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鱼类肠系膜脂肪组织中克隆鱼类ob基因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9967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从鱼类肠系膜脂肪组织中克隆鱼类ob基因的方法。解决了采用现有克隆技术较难克隆出鱼类ob基因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全新设计一对引物P1、P2,结构如下:P1:GAGGAATTCGTGCCTATCCAGGAT  GAATTC为EcoRI酶切位点,P2:GACAAGCTTCTCAGCATTAGGGCG  AAGCTT为HindⅢ酶切位点,从鱼类的肠系膜脂肪组织RNA中扩增出了不同鱼的ob基因片断,并将ob基因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和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达到能够高效克隆出鱼类ob基因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每个引物含有一个特异性酶切位点,特异性酶切位点的存在为酶切签定和定向克隆提供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克隆技术,确切地说是从含有微量ob基因的鱼类总RM 中克隆出鱼类ob基因的方法。
技术介绍
1950年,Ingalls等发现一个基因的隐性突变可以导致肥胖,它将该基 因命名为肥胖基因(obese gene, ob基因),第一次出现了ob基因的概念。 1994年底zhang等利用定位克隆技术克隆出了小鼠肥胖基因,并将该基因定 位于6号染色体上。自从人和小鼠的ob基因克隆后,ob基因一直成为国内外 研究的热点。o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瘦素(leptin),是反映体内脂肪含 量的重要信号因子,痩素(l印tin)主要作用于下丘脑的特异受体,通过 下丘脑进行摄食调控和维持能量代谢的平衡,痩素(l印tin)还对机体的 免疫应答,繁殖功能,神经内分泌等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生 物学效应。现在已经克隆出了人、鼠、猪等动物的ob基因,并对其生物功 能和表达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有关鱼类的ob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报 道相对较少。鱼类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鱼类具有不同的摄食习性,并且 鱼类体内脂肪的含量、摄食量以及饱食感与其摄食习性均有较大程度的差 异,而对鱼类ob基因的研究将有利于阐明不同品种鱼类的摄食习性与机体 的脂肪含量、摄食量以及饱食感之间的关系,对研究鱼类摄食调控的分子 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鱼类是一种变温动物,其生存环境与哺乳动物有^f艮大的不同,鱼类ob 基因与哺乳动物的ob基因存在较大的差异(Kurikawa et al., 2005 );鱼类 脂肪组织的含量相对于其它动物较少,且鱼类脂肪组织中提取的总RM含量 亦非常低,因此通过克隆其它动物ob基因的方法较难克隆出鱼类ob基因。先前设计的引物虽然能克隆出鱼类Ob基因,但由于引物碱基数量较少,与鱼类ob基因保守序列同源性不高,因此在进行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 (RT-PCR)应时,对反应参数及核糖核酸(RNA)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试验 成功率低, 一般克隆出一条鱼的ob基因需要2—3个月,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全新设计一对引物,改进技术方案,能从含有微量ob基因的鱼 类总RNA中,克隆出鱼类ob基因。本专利技术从鱼类肠系脂肪组织中克隆鱼类ob基因的方法,包括下述具体步骤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人、猪、鼠等动物的肥胖基因cDNA编码区序列 的相似性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P1、 P2,结构如下。Pl: GAGGAATTCGTGCCTATCCAGGAT GAATTC为酶切位点。 P2: GACAAGCTTCTCAGCATTAGGGCG AAGCTT为〃/滅I酶切位点。从鱼类的肠系膜脂肪组织(RNA)中扩增出了不同鱼的ob基因片段, 并将ob基因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和聚合酶链反应(PCR ) 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达到能够高效克隆出鱼类ob基因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①本专利技术中的引物设计是在试验中逐 步完善的,较先前设计的鱼类ob基因引物有较大改进,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引物 与鱼类ob基因保守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反应的成功率较先前有所提高, 一般成功克隆出一条鱼的ob基因只需要20—30天的时间;且引物P1、 P2 含有AcMI 、 ^//^1I两个酶切位点,这两个酶切位点为常用酶切位点,许 多质粒载体中均含有该酶切位点,通过酶切后可与相应的质粒载体连接, 对鱼类ob基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便利;②本专利技术中的引物P1、 P2引入不 同的酶切位点,通过双酶切后可以与相应载体进行定向连接,有利于鱼类 ob基因序列测定、蛋白质的表达、功能等相关研究;③本专利技术能够从变温动物鱼类中克隆出ob基因,而此前国内学者方铃等与日本学者合作,未能 克隆出鱼类ob基因;Kurokawa等(2005 )根据已知动物的ob基因序列, 克隆出红鳍东方飩ob基因cDM序列,其所用引物等与本专利技术不同。 附图说明图1是鳙、鲢肠系膜脂肪組织总RNA电泳图。 图2是鳙、鲢ob基因的RT-PCR扩增图。图3是鳙、鲢ob基因的重组质粒pYong-ob和pLian-ob通过^7dlI+"'"^in 双酶切鉴定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一、提取鱼类肠系膜脂肪组织总核糖核酸(RNA)变性液的配制25g异碌L氰酸胍溶于29. 3ml无RNA酶(RNase )的双蒸 馏水((1犯20)中,加入l. 76ml 0. 75mol/L柠檬酸钠(PH7. 0) 、 2. 64ml十二 烷基肌氨酸,临用前加入368微升(ul) P-巯基乙醇。其浓度分别为异 硫氰酸胍4mol/L、 ^宁檬酸钠25mmol/L、十二烷基肌氨酸0. 5%、 P-巯基乙 醇0. lmol/L。见图l所示,所采取的步骤如下① 取参庸 (Jr/sf/'c/^力7"S"刀o6/7/s )、 或链 (〃//70/>力^^// /^/^力/5"肠系膜脂肪组织lg,剪碎后加入装有12ml变性液的匀浆器中, 冰上匀浆30min,将匀浆液转入50ml聚丙烯离心管中;② 加入1. 2mL 2mol/L醋酸钠(NaAC), PH4. 0,充分混匀后,加入12mL 酚氯仿异戊醇(25 : 24 : 1 ),剧烈振荡10秒后水浴15 min;③ 4。C 12, 000转/秒离心20 min,取上清液于另一只50ml离心管中, 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后-20。C沉淀30min, 4°C 12, 000转/秒离心l5min;④去上清液,用5ml变性液溶解沉淀; 再用酚氯仿异戊醇(25 : 24 : l)抽提、离心、异丙醇沉淀等,重复步骤②、③一次; 去上清液后,将提取的肠系膜脂肪组织总核糖核酸(RNA)用10ml 6mol/L盐酸胍重新溶解,加入0. 05倍体积lmol/L水醋酸(HAC )和0. 75 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混匀后-20'C放置15 min;⑦4。C 12,000转/秒离心10min,去上清液,沉淀物用75%乙醇漂洗, 真空干燥,将干燥的沉淀物用无核糖核酸酶(Rnase)的双蒸馏水(ddH20) 溶解,获得无杂质的肠系膜脂肪组织总核糖核酸(RNA)水溶液,置-70°C 保存备用;同时取O. 5ml电泳4企测,见图1。二、扩增获得鱼类的ob基因片段见图2所示,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按TaKaRa公司试剂盒说明书调制反应体系(50ul)如下10x—步法PCR緩冲液 5uL25 mmol/L氯化镁(MgCL2) 10uL 10鹏ol/L 三磷酸脱氧核苷酸混合溶液(dNTP) 5uL40U/ul RNA酶(RNase )抑制剂 luL5U/ul禽反转录酶(AMV RTase) XL luL聚合酶(Taq DNA ) luL20umol/L上游引物Pl luL20umol/L下游引物P2 luL肠系膜脂肪组织总核糖核酸(RNA) luL;Pl: GAGGAATTCGTGCCTATCCAGGAT GAATTC为fcoi I酶切位点。 P2: GACAAGCTTCTCAGCATTAGGGCG AAGCTT为"/滅I酶切位点。 反应参数为①50。C反转录30min, 94。C预变性5min;②进入聚合酶链反应(P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从鱼类肠系膜脂肪组织中克隆鱼类ob基因的方法,首先提取鱼类的肠系膜脂肪组织总核糖核酸,其特征在于:    (1)、取鱼肠系膜脂肪组织总核糖核酸,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用一对特异性引物P1、P2,所述特异性引物P1、P2结构如下:    P1:GAGGAATTCGTGCCTATCCAGGAT  GAATTC为EcoRⅠ酶切位点,    P2:GACAAGCTTCTCAGCATTAGGGCG  AAGCTT为HindⅢ酶切位点,    从鱼肠系膜脂肪组织总核糖核酸中扩增取得此鱼ob基因片段;    (2)并将此ob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和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获得克隆的鱼类ob基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庭双龙良启王永杰戴汉川侯冠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