的护栏能够对受到推挤的行人起到阻拦作用,降低行人被推挤出人行道、摔倒的可能性,对行人起到保护作用。

Pedestrian crossing safet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人过街安全结构
本技术涉及城市交通规划,特别涉及一种行人过街安全结构。
技术介绍
人行道是用于提供给行人穿过马路的专用通道,常见的人行道设置为涂设在马路上的若干条白色漆线。这种人行道在遇到人流量大的情况时,由于人行道的覆盖面积小,所能容纳的人数有限,易将走在人行道侧边的行人挤出人行道外,若人行道外有车辆,则行人被推挤至车辆处时,易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人过街安全结构,其具有能够对行人起到保护作用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行人过街安全结构,包括路面、位于路面上的绿化带,所述路面上还设置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包括穿过绿化带的过街走道、位于路面两侧的缓冲匝道,所述过街走道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暂停区;所述缓冲匝道包括缓冲绿化面积、穿过缓冲绿化面积向其两侧延伸的转向走道,所述缓冲绿化面积的轮廓处设有若干护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行人在路面上行走时,若遇到红灯需要停止,则过街走道中位于绿化带内的第一暂停区提供给行人暂停等待的空间,相较于直线形状设置的过街走道,其容纳面积更大,不易造成将行人挤出过街走道的情况;同时,缓冲匝道处的护栏能够对受到推挤的行人起到阻拦作用,降低行人被推挤出人行道、摔倒的可能性,对行人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设置:所述过街走道包括分别位于路面中心轴线两侧的第一分支道、第二分支道,所述第一分支道、第二分支道平行且相互之间预留间隙,所述第一暂停区将第一分支道、第二分支道相互靠近的一端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分支道和第二分支道之间所预留的间隙即为第一暂停区所能容纳行人的区域,相较于第一分支道、第二分支道共线设置的人行道,这种相互间预留间隙的设置增大了第一暂停区的容纳面积,能够站立更多行人,减少行人被挤出人行道的可能性。进一步设置:所述护栏设置为直角三角形,其一条直角边与地面固连,另一条直角边面向缓冲绿化面积的中心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竖直设置的护栏,这种三角形的护栏占地更大,使得行人与缓冲绿化面积的边缘处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减小行人与车辆接触的可能性。进一步设置:直角三角形的护栏的斜边与其竖直的直角边相交处设有凸面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面镜能够反射出大面积的视野范围内的景物,便于行人了解附近的车流量情况,及时停止或行走。进一步设置:每个所述护栏均包括两侧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相对的面上设有嵌条,所述嵌条位于支撑杆背离地面一侧,凸面镜即嵌设于嵌条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将凸面镜支离地面,嵌条则起到对凸面镜的限位作用。进一步设置:所述凸面镜的反光面背离缓冲绿化面积的中心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光面即为能够反射出周围景象的一面,将反光面朝向背离绿化的路面能够增大凸面镜所能照射到的视野范围,视野范围越大,行人在路面上行走时的安全系数越高。进一步设置:所述缓冲绿化面积设置为三角形,所述缓冲绿化面积面向路面的中心轴线的棱边与过街走道相接,另两条棱边分别对应两条缓冲匝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行人站在缓冲绿化面积处时,行人看向缓冲匝道处观测车流量以判断是否安全,缓冲匝道与平直的主干道之间呈夹角设置,行人能够全面地观测到缓冲匝道处的车况。进一步设置:所述过街走道穿过缓冲绿化面积处设置第二暂停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暂停区提供了行人停驻判断路面情况是否安全的区域空间。作为优选,所述绿化带包括位于路面中心轴线上的主带、位于主带两侧的附属带,所述过街走道穿过附属带的部分设置有第三暂停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人在穿过马路的过程中,有多个暂停区可供休憩,减小由于时间匆忙而快速穿过马路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提供相较于寻常路面更大停驻空间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保护行人安全、便于车辆在少人流量的车道中行驶的效果,提高了交通规划的安全性、可实施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整体路面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护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路面;2、绿化带;21、主带;22、附属带;3、人行道;4、过街走道;41、第一分支道;42、第二分支道;5、缓冲匝道;51、缓冲绿化面积;52、转向走道;6、第一暂停区;7、护栏;8、凸面镜;9、支撑杆;10、嵌条;11、第二暂停区;12、第三暂停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行人过街安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直线状的路面1,路面1向两侧延伸出缓冲匝道5。如图1所示,在路面1中间设置与路面1平行的绿化带2,绿化带2分为位于路面1中心轴线处的主带21、位于主带21两侧的附属带22,主带21的宽度大于附属带22的宽度。如图1所示,在路面1上还设有垂直于绿化带2的人行道3,人行道3包括位于路面1处的过街走道4、位于过街走道4一端便于行人换向的转向走道52。转向走道52共设有两条,自过街走道4处向其两侧以过街走道4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如图1所示,在过街走道4与主带21的相交处设置第一暂停区6,在过街走道4与附属带22的相交处设置第三暂停区12,第一暂停区6、第三暂停区12均采用砖石铺设。如图1所示,过街走道4分为第一分支道41、第二分支道42,第一分支道41和第二分支道42平行设置,两者之间预留有50cm~80cm的间隙,第一分支道41和第二分支道42在主带21处被第一暂停区6相连,以便增大第一暂停区6的面积。如图1和2所示,在缓冲匝道5处还设有一处三角形的缓冲绿化面积51,缓冲绿化面积51面向路面1的中心轴线的棱边与过街走道4相接,另两条棱边分别对应两条缓冲匝道5。缓冲绿化面积51与人行道3的相交处设置第二暂停区11,第二暂停区11设置为“Y”形,第二暂停区11同样采用砖石铺设结构,在绿化缓冲面积的周边还设有护栏7,护栏7设置为直角三角形,其一条直角边固连于地面,另一条直角边面向绿化缓冲面积,其斜边面向缓冲匝道5。在竖直设置的直角边与斜边相交处设置有凸面镜8,直角边与斜边相交处设置为光顺圆弧状。为了起到限位凸面镜8的作用,每个护栏7设置两个支撑杆9,支撑杆9即为直角三角形的杆件,两个支撑杆9之间即为凸面镜8所在。在两支撑杆9的圆弧处的相对的面上设置嵌条10,凸面镜8被卡在嵌条10中。人行道3中不与绿化带2、缓冲绿化面积51相交处采用白色漆料涂刷斑马线。行人在行走过程中,既能够在第一暂停区6、第二暂停区11、第三暂停区12临时停驻,还能够被护栏7防护,提高了行人的安全保障。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行人过街安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人过街安全结构,包括路面(1)、位于路面(1)上的绿化带(2),所述路面(1)上还设置有人行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3)包括穿过绿化带(2)的过街走道(4)、位于路面(1)两侧的缓冲匝道(5),所述过街走道(4)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暂停区(6);所述缓冲匝道(5)包括缓冲绿化面积(51)、穿过缓冲绿化面积(51)向其两侧延伸的转向走道(52),所述缓冲绿化面积(51)的轮廓处设有若干护栏(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人过街安全结构,包括路面(1)、位于路面(1)上的绿化带(2),所述路面(1)上还设置有人行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3)包括穿过绿化带(2)的过街走道(4)、位于路面(1)两侧的缓冲匝道(5),所述过街走道(4)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暂停区(6);所述缓冲匝道(5)包括缓冲绿化面积(51)、穿过缓冲绿化面积(51)向其两侧延伸的转向走道(52),所述缓冲绿化面积(51)的轮廓处设有若干护栏(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过街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街走道(4)包括分别位于路面(1)中心轴线两侧的第一分支道(41)、第二分支道(42),所述第一分支道(41)、第二分支道(42)平行且相互之间预留间隙,所述第一暂停区(6)将第一分支道(41)、第二分支道(42)相互靠近的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人过街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7)设置为直角三角形,其一条直角边与地面固连,另一条直角边面向缓冲绿化面积(51)的中心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过街安全结构,其特征在于:直角三角形的护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钧陶轶乔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