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钇稳定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3148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0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纳米钇稳定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氯化锆、氧化钇、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50~60):(0.8~1):(10~12)混合,加热至90~110℃,保温1~3小时;加入植物胶,然后再加入乙二胺四乙酸或者柠檬酸中的至少一种,搅拌3‑5h,生成胶体溶液;加入氨水溶液同时搅拌,搅拌8‑10h,至PH=10.0‑11.0,生成白色沉淀物,然后静置陈化24~48小时;将沉淀物洗涤,过滤,然后经喷雾干燥、气流粉碎,得到前驱体粉体;在450~600℃下煅烧5~7小时,即得到纳米钇稳定氧化锆粉体。该方法制备的氧化锆粉体,烧结收缩率高,烧结体密度高、强度好,性能好,粒径小,分布窄。

Preparation of a nanometer yttrium stabilized zirconia pow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钇稳定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陶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钇稳定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氧化锆,作为陶瓷釉用原料,生产的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的特点,韧性和强度好,具有广泛的应用。众所周知,氧化锆粉体在烧结过程中,推动其收缩、致密的动力是粉体颗粒的表面能。粉体颗粒越细,表面能越大,收缩率越高,物质迁移就越容易,越有利于晶粒间靠拢、熔合,晶界中气体扩散、排出。因此,提高氧化锆粉体表面能和收缩率,可以大幅提高氧化锆陶瓷密度、降低气孔率、减少缺陷。目前,氧化锆粉体的生产方法有共沉淀法、水热法、水解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等。虽然以上述方法生产的粉体,已经满足了市场大部分需求,但仍然存在着粉体收缩率偏低,烧结后的陶瓷中气孔偏多,密度偏低,颗粒形态不均匀的缺点,影响了氧化锆陶瓷的韧性和强度,难以满足陶瓷在高温、高压、真空等极端工作环境下应用。中国专利(CN102311264A)公开了一种环保节能的纳米氧化锆制备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等生成胶体,来解决生成的沉淀物不易团聚的问题,生产废水可以直接排放,生产方法环保节能,得到的氧化锆粉体粒径可达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钇稳定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氯化锆、氧化钇、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50~60):(0.8~1):(10~12)混合,加热至90~110℃,保温1~3小时,得到混合溶液;(2) 向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植物胶,然后再加入乙二胺四乙酸或者柠檬酸中的至少一种,搅拌3‑5h,生成胶体溶液;(3) 向步骤(2)形成的胶体溶液中加入氨水溶液同时搅拌,搅拌8‑10h,至PH=10.0‑11.0,生成白色沉淀物,然后静置陈化24~48小时;(4)将白色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洗涤,过滤,然后经喷雾干燥、气流粉碎,得到前驱体粉体;(5)将前驱体粉体在450~600℃下煅烧5~7小时,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钇稳定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氯化锆、氧化钇、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50~60):(0.8~1):(10~12)混合,加热至90~110℃,保温1~3小时,得到混合溶液;(2)向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植物胶,然后再加入乙二胺四乙酸或者柠檬酸中的至少一种,搅拌3-5h,生成胶体溶液;(3)向步骤(2)形成的胶体溶液中加入氨水溶液同时搅拌,搅拌8-10h,至PH=10.0-11.0,生成白色沉淀物,然后静置陈化24~48小时;(4)将白色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洗涤,过滤,然后经喷雾干燥、气流粉碎,得到前驱体粉体;(5)将前驱体粉体在450~600℃下煅烧5~7小时,即得到纳米钇稳定氧化锆粉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钇稳定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亮
申请(专利权)人:汉中市恒宝锆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