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17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结构,包括配合在轮辋上的外胎,所述外胎包括胎面、胎侧面和胎圈,所述胎圈与轮辋配合;所述外胎包裹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件内部形成若干沿周向的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设置于外胎内的中空结构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内部形成若干个通道,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部有一变形空间可以变形吸收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且相对现有外层为橡胶、内层为PU填充的双层式内胎结构的实心轮胎,无需填充内侧的PU,可减少该支撑件部份所形成的容积材料,相对减少整个轮胎所须的材料,能达到大大降低材料成本及达到减轻重量的效果。

A type of tir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结构
本技术涉及轮胎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轮胎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的免充气式实心轮胎其一般完全由橡胶或发泡塑料的材料制成,然而橡胶或发泡塑料的材料成本相当高,因此,在其整个轮胎皆完全以橡胶或发泡塑料制成时,将使得材料成本增加,而待改进;其次,因其整体是由橡胶或发泡塑料制成,使得轮胎的重量相当重,有待改进;再加上,因橡胶质硬缺乏弹性,使整体由橡胶制成地实心轮胎无法吸收地面不平所产生的震动,而形成车体避震效果不佳等等缺陷。作为一种改进,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外层1’为橡胶、内层2’为PU填充的双层式内胎结构的实心轮胎,而通过该种双层式内胎结构,使橡胶层具有负荷高承载且轮胎可不破的效果,而其内层的PU质轻而具弹性且材料成本较低,由此可比上述完全以橡胶或发泡塑料制成的实心轮胎,在材料成本、重量及避震上达到改善效果。然而,上述无论是完全以橡胶或发泡塑料制成的实心轮胎、或由橡胶层与橡胶或塑胶发泡层所组成双层式内胎结构的实心轮胎,因其整体轮胎内部仍呈完全实心状态,因此,首先其重量还是较重,所须材料成本仍相当高;其次所能达到与改善的避震效果仍然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结构,其具有成本低、重量轻,减震效果好的优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轮胎结构,包括配合在轮辋上的外胎,所述外胎包括胎面、胎侧面和胎圈,所述胎圈与轮辋配合,其中所述外胎包裹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件内部形成若干沿周向的通道。所述支撑件为金属材质。所述支撑件的通道包括一个中心通道和若干个围绕中心通道分布的侧通道,所述中心通道的横截面尺寸不同于所述侧通道的横截面尺寸。所述支撑件包括外壁、内壁以及连接外壁和内壁的连接壁,所述内壁构成中心通道,所述连接壁将外壁和内壁之间分隔成若干个环绕中心通道周缘分布的侧通道。所述支撑件的横截面为中心对称结构,所述各个连接壁的高度相同。所述中心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侧通道的横截面为尺寸相同的圆形结构。所述中心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侧通道的横截面为尺寸相同的扇面形状。所述中心通道的横截面为六边形结构,所述侧通道的横截面为尺寸相同的六边形结构。所述支撑件的横截面为偏心结构,所述各个连接壁的高度沿胎面到轮辋方向减小。所述支撑件内的各个通道的横截面尺寸相同。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通过采用设置于外胎内的中空结构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内部形成的若干个通道,使得本技术内部有一变形空间可以变形吸收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相对现有外层为橡胶、内层为PU填充的双层式内胎结构的实心轮胎,无需填充内侧的PU,可减少该支撑件部份所形成的容积材料,相对减少整个轮胎所须的材料,且所述支撑件为金属材质,能达到大大降低材料成本及达到减轻重量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双层式内胎结构的实心轮胎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中心对称结构);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中心对称结构);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3(中心对称结构);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4(偏心结构);图6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5(通道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2至图6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轮胎结构,其包括配合在轮辋2上的外胎1,所述外胎包括胎面11、胎侧面12和胎圈13,所述胎圈13与轮辋2配合。本技术的关键在于:所述外胎1内设有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件3内部形成有若干通道,所述通道沿轮胎周向;所述支撑件3内部形成的若干个通道使得本技术内部有一变形空间,可以变形吸收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且相对现有外层为橡胶、内层为PU填充的双层式内胎结构的实心轮胎,无需填充内侧的PU,可减少支撑件3部份所形成的容积材料,相对减少整个轮胎所须的材料,能达到大大降低材料成本及达到减轻重量的效果。如图2至图5,所述通道包括一个中心通道34和若干个围绕中心通道分布的侧通道35,所述中心通道34的横截面尺寸不同于所述侧通道35的横截面尺寸。具体的,所述支撑件3包括外壁31和内壁32以及连接外壁31和内壁32的若干个连接壁33,所述内壁32形成所述中心通道34,所述连接壁33将外壁31和内壁32之间分隔成若干个环绕中心通道34周缘分布的侧通道35。其中所述支撑件3的各个连接壁33的高度相同,即支撑件3的横截面为中心对称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中心通道34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侧通道35的横截面为尺寸相同的圆形结构;如图3,也可以是中心通道34的横截面为六边形结构,所述侧通道35的横截面为尺寸相同的六边形结构;如图4,还可以是所述中心通道34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侧通道35的横截面为尺寸相同的扇面形状;中心通道34和侧通道35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现有各种形状,并不局限以上所述的各种情况。当然所述支撑件3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偏心结构,即所述各个连接壁33的高度从胎面11向轮辋3的方向减少;如图5,所述中心通道34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侧通道35的横截面为尺寸递减的扇面形状,使得靠近胎面11的侧通道35具有较大的变形空间,以更好的降低行驶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本技术的通道并不局限于包括横截面尺寸不同的中心通道34和侧通道35,如图6,所述支撑件3也可以是各个通道的横截面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均匀分布在支撑件3内部,通道的形状可以是现有各种形状。综上,本技术通过采用设置于外胎1内的中空结构的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内部形成的若干个通道,使得本技术内部有一变形空间可以变形吸收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相对现有外层为橡胶、内层为PU填充的双层式内胎结构的实心轮胎,无需填充内侧的PU,可减少支撑件3部份所形成的容积材料,相对减少整个轮胎所须的材料,且所述支撑件3为金属材质,能达到大大降低材料成本及达到减轻重量的效果。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轮胎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结构,包括配合在轮辋上的外胎,所述外胎包括胎面、胎侧面和胎圈,所述胎圈与轮辋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胎包裹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件内部形成若干沿周向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结构,包括配合在轮辋上的外胎,所述外胎包括胎面、胎侧面和胎圈,所述胎圈与轮辋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胎包裹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件内部形成若干沿周向的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金属材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通道包括一个中心通道和若干个围绕中心通道分布的侧通道,所述中心通道的横截面尺寸不同于所述侧通道的横截面尺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外壁、内壁以及连接外壁和内壁的连接壁,所述内壁构成中心通道,所述连接壁将外壁和内壁之间分隔成若干个环绕中心通道周缘分布的侧通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胎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