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磨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141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拉螺栓加工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磨削机,包括机箱,还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机箱的底部的载物架、卡接于所述机箱的上部的固定架、穿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上部的打磨部件和旋接于所述打磨部件的上端的电机;所述固定架包括横板、穿设于所述横板上的竖直杆、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竖直杆的上端的上挡板、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竖直杆的下部第一旋接球、沿着所述第一旋接球的径向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旋接球上的调节杆和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调节杆的端部的外遮挡板。

An automatic grinding machin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olt processing field, especially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grinding machine comprises a machine further includes the upper end of the bolt connection in the grinding parts grinding parts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fixed on the chassis at the bottom of the carrier, the card connected to the chassis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xing frame, traverses the the fixed frame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motor; the fixing frame comprises a horizontal plate and penetrates through the vertical rod and the transverse plate through the screw is connected to the upper end to the vertical bar on the baffle plate, through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rotating ball, thread is screwed to the vertical ro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first rotation of the ball threaded adjusting rod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rotating ball and the threaded connected with the adjusting rod end of the outer baffl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磨削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拉螺栓加工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磨削机。
技术介绍
在螺栓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打磨,但是传统的自动磨削机的载物架对被加工螺栓固定不牢固,且操作不方便;传统的自动磨削机的打磨部件操作不便,操作精度不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载物架可以对被加工的材料固定牢固,打磨部件操作方便的自动磨削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磨削机,解决传统的自动磨削机的载物架对被加工螺栓固定不牢固,打磨部件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磨削机,包括机箱,还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机箱的底部的载物架、卡接于所述机箱的上部的固定架、穿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上部的打磨部件和旋接于所述打磨部件的上端的电机;所述固定架包括横板、穿设于所述横板上的竖直杆、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竖直杆的上端的上挡板、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竖直杆的下部第一旋接球、沿着所述第一旋接球的径向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旋接球上的调节杆和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调节杆的端部的外遮挡板;所述载物架前端还设置有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包括上进料筒、设置于所述上进料筒下端的且与上进料筒旋接的下进料筒、设置于所述下进料筒下端且与下进料筒焊接的上料筒、焊接于所述下进料筒下端且位于上料筒两侧的支撑柱、设置于所述上料筒下端的皮带运料部件、于所述皮带运料部件上端的通过螺栓固定的运料轨道、设置于所述运料轨道侧面且与运料轨道保持相通的推料轨道,所述上进料筒与下进料筒均为圆筒状,上进料筒的直径与下进料筒的直径保持一致,上进料筒与下进料筒的内部保持相通,且上进料筒的高度小于下进料筒的高度,上进料筒上端设置有与上进料筒内部保持相通的若干个进料口,下进料筒侧壁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的控制柜,所述上料筒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上料筒中端位置设置有用于拆卸的螺纹轨道,所述出料口与螺纹轨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计数的计数器;所述打磨部件包括主安装盘、沿着所述主安装盘的轴向卡接于所述主安装盘的上端的传动轴、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的主传动筒、卡接于所述主安装盘的下侧的刀座和卡接于所述刀座的下侧的刀具;所述主传动筒为圆柱状,沿着所述主传动筒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传动孔,所述第一传动孔和所述传动轴相适应;所述主安装盘为圆盘状,于所述主安装盘的上部凹设有第四卡接槽,所述第四卡接槽和所述传动轴相适应;所述传动轴为圆柱状;进一步的,所述载物架包括底板、卡接于所述底板的上端的一侧的第一固定块、卡接于所述底板的上端的另一侧的第二固定块、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部的主推进杆、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主推进杆的端部的外固定罩、卡接于所述底板的下端的一侧的支撑杆、卡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的基座、卡接于所述底板的下端的另一侧的上压紧板、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上压紧板的下侧的内定位杆、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内定位杆的下端的下压紧板和套设于所述内定位杆上且压紧于所述上压紧板和所述下压紧板之间的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接球为球状;沿着所述第一旋接球的径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三旋接孔,所述第三旋接孔和所述竖直杆相适应;于所述外遮挡板的侧壁内凹设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侧壁为曲面;两个所述竖直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横板的两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一种自动磨削机,包括机箱,还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机箱的底部的载物架、卡接于所述机箱的上部的固定架、穿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上部的打磨部件和旋接于所述打磨部件的上端的电机;所述固定架包括横板、穿设于所述横板上的竖直杆、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竖直杆的上端的上挡板、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竖直杆的下部第一旋接球、沿着所述第一旋接球的径向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旋接球上的调节杆和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调节杆的端部的外遮挡板;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磨削机采用进料组件的设计,通过进料组件完成自动化进料,减少了工人的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通过机械代替人工,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节约成本,打磨部件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磨削机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载物架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打磨部件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架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进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机箱;2-固定架;21-上挡板;22-横板;23-竖直杆;24-第一旋接球;25-调节杆;26-外遮挡板;3-打磨部件;31-传动轴;32-主传动筒;33-主安装盘;34-刀座;35-刀具;4-电机;5-载物架;51-底板;52-第一固定块;53-外固定罩;54-第二固定块;55-主推进杆;56-上压紧板;57-弹簧;58-内定位杆;59-下压紧板;510-基座;511-支撑杆;6-进料组件;61-上进料筒;62-下进料筒;63-上料筒;64-支撑柱;65-皮带运料部件;66-运料轨道;67-推料轨道;68-进料口;69-控制柜;610-出料口;611-螺纹轨道;612-计数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结合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磨削机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自动磨削机,包括机箱1,还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机箱1的底部的载物架5、卡接于所述机箱1的上部的固定架2、穿设于所述固定架2的上部的打磨部件3和旋接于所述打磨部件3的上端的电机4;所述固定架2包括横板22、穿设于所述横板22上的竖直杆23、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竖直杆23的上端的上挡板21、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竖直杆23的下部第一旋接球24、沿着所述第一旋接球24的径向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旋接球24上的调节杆25和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调节杆25的端部的外遮挡板26;所述载物架前端还设置有进料组件6,所述进料组件6包括上进料筒61、设置于所述上进料筒61下端的且与上进料筒61旋接的下进料筒62、设置于所述下进料筒62下端且与下进料筒62焊接的上料筒63、焊接于所述下进料筒62下端且位于上料筒63两侧的支撑柱64、设置于所述上料筒63下端的皮带运料部件65、于所述皮带运料部件65上端的通过螺栓固定的运料轨道66、设置于所述运料轨道66侧面且与运料轨道66保持相通的推料轨道67,所述上进料筒61与下进料筒62均为圆筒状,上进料筒61的直径与下进料筒62的直径保持一致,上进料筒61与下进料筒62的内部保持相通,且上进料筒61的高度小于下进料筒62的高度,上进料筒61上端设置有与上进料筒61内部保持相通的若干个进料口68,下进料筒62侧壁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的控制柜69,所述上料筒63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610,上料筒63中端位置设置有用于拆卸的螺纹轨道611,所述出料口610与螺纹轨道61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计数的计数器612;所述打磨部件3包括主安装盘33、沿着所述主安装盘33的轴向卡接于所述主安装盘33的上端的传动轴31、套设于所述传动轴31上的主传动筒32、卡接于所述主安装盘33的下侧的刀座34和卡接于所述刀座34的下侧的刀具35;所述主传动筒32为圆柱状,沿着所述主传动筒32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传动孔,所述第一传动孔和所述传动轴31相适应;所述主安装盘33为圆盘状,于所述主安装盘33的上部凹设有第四卡接槽,所述第四卡接槽和所述传动轴31相适应;所述传动轴31为圆柱状;进一步的,所述载物架5包括底板51、卡接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磨削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磨削机,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机箱(1)的底部的载物架(5)、卡接于所述机箱(1)的上部的固定架(2)、穿设于所述固定架(2)的上部的打磨部件(3)和旋接于所述打磨部件(3)的上端的电机(4);所述固定架(2)包括横板(22)、穿设于所述横板(22)上的竖直杆(23)、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竖直杆(23)的上端的上挡板(21)、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竖直杆(23)的下部第一旋接球(24)、沿着所述第一旋接球(24)的径向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旋接球(24)上的调节杆(25)和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调节杆(25)的端部的外遮挡板(26);所述载物架前端还设置有进料组件(6),所述进料组件(6)包括上进料筒(61)、设置于所述上进料筒(61)下端的且与上进料筒(61)旋接的下进料筒(62)、设置于所述下进料筒(62)下端且与下进料筒(62)焊接的上料筒(63)、焊接于所述下进料筒(62)下端且位于上料筒(63)两侧的支撑柱(64)、设置于所述上料筒(63)下端的皮带运料部件(65)、于所述皮带运料部件(65)上端的通过螺栓固定的运料轨道(66)、设置于所述运料轨道(66)侧面且与运料轨道(66)保持相通的推料轨道(67),所述上进料筒(61)与下进料筒(62)均为圆筒状,上进料筒(61)的直径与下进料筒(62)的直径保持一致,上进料筒(61)与下进料筒(62)的内部保持相通,且上进料筒(61)的高度小于下进料筒(62)的高度,上进料筒(61)上端设置有与上进料筒(61)内部保持相通的若干个进料口(68),下进料筒(62)侧壁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的控制柜(69),所述上料筒(63)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610),上料筒(63)中端位置设置有用于拆卸的螺纹轨道(611),所述出料口(610)与螺纹轨道(61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计数的计数器(612);所述打磨部件(3)包括主安装盘(33)、沿着所述主安装盘(33)的轴向卡接于所述主安装盘(33)的上端的传动轴(31)、套设于所述传动轴(31)上的主传动筒(32)、卡接于所述主安装盘(33)的下侧的刀座(34)和卡接于所述刀座(34)的下侧的刀具(35);所述主传动筒(32)为圆柱状,沿着所述主传动筒(32)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第一传动孔,所述第一传动孔和所述传动轴(31)相适应;所述主安装盘(33)为圆盘状,于所述主安装盘(33)的上部凹设有第四卡接槽,所述第四卡接槽和所述传动轴(31)相适应;所述传动轴(31)为圆柱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磨削机,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机箱(1)的底部的载物架(5)、卡接于所述机箱(1)的上部的固定架(2)、穿设于所述固定架(2)的上部的打磨部件(3)和旋接于所述打磨部件(3)的上端的电机(4);所述固定架(2)包括横板(22)、穿设于所述横板(22)上的竖直杆(23)、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竖直杆(23)的上端的上挡板(21)、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竖直杆(23)的下部第一旋接球(24)、沿着所述第一旋接球(24)的径向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旋接球(24)上的调节杆(25)和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调节杆(25)的端部的外遮挡板(26);所述载物架前端还设置有进料组件(6),所述进料组件(6)包括上进料筒(61)、设置于所述上进料筒(61)下端的且与上进料筒(61)旋接的下进料筒(62)、设置于所述下进料筒(62)下端且与下进料筒(62)焊接的上料筒(63)、焊接于所述下进料筒(62)下端且位于上料筒(63)两侧的支撑柱(64)、设置于所述上料筒(63)下端的皮带运料部件(65)、于所述皮带运料部件(65)上端的通过螺栓固定的运料轨道(66)、设置于所述运料轨道(66)侧面且与运料轨道(66)保持相通的推料轨道(67),所述上进料筒(61)与下进料筒(62)均为圆筒状,上进料筒(61)的直径与下进料筒(62)的直径保持一致,上进料筒(61)与下进料筒(62)的内部保持相通,且上进料筒(61)的高度小于下进料筒(62)的高度,上进料筒(61)上端设置有与上进料筒(61)内部保持相通的若干个进料口(68),下进料筒(62)侧壁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的控制柜(69),所述上料筒(63)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610),上料筒(63)中端位置设置有用于拆卸的螺纹轨道(611),所述出料口(610)与螺纹轨道(611)之间还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良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创诺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