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喷射装置用喷嘴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013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喷射装置用喷嘴板(3),使燃料喷射初期的喷雾中燃料粒子的大小均一化,并且在燃料喷射初期的喷雾中不产生难以气化的大液滴。燃料喷射装置用喷嘴板(3)与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喷射口对置而配置,形成有使从燃料喷射口喷射的燃料通过的喷嘴孔(6)。在该燃料喷射装置用喷嘴板(3)中,喷嘴孔(6)的燃料流入侧开口端(6a)的形状为圆形,经由燃料引导槽(15、16)与燃料喷射口连接。另外,燃料引导槽(15、16)形成为,朝向喷嘴孔(6)的开口部(20)的槽宽小于喷嘴孔(6)的孔径,并且一对对置的槽侧壁(21、22)中的一个槽侧壁(21)在喷嘴孔(6)的切线方向上延伸,通过使燃料直接流入喷嘴孔(6),而在喷嘴孔(6)内产生螺旋状的燃料流动。

Nozzle plate for fuel injec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uel injection device with a nozzle plate (3), which makes the size of fuel particles homogenized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fuel injection, and does not produce large droplet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vaporiza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fuel injection. The fuel injection device is equipped with the nozzle plate (3) and opposed to the fuel injection port of the fuel injection device, and has a nozzle hole (6) passing through the fuel injection port. In the nozzle plate (3) of the fuel injection device, the shape of the fuel inlet side opening end (6a) of the nozzle hole (6) is round,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uel injection port through the fuel guiding slot (15, 16). In addition, the fuel guide groove (15, 16) is formed, facing the nozzle hole (6) of the opening (20) of the slot width is smaller than the nozzle hole (6) of the aperture, and a pair of opposing side wall of the groove (21, 22) a groove in the side wall of the nozzle hole ((21) 6) extension of the tangent direction, through the fuel directly into the nozzle hole (6), and the nozzle hole (6) generated in the helical flow of fu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燃料喷射装置用喷嘴板
该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于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喷射口、使从燃料喷射口流出的燃料微粒化并进行喷射的燃料喷射装置用喷嘴板(以下适当简称为喷嘴板)。
技术介绍
机动车等的内燃机(以下简称为“发动机”)将从燃料喷射装置喷射的燃料与经由进气管导入的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使该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已知上述发动机的从燃料喷射装置喷射的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状态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较大,特别是已知从燃料喷射装置喷射的燃料的微粒化成为左右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因素。上述燃料喷射装置为了实现喷雾中燃料的微粒化,在阀体的燃料喷射口安装喷嘴板,从形成于该喷嘴板的多个微小喷嘴孔喷射燃料。图11及图12表示上述现有的喷嘴板100。上述附图所示的喷嘴板100在通过燃料引导槽101将燃料向涡流室102供给时,向涡流室102内供给的燃料在涡流室102内回旋,在该涡流室102内回旋的燃料流入喷嘴孔103,流入该喷嘴孔103的燃料在喷嘴孔103内螺旋状地流动并被薄膜化,该被薄膜化的燃料从喷嘴孔103喷射,由此,使喷雾中的燃料粒子微粒化(参照专利文献1、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64496号公报(特别参照图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14682号公报(特别参照图9)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图11及图12所示的现有喷嘴板100在燃料喷射后在涡流室102内及喷嘴孔103内残留有燃料,即使在燃料开始喷射时向涡流室102内供应新的燃料,在使残留于涡流室102内及喷嘴孔103内的燃料充分回旋之前也需要时间,所以,在燃料喷射初期会喷射未充分回旋的燃料。因此,已知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现有喷嘴板100中,在燃料喷射初期产生的喷雾中的燃料粒子的大小存在差异,在燃料喷射初期产生的喷雾中混杂难以气化的大液滴。并且,该喷雾中难以气化的大液滴的空气阻力导致的速度的衰减减小,所以,其附着在进气管及气缸内壁,使燃油经济性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燃料喷射初期的喷雾中的燃料粒子的大小均一化、在燃料喷射初期的喷雾中不会产生难以气化的大液滴的喷嘴板。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料喷射装置用喷嘴板3,其与燃料喷射装置1的燃料喷射口5对置,形成有使从所述燃料喷射口5喷射的燃料通过的喷嘴孔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喷嘴孔6的燃料流入侧开口端6a的形状是圆形,经由燃料引导槽15、16与所述燃料喷射口5连接。另外,所述燃料引导槽15、16形成为,其朝向所述喷嘴孔6的开口部20的槽宽小于所述喷嘴孔6的孔径,并且,一对对置的槽侧壁21、22的一个槽侧壁(21)在所述喷嘴孔6的切线方向上延伸,通过使燃料直接流入所述喷嘴孔6,在所述喷嘴孔6内产生螺旋状的燃料流动。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喷嘴板使燃料从燃料引导槽直接流入喷嘴孔,在喷嘴孔内产生螺旋状的燃料流动,因此,当燃料开始喷射时易于使残留于喷嘴孔内的燃料回旋,在燃料喷射初期也能够使从喷嘴孔喷射的燃料的流动薄膜化。其结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喷嘴板能够使燃料喷射初期的喷雾中的燃料粒子的大小均一化,能够防止在燃料喷射初期的喷雾中产生难以气化的大液滴。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安装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用喷嘴板的燃料喷射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喷嘴板的图。图2(a)是喷嘴板的主视图,图2(b)是沿图2(a)的A1-A1线切割而表示的喷嘴板的剖视图,图2(c)是喷嘴板的后视图。图3(a)是放大表示图2(c)所示的喷嘴板的一部分(喷嘴孔的周边部)的图,图3(b)是图3(a)的B1部的放大图,图3(c)是沿图3(a)的A2-A2线切割而表示的喷嘴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喷嘴板的图,图4(a)是放大表示本变形例的喷嘴板的一部分(喷嘴孔的周边部)的图,图4(b)是图4(a)的B2部的放大图,图4(c)是沿图4(a)的A3-A3线切割而表示的喷嘴板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喷嘴板的图,是对应于图3(b)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喷嘴板的图,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喷嘴板的变形例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喷嘴板的图,是对应于图3(b)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喷嘴板的图,是对应于图3(c)的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的喷嘴板的图,是对应于图3(a)的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第七变形例的喷嘴板的图,图10(a)是喷嘴板的俯视图,图10(b)是沿图10(a)的A4-A4线切割而表示的喷嘴板的剖视图,图10(c)是喷嘴板的后视图。图11是第一现有例子的喷嘴板的俯视图。图12是第二现有例子的喷嘴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安装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嘴板的燃料喷射装置1的使用状态的图。如该图1所示,端口喷射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1设置在发动机的进气管2的半途中,将燃料向进气管2内喷射,并将导入进气管2内的空气与燃料混合,生成可燃混合气。图2至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嘴板3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a)是喷嘴板3的主视图,图2(b)是沿图2(a)的A1-A1线切割而表示的喷嘴板3的剖视图,图2(c)是喷嘴板3的后视图。另外,图3(a)是放大表示图2(c)所示的喷嘴板3的一部分(喷嘴孔6的周边部)的图,图3(b)是图3(a)的B1部的放大图,图3(c)是沿图3(a)的A2-A2线切割而表示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喷嘴板3安装于燃料喷射装置1的阀体4的前端,使由阀体4的燃料喷射口5喷射的燃料从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喷嘴孔6向进气管2侧喷雾。该喷嘴板3是由圆筒状嵌合部7、以及一体地形成于该圆筒状嵌合部7的一端侧的板主体部8形成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PS、PEEK、POM、PA、PES、PEI、LCP)制的有底筒状体。并且,该喷嘴板3的圆筒状嵌合部7无间隙地嵌合在阀体4的前端侧外周,在使板主体部8的内表面10与阀体4的前端面11抵接的状态下,固定于阀体4。板主体部8形成为圆板形状,在中心轴12周围的同一圆周上,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四个)喷嘴孔6。该喷嘴孔6形成为,在板主体部8的与燃料喷射口5对置的面(内表面)10侧使一端(燃料流入侧开口端)6a开口,在板主体部8的外表面19(相对于内表面10而位于相反一侧的面)侧使另一端(燃料流出侧开口端)6b开口。另外,喷嘴孔6在俯视板主体部8的内表面10的情况下的形状是正圆。另外,喷嘴孔6在通过板主体部8的中心且与X轴平行的第一中心线13上形成一对,在通过板主体部8的中心且与Y轴平行的第二中心线14上形成一对。并且,该喷嘴孔6经由第一及第二燃料引导槽15、16,与阀体4的燃料喷射口5连接。因此,从燃料喷射口5喷射的燃料从第一及第二燃料引导槽15、16直接向喷嘴孔6引导。需要说明的是,喷嘴孔6的燃料流入侧开口端6a的形状不限于圆形中的正圆,燃料流入侧开口端6a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中的椭圆。另外,板主体部8在内表面10侧形成有第一及第二燃料引导槽15、16。第一及第二燃料引导槽15、16由从板主体部8的中央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径向槽部17、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燃料喷射装置用喷嘴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喷射装置用喷嘴板,与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喷射口对置、形成有使从所述燃料喷射口喷射的燃料通过的喷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孔的燃料流入侧开口端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喷嘴孔经由燃料引导槽与所述燃料喷射口连接,所述燃料引导槽形成为,其朝向所述喷嘴孔的开口部的槽宽小于所述喷嘴孔的孔径,并且一对对置的槽侧壁的一个槽侧壁在所述喷嘴孔的切线方向上延伸,通过使燃料直接流入所述喷嘴孔,在所述喷嘴孔内产生螺旋状的燃料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14 JP 2015-0986821.一种燃料喷射装置用喷嘴板,与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喷射口对置、形成有使从所述燃料喷射口喷射的燃料通过的喷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孔的燃料流入侧开口端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喷嘴孔经由燃料引导槽与所述燃料喷射口连接,所述燃料引导槽形成为,其朝向所述喷嘴孔的开口部的槽宽小于所述喷嘴孔的孔径,并且一对对置的槽侧壁的一个槽侧壁在所述喷嘴孔的切线方向上延伸,通过使燃料直接流入所述喷嘴孔,在所述喷嘴孔内产生螺旋状的燃料流动。2.一种燃料喷射装置用喷嘴板,与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喷射口对置、形成有使从所述燃料喷射口喷射的燃料通过的喷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孔的燃料流入侧开口端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喷嘴孔经由燃料引导槽与所述燃料喷射口连接,关于所述燃料引导槽,其朝向所述喷嘴孔的开口部的槽宽形成得小于所述喷嘴孔的孔径,在俯视所述喷嘴孔的状态下,在将通过所述喷嘴孔的中心且相对于一对对置的槽侧壁的一个槽侧壁平行的虚拟直线作为第一直线、将通过所述喷嘴孔的中心且与所述第一直线正交的虚拟直线作为第二直线、将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喷嘴孔的燃料流入侧开口端的交点作为第一交点、将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喷嘴孔的燃料流入侧开口端的交点作为第二交点的情况下,形成为,使所述一对对置的槽侧壁的一个槽侧壁与所述喷嘴孔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交点与所述第二交点之间,使所述开口部的所述槽宽方向的中心位置位于所述一对对置的槽侧壁的一个槽侧壁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通过使燃料直接流入所述喷嘴孔,在所述喷嘴孔内产生螺旋状的燃料流动。3.一种燃料喷射装置用喷嘴板,与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喷射口对置、形成有使从所述燃料喷射口喷射的燃料通过的喷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孔的燃料流入侧开口端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喷嘴孔经由燃料引导槽与所述燃料喷射口连接,关于所述燃料引导槽,其朝向所述喷嘴孔的开口部的槽宽形成得小于所述喷嘴孔的孔径,在俯视所述喷嘴孔的状态下,在将通过所述喷嘴孔的中心且相对于一对对置的槽侧壁的一个槽侧壁平行的虚拟直线作为第一直线、将通过所述喷嘴孔的中心且与所述第一直线正交的虚拟直线作为第二直线、将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喷嘴孔的燃料流入侧开口端的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泽一磨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