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067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包括杀青灭酶外壳、茶叶进料口、茶叶出料口、多根支撑立柱、装置底座、茶叶输送带、多根安装固定杆、多个旋转振动电机、多根茶叶输送轴、多个远红外灭酶装置、隔温内层及聚热内胆;隔温内层设在杀青灭酶外壳内,聚热内胆设在隔温内层内,茶叶进料口、茶叶出料口设在杀青灭酶外壳,支撑立柱连杀青灭酶外壳及装置底座,茶叶输送带通过安装固定杆设在杀青灭酶外壳内,茶叶输送轴通过旋转振动电机设在聚热内胆内,远红外灭酶装置设在聚热内胆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传送茶叶的同时将茶叶反复翻起,模拟人工炒茶,便于远红外杀青灭酶,提高茶叶加工的均匀,使茶叶的品质更高。

A remote infrared tea killing enzyme device for killing green te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ar infrared tea steaming inactivation device includes fixing enzyme inactivation shell, tea inlet, tea outlet, a plurality of support columns, a device pedestal, a conveyor belt, a plurality of tea fixing rod, a plurality of rotary vibrating motor, a plurality of tea conveying shaft, a plurality of far-infrared inactivation the inner insulation device, and heat insulation in the inner liner; fixing enzyme inactivation shell, heat insulation inner liner in tea, feed port, discharge port is arranged on the fixing tea enzyme inactivation shell, the support column even fixing enzyme inactivation shell and device base, tea leaf through the fixed rod is arranged in the conveyor belt complete inactivation of enzyme shell, tea conveying shaft through the rotary vibration motor in poly Genebi Hei, far infrared thermal inactivation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liner of poly.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peatedly turn the tea leaves at the same time of transporting the tea leaves, simulate the artificial frying tea, facilitate the far-infrared killing and enzyme killing, improve the even processing of the tea leaves, and make the tea quality hig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茶叶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
技术介绍
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对茶叶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的红外茶叶杀青装置大多都是通过翻转加热烘干的方式进行杀青加工的,翻转时内侧和外侧的茶叶无法充分搅拌混合,可能导致加热不均匀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包括杀青灭酶外壳、茶叶进料口、茶叶出料口、多根支撑立柱、装置底座、茶叶输送带、多根安装固定杆、多个旋转振动电机、多根茶叶输送轴、多个远红外灭酶装置、隔温内层及聚热内胆;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为圆柱形或长方体形中空结构,所述的隔温内层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的聚热内胆设置在所述的隔温内层的内壁上,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隔温内层及聚热内胆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茶叶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上,位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顶部一侧,所述的茶叶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上,位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底部另一侧;所述的多根支撑立柱的上端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上,位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底部两侧,所述的装置底座水平连接在所述的多根支撑立柱的下端;所述的茶叶输送带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内,位于所述的茶叶进料口与所述的茶叶出料口之间,所述的多根安装固定杆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聚热内胆的内壁上并与所述的茶叶输送带固定连接,使所述的茶叶输送带在所述的茶叶进料口与所述的茶叶出料口之间形成阶梯式结构;所述的多根茶叶输送轴分别通过所述的多个旋转振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的聚热内胆内,对应位于所述的茶叶输送带的多个阶梯结构的下方,所述的多根茶叶输送轴通过所述的多个旋转振动电机贴合在所述的茶叶输送带的底部翻转振动;所述的多个远红外灭酶装置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聚热内胆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的茶叶输送带的上方及下方。上述的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其中,所述的多根茶叶输送轴上间隔设有多个凸起结构,所述的多个凸起结构沿所述的多根茶叶输送轴的径向设置。上述的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其中,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外壁上间隔设有多条隔热加强筋,所述的多条隔热加强筋竖直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上并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连接成一体结构。上述的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其中,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外壁上设有一对把手,位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两侧中部。上述的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其中,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上嵌装有钢化玻璃窗,位于所述的茶叶进料口的侧下方。上述的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其中,所述的装置底座的一侧向外水平延伸,所述的装置底座的延伸端上设有收料篮,位于所述的茶叶出料口的下方。上述的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其中,所述的装置底座的底部间隔设有多个万向移动轮,所述的多个万向移动轮分别带有脚刹装置。本技术能在传送茶叶的同时将茶叶反复翻起,模拟人工炒茶,便于远红外杀青灭酶,提高茶叶加工的均匀,使茶叶的品质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的杀青灭酶外壳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请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包括杀青灭酶外壳1、茶叶进料口2、茶叶出料口3、多根支撑立柱4、装置底座5、茶叶输送带6、多根安装固定杆7、多个旋转振动电机8、多根茶叶输送轴9、多个远红外灭酶装置10、隔温内层11及聚热内胆12;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为圆柱形或长方体形中空结构,所述的隔温内层11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的内壁上,所述的聚热内胆12设置在所述的隔温内层11的内壁上,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隔温内层11及聚热内胆12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茶叶进料口2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上,位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的顶部一侧,所述的茶叶出料口3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上,位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的底部另一侧;所述的多根支撑立柱4的上端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上,位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的底部两侧,所述的装置底座5水平连接在所述的多根支撑立柱4的下端;所述的茶叶输送带6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内,位于所述的茶叶进料口2与所述的茶叶出料口3之间,所述的多根安装固定杆7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聚热内胆12的内壁上并与所述的茶叶输送带6固定连接,使所述的茶叶输送带6在所述的茶叶进料口2与所述的茶叶出料口3之间形成阶梯式结构;所述的多根茶叶输送轴9分别通过所述的多个旋转振动电机8设置在所述的聚热内胆12内,对应位于所述的茶叶输送带6的多个阶梯结构的下方,所述的多根茶叶输送轴9通过所述的多个旋转振动电机8贴合在所述的茶叶输送带6的底部翻转振动;所述的多个远红外灭酶装置10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聚热内胆12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的茶叶输送带6的上方及下方。所述的多根茶叶输送轴9上间隔设有多个凸起结构13,所述的多个凸起结构13沿所述的多根茶叶输送轴9的径向设置,可在多根茶叶输送轴9转动和振动的时候顶起茶叶输送带6,增加振动强度,提高茶叶的翻转率,有利于杀青灭酶。请参见附图2所示,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的外壁上间隔设有多条隔热加强筋14,所述的多条隔热加强筋14竖直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上并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连接成一体结构,可提高杀青灭酶外壳1的强度,且降低杀青灭酶外壳1的表面温度,减少热交换。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的外壁上设有一对把手15,位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的两侧中部,可便于本技术的搬移。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1上嵌装有钢化玻璃窗16,位于所述的茶叶进料口2的侧下方,便于观察杀青灭酶外壳1内部加工情况,避免进料过多而导致传送不畅甚至堵塞。所述的装置底座5的一侧向外水平延伸,所述的装置底座5的延伸端上设有收料篮17,位于所述的茶叶出料口3的下方,可用于收集加工后的茶叶。所述的装置底座5的底部间隔设有多个万向移动轮18,所述的多个万向移动轮18分别带有脚刹装置,便于本技术的移动。使用时,将茶叶通过茶叶进料口2导入杀青灭酶外壳1内,茶叶通过茶叶输送带6向茶叶出料口3传送,多个旋转振动电机8可采用现有技术的驱动电机,本技术不再赘述,使多个旋转振动电机8带动多根茶叶输送轴9转动振动,将茶叶翻起并缓慢传送,多个远红外灭酶装置10可采用现有技术的茶叶红外加工设备,本技术不再赘述,多个远红外灭酶装置10在茶叶翻起和传送的时候对茶叶进行加热烘干和灭酶等加工;隔温内层11及聚热内胆12能减少热量的流失,保持内部的温度稳定,同时防止杀青灭酶外壳1的外壁烫手;多根支撑立柱4、装置底座5能保持本技术在使用时的稳定。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在传送茶叶的同时将茶叶反复翻起,模拟人工炒茶,便于远红外杀青灭酶,提高茶叶加工的均匀,使茶叶的品质更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杀青灭酶外壳、茶叶进料口、茶叶出料口、多根支撑立柱、装置底座、茶叶输送带、多根安装固定杆、多个旋转振动电机、多根茶叶输送轴、多个远红外灭酶装置、隔温内层及聚热内胆;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为圆柱形或长方体形中空结构,所述的隔温内层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的聚热内胆设置在所述的隔温内层的内壁上,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隔温内层及聚热内胆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茶叶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上,位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顶部一侧,所述的茶叶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上,位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底部另一侧;所述的多根支撑立柱的上端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上,位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底部两侧,所述的装置底座水平连接在所述的多根支撑立柱的下端;所述的茶叶输送带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内,位于所述的茶叶进料口与所述的茶叶出料口之间,所述的多根安装固定杆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聚热内胆的内壁上并与所述的茶叶输送带固定连接,使所述的茶叶输送带在所述的茶叶进料口与所述的茶叶出料口之间形成阶梯式结构;所述的多根茶叶输送轴分别通过所述的多个旋转振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的聚热内胆内,对应位于所述的茶叶输送带的多个阶梯结构的下方,所述的多根茶叶输送轴通过所述的多个旋转振动电机贴合在所述的茶叶输送带的底部翻转振动;所述的多个远红外灭酶装置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聚热内胆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的茶叶输送带的上方及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茶叶杀青灭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杀青灭酶外壳、茶叶进料口、茶叶出料口、多根支撑立柱、装置底座、茶叶输送带、多根安装固定杆、多个旋转振动电机、多根茶叶输送轴、多个远红外灭酶装置、隔温内层及聚热内胆;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为圆柱形或长方体形中空结构,所述的隔温内层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的聚热内胆设置在所述的隔温内层的内壁上,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隔温内层及聚热内胆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茶叶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上,位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顶部一侧,所述的茶叶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上,位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底部另一侧;所述的多根支撑立柱的上端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上,位于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的底部两侧,所述的装置底座水平连接在所述的多根支撑立柱的下端;所述的茶叶输送带设置在所述的杀青灭酶外壳内,位于所述的茶叶进料口与所述的茶叶出料口之间,所述的多根安装固定杆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聚热内胆的内壁上并与所述的茶叶输送带固定连接,使所述的茶叶输送带在所述的茶叶进料口与所述的茶叶出料口之间形成阶梯式结构;所述的多根茶叶输送轴分别通过所述的多个旋转振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的聚热内胆内,对应位于所述的茶叶输送带的多个阶梯结构的下方,所述的多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飞耿敬章
申请(专利权)人:南郑县明亮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