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及冷却系统调节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9294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及冷却系统调节方法,应用于搭载增压发动机的混合动力车型技术领域。冷却系统包括进气降温回路、电池控温回路和控制阀;所述进气降温回路与所述电池控温回路之间连通,且所述控制阀连接于两者之间;所述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进气降温回路和所述电池控温回路单独运行;或者,所述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进气降温回路和电池控温回路共同形成一个回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进气降温回路、电池控温回路集成在一起,有利于布置,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系统及冷却系统调节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冷却
,涉及一种搭载增压发动机的混合动力车型,具体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冷却系统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家油耗以及排放法规的不断加严,越来越多的主机厂投身于混合动力车型的开发,而对于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型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在为了进一步降低油耗的基础上又能降低整车成本。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搭载增压发动机的混合动力车型而言,其冷却模块负责而且多样,包含了电机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1,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进气冷却系统2,上述几个冷却系统会占用较多空间,因此对于前端冷却模块的布置而言是一大难题。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减少使用空间的冷却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发动机进气端冷却系统难以布置,浪费使用空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包括:进气降温回路、电池控温回路和控制阀;所述进气降温回路与所述电池控温回路之间连通,且所述控制阀连接于两者之间;所述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进气降温回路和所述电池控温回路单独运行;或者,所述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进气降温回路和电池控温回路共同形成一个回路。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降温回路,包括第一水泵、水冷中冷器、散热器和第一阀体,所述第一水泵、所述水冷中冷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第一阀体串联在一起,形成第一条封闭回路;所述电池控温回路,包括第二水泵、冷却器、电池包和加热器,所述第二水泵、所述冷却器、所述电池包及所述加热器串联在一起,形成第二条封闭回路。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阀体的两侧处;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加热器的两侧处,且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电池控温回路之间通过所述控制阀连接。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加热器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电池包连接。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与所述冷却器的冷却剂侧连接,用于使所述冷却器降温。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ECU控制装置,所述控制阀、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电池包的芯部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以及所述空调装置均与所述ECU控制装置连接。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为电子水泵。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膨胀水壶,所述膨胀水壶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且位于所述膨胀水壶与所述第二水泵之间的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包括进气降温回路、电池控温回路和控制阀;所述进气降温回路与所述电池控温回路之间连通,且所述控制阀连接于两者之间;所述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进气降温回路和所述电池控温回路单独运行;或者,所述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进气降温回路和电池控温回路共同形成一个回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却系统,通过控制阀实现两个回路之间的切换,能够使得进气降温回路和电池控温回路单独运行,或者,进气降温回路和电池控温回路形成同一条回路,解决了进气降温回路难以布置的问题,将进气降温回路和电池控温回路连接在一起,提高了使用空间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调节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发动机进气端冷却系统难以布置,浪费使用空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01:加热保温阶段,当温度传感器的温度T<10℃时,在ECU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控制阀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第一水泵、散热器、第二水泵和加热器处于工作状态,冷却器和空调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使得进气降温回路和电池控温回路分别形成单独的冷却系统;S002:被动冷却阶段,当电池温度传感器的温度10℃≤T<30℃时,在ECU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控制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加热器均断流,第二水泵处于工作状态,空调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实现单循环冷却,通过散热器对进气降温回路和电池控温回路同时进行散热;S003:主动冷却阶段,当电池温度传感器的温度T≥30℃时,在ECU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控制阀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处于工作状态,且空调装置和冷却器均处于工作状态,使得进气降温回路和电池控温回路分别形成单独的冷却系统。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加热保温阶段,所述控制系统根据进气温度来控制所述第一水泵的运转状态,实现进气温度的冷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却系统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加热保温阶段,当温度传感器的温度T<10℃时,在ECU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控制阀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第一水泵、散热器、第二水泵和加热器处于工作状态,冷却器和空调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使得进气降温回路和电池控温回路分别形成单独的冷却系统;被动冷却阶段,当电池温度传感器的温度10℃≤T<30℃时,在ECU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控制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加热器均断流,第二水泵处于工作状态,空调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实现单循环冷却,通过散热器对进气降温回路和电池控温回路同时进行散热;主动冷却阶段,当电池温度传感器的温度T≥30℃时,在ECU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控制阀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处于工作状态,且空调装置和冷却器均处于工作状态,使得进气降温回路和电池控温回路分别形成单独的冷却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却系统调节方法与上述冷却系统的技术效果及优势相同,使用时,可以通过散热器对发动机进行降温调节,可以通过散热器、冷却器以及空调装置对电池包进行控温调节,使用方便,提高散热器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现有技术的电池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现有技术的进气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基于图3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却系统调节方法的加热保温阶段(主动冷却阶段)的工作流程图;图5为基于图3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却系统调节方法的被动冷却阶段的工作流程图。图标:1-电池冷却系统;2-进气冷却系统;100-进气降温回路;110-第一水泵;120-水冷中冷器;130-散热器;140-第一阀体;200-电池控温回路;210-第二水泵;220-冷却器;230-电池包;231-温度传感器;240-加热器;250-空调装置;300-控制阀;310-第一端口;320-第二端口;330-第三端口;400-第一管路;500-第二管路;600-ECU控制装置;700-膨胀水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冷却系统及冷却系统调节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降温回路、电池控温回路和控制阀;所述进气降温回路与所述电池控温回路之间连通,且所述控制阀连接于两者之间;所述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进气降温回路和所述电池控温回路单独运行;或者,所述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进气降温回路和电池控温回路共同形成一个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降温回路、电池控温回路和控制阀;所述进气降温回路与所述电池控温回路之间连通,且所述控制阀连接于两者之间;所述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进气降温回路和所述电池控温回路单独运行;或者,所述控制阀能够控制所述进气降温回路和电池控温回路共同形成一个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降温回路,包括第一水泵、水冷中冷器、散热器和第一阀体,所述第一水泵、所述水冷中冷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第一阀体串联在一起,形成第一条封闭回路;所述电池控温回路,包括第二水泵、冷却器、电池包和加热器,所述第二水泵、所述冷却器、所述电池包及所述加热器串联在一起,形成第二条封闭回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阀体的两侧处;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加热器的两侧处,且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电池控温回路之间通过所述控制阀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加热器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电池包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与所述冷却器的冷却剂侧连接,用于使所述冷却器降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ECU控制装置,所述控制阀、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攀陈东亚李连豹韦虹李军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