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薄膜原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78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薄膜原料及其制备工艺。其中一种塑料薄膜,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聚苯乙烯20‑40份、聚碳酸酯15‑25份、纤维素纤维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15‑25份、增塑剂3‑5份、光稳定剂4‑6份、抗氧化剂2‑5份、润滑剂1‑3份、抗静电剂2‑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适用性更广,成本更低的纸张与塑料薄膜或塑料薄膜之间低温热封合的拉伸薄膜,该薄膜与纸张或其它薄膜复合时,不用涂布胶水,通过低温热封层与被复合的对象接触即可完成复合,复合时不会产生有毒气体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薄膜原料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塑料薄膜原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和消费意愿也逐步增强,消费观念将趋向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对包装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聚氯乙烯树脂有着良好的耐热性,韧性以及延展性,而被广泛应用,聚四氟乙烯生产的微孔薄膜,又具有防水透湿、耐腐蚀,环保无毒等优点,聚碳酸酯(PC),是一种无色透明(或淡黄色透明)刚硬而坚韧的材料,机械性能良好,拉伸强度、刚性、耐磨性以及电绝缘性也很好。PC耐稀酸、氧化剂、还原剂、油脂类、脂肪烃,不耐紫外光、不耐碱。而将聚碳酸酯与聚氯乙烯树脂以及聚四氟乙烯一起制作包装材料还很少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料薄膜原料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塑料薄膜原料及其制备工艺,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聚苯乙烯20-40份、聚碳酸酯15-25份、纤维素纤维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15-25份、增塑剂3-5份、光稳定剂4-6份、抗氧化剂2-5份、润滑剂1-3份、抗静电剂2-4份。优选的,所述增塑剂是脂肪族多元醇。优选的,所述润滑剂为微晶石蜡。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剂为聚氧乙烯十二烷基胺或十八烷基二乙醇胺。对于第一种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原料加入相应的挤出机内180℃-280℃进行熔融、塑化,挤压并汇流于T型或衣架型模头,通过模头于180℃-280℃挤出;(2)将支撑层的模头挤出物经过10℃-60℃的冷却装置冷却,形成膜片;膜片经纵向拉伸机依次进行预热、纵向拉伸和热定型,100℃-170℃预热,纵向拉伸倍率为2-6,拉伸温度为60℃-160℃,热定型的温度为90℃-170℃;(3)此时,至少一层低温热封层料熔融状态的树脂从另一个模头流出,同样要原料加入相应的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挤压并汇流于T型或衣架型模头,通过模头挤出,与纵向拉伸后的薄膜进行热压复合再进入横向拉伸预热区域;(4)经100℃-190℃预热,横向拉伸倍率为6-12、拉伸温度为60℃-170℃横向拉伸,温度范围为90℃-190℃进行热定型;(5)对横向拉伸后复合膜的支撑层的最外层进行常规电晕或火焰处理;(6)收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适用性更广,成本更低的纸张与塑料薄膜或塑料薄膜之间低温热封合的拉伸薄膜,该薄膜与纸张或其它薄膜复合时,不用涂布胶水,通过低温热封层与被复合的对象接触即可完成复合,复合时不会产生有毒气体等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具体实施方案:实施例1(1)按如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组份:聚苯乙烯20份、聚碳酸酯15份、纤维素纤维1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15份、增塑剂3份、光稳定剂4份、抗氧化剂2份、润滑剂1份、抗静电剂2份;(2)将上述原料加入相应的挤出机内180℃进行熔融、塑化,挤压并汇流于T型或衣架型模头,通过模头于180℃挤出;(3)将支撑层的模头挤出物经过10℃的冷却装置冷却,形成膜片;膜片经纵向拉伸机依次进行预热、纵向拉伸和热定型,100℃预热,纵向拉伸倍率为2,拉伸温度为60℃,热定型的温度为90℃;(4)此时,至少一层低温热封层料熔融状态的树脂从另一个模头流出,同样要上述原料加入相应的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挤压并汇流于T型或衣架型模头,通过模头挤出,与纵向拉伸后的薄膜进行热压复合再进入横向拉伸预热区域;(5)经100℃预热,横向拉伸倍率为6、拉伸温度为60℃横向拉伸,温度范围为90℃进行热定型;(6)对横向拉伸后复合膜的支撑层的最外层进行常规电晕或火焰处理;(7)收卷。实施例2(1)按如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组份:聚苯乙烯30份、聚碳酸酯20份、纤维素纤维13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20份、增塑剂4份、光稳定剂5份、抗氧化剂3.5份、润滑剂2份、抗静电剂3份;(2)将上述原料加入相应的挤出机内230℃进行熔融、塑化,挤压并汇流于T型或衣架型模头,通过模头于230℃挤出;(3)将支撑层的模头挤出物经过35℃的冷却装置冷却,形成膜片;膜片经纵向拉伸机依次进行预热、纵向拉伸和热定型,135℃预热,纵向拉伸倍率为4,拉伸温度为110℃,热定型的温度为130℃;(4)此时,至少一层低温热封层料熔融状态的树脂从另一个模头流出,同样要上述原料加入相应的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挤压并汇流于T型或衣架型模头,通过模头挤出,与纵向拉伸后的薄膜进行热压复合再进入横向拉伸预热区域;(5)经145℃预热,横向拉伸倍率为9、拉伸温度为115℃横向拉伸,温度范围为140℃进行热定型;(6)对横向拉伸后复合膜的支撑层的最外层进行常规电晕或火焰处理;(7)收卷。实施例3(1)按如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组份:聚苯乙烯40份、聚碳酸酯25份、纤维素纤维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25份、增塑剂5份、光稳定剂6份、抗氧化剂5份、润滑剂3份、抗静电剂4份;(2)将上述原料加入相应的挤出机内280℃进行熔融、塑化,挤压并汇流于T型或衣架型模头,通过模头于280℃挤出;(3)将支撑层的模头挤出物经过60℃的冷却装置冷却,形成膜片;膜片经纵向拉伸机依次进行预热、纵向拉伸和热定型,170℃预热,纵向拉伸倍率为6,拉伸温度为160℃,热定型的温度为170℃;(4)此时,至少一层低温热封层料熔融状态的树脂从另一个模头流出,同样要上述原料加入相应的挤出机内进行熔融、塑化,挤压并汇流于T型或衣架型模头,通过模头挤出,与纵向拉伸后的薄膜进行热压复合再进入横向拉伸预热区域;(5)经190℃预热,横向拉伸倍率为12、拉伸温度为170℃横向拉伸,温度范围为190℃进行热定型;(6)对横向拉伸后复合膜的支撑层的最外层进行常规电晕或火焰处理;(7)收卷。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薄膜原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聚苯乙烯20‑40份、聚碳酸酯15‑25份、纤维素纤维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15‑25份、增塑剂3‑5份、光稳定剂4‑6份、抗氧化剂2‑5份、润滑剂1‑3份、抗静电剂2‑4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薄膜原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聚苯乙烯20-40份、聚碳酸酯15-25份、纤维素纤维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15-25份、增塑剂3-5份、光稳定剂4-6份、抗氧化剂2-5份、润滑剂1-3份、抗静电剂2-4份。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塑料薄膜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是脂肪族多元醇。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塑料薄膜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微晶石蜡。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塑料薄膜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为聚氧乙烯十二烷基胺或十八烷基二乙醇胺。5.一种塑料薄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料加入相应的挤出机内180℃-280℃进行熔融、塑化,挤压并汇流于T型或衣架型模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义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炳辰吸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