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三轮转向侧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82049 阅读:3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2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前双轮后单轮的倒三轮转向侧倾机构,包括转向把手和转向主立管,在转向主立管的上部连接有上臂和下臂,上臂的一端与左转向立管的上端活动连接,上臂的另一端与右转向立管的上端活动连接,下臂的一端与左转向立管的下端活动连接,下臂的另一端与右转向立管的下端活动连接,上臂、下臂、左转向立管和右转向立管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在转向主立管的下端还固定有主转向拨叉,在主转向拨叉的外侧端部安装主转向接头,在主转向接头上连接有转向拉杆,转向拉杆的一端通过左转向接头与左转向拨叉活动连接,转向拉杆的另一端通过右转向接头与右转向拨叉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车身稳定性,简化了结构: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可靠性得到提升。

Inverted three wheel steer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ront wheel single wheel down three roll steering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steering handle and the steering main vertical pipe, in turn the main vertical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arm and the lower arm, the upper arm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upper end of a steering vertical pipe connection,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movable upper right arm steering stand pipe connection, end under the arm and left at the lower end of a steering vertical movable pipe connection,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lower right arm of a steering vertical pipe connection movable, upper arm, lower arm, left and right steering steering vertical pipe riser form a parallelogram structure; in turn the main vertical pipe is fix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main the steering fork, in the main to the outer end of the fork of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main steering joint in main steering joint is connected with a steering rod, a steering rod at one end of the shifting fork are movably connected by a left steering joint and left, turn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draw rod The right steering conn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steering fork. The invention has good body stability and simplifies the structure: it is not only easy to operate, but also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倒三轮转向侧倾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转向侧倾机构,尤其是一种双前轮,单后轮的倒三轮转向侧倾机构,属于汽车与摩托车机械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使用不再仅仅限于长距离旅行和公共运输,更多的人也想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方便,因此,小型化、轻量化、便捷化的机动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三轮车因其使用方便而遍布于街角小巷,但是,由于现目前的三轮车通常采用正三轮的布局,因此其稳定性存在很大的不足,特别是在转向过程中车身的稳定性较差,高速情况下容易引起车身倾斜,甚至是侧翻,这给驾驶者和乘客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正三轮机动车在转向时车身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车身稳定性的倒三轮转向侧倾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双前轮,单后轮的倒三轮转向侧倾机构,包括转向把手和转向主立管,其特征在于,在转向主立管的上部通过销轴连接有上臂,在转向主立管的下部通过销轴连接有下臂,所述上臂的一端与左转向立管的上端活动连接,上臂的另一端与右转向立管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下臂的一端与左转向立管的下端活动连接,下臂的另一端与右转向立管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上臂、下臂、左转向立管和右转向立管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在转向主立管的下端还固定有主转向拨叉,在主转向拨叉的外侧端部安装主转向接头,在主转向接头上连接有转向拉杆,所述转向拉杆沿水平方向设置,转向拉杆的一端通过左转向接头与左转向拨叉活动连接,转向拉杆的另一端通过右转向接头与右转向拨叉活动连接;所述左转向拨叉可转动的连接在左转向立管下端,右转向拨叉可转动的连接在右转向立管下端,在左转向拨叉下端固定有左减震器,在右转向拨叉下端固定有右减震器,所述左减震器的下端通过左摇臂与左前轮连接,右减震器的下端通过右摇臂与右前轮连接。优化地,在所述转向主立管上固定有侧倾制动钳,在所述下臂上固定有用于与所述侧倾制动钳配合的侧倾扇形制动盘。本专利技术中侧倾制动钳和侧倾扇形制动盘的作用在于在停车时将转向主立管锁紧,在停车时,可通过转动侧倾制动钳,使得侧倾制动钳与侧倾扇形制动盘卡紧,从而达到将转向主立管锁紧的目的,进而避免在停车时产生晃动。优化地,所述的主转向接头、左转向接头和右转向接头均为球头。这里通过安装球头,使得转向接头的转动更加灵活、顺畅,避免了出现卡顿的现象。优化地,所述左前轮和右前轮之间的轮距小于460mm。这里限定了两个前轮之间的轮距,目的是便于实现机动车的小型化,也方便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具有较好的车身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倒三轮的结构,这样能够获得较好的车身稳定性,同时,还采用了新式的转向传动机构,采用了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转向臂来带动转向拨叉,这样能够在车身发生倾斜时自动调整车身平衡,彻底解决了三轮车容易侧翻的问题。2、简化了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平行四边形的传动结构直接与对应的减震机构连接,整体结构简化,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可靠性得到提升。3、样式新颖,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倒三轮转向侧倾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中,1—转向把手,2—转向主立管,3—上臂,4—下臂,5—左转向立管,6—右转向立管,7—主转向拨叉,8—主转向接头,9—转向拉杆,10—左转向接头,11—左转向拨叉,12—右转向接头,13—右转向拨叉,14—左减震器,15—右减震器,16—左摇臂,17—左前轮,18—右摇臂,19—右前轮,20—侧倾制动钳,21—侧倾扇形制动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倒三轮转向侧倾机构,包括转向把手1和转向主立管2,在转向主立管2的上部通过销轴连接有上臂3,在转向主立管2的下部通过销轴连接有下臂4,所述上臂3的一端与左转向立管5的上端活动连接,上臂3的另一端与右转向立管6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下臂4的一端与左转向立管5的下端活动连接,下臂4的另一端与右转向立管6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上臂3、下臂4、左转向立管5和右转向立管6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在转向主立管2的下端还固定有主转向拨叉7,在主转向拨叉7的外侧端部安装主转向接头8,在主转向接头8上连接有转向接杆9,所述转向接杆9沿水平方向设置,转向接杆9的一端通过左转向接头10与左转向拨叉11活动连接,转向接杆9的另一端通过右转向接头12与右转向拨叉13活动连接;所述左转向拨叉11可转动的连接在左转向立管5下端,右转向拨叉13可转动的连接在右转向立管6下端,在左转向拨叉11下端固定有左减震器14,在右转向拨叉12下端固定有右减震器15,所述左减震器14的下端通过左摇臂16与左前轮17连接,右减震器15的下端通过右摇臂18与右前轮19连接。参见图1、图2和图3,在所述转向主立管2上固定有侧倾制动钳20,在所述下臂4上固定有用于与所述侧倾制动钳20配合的侧倾扇形制动盘21。所述的主转向接头8、左转向接头10和右转向接头12均为球头。所述左前轮17和右前轮19之间的轮距小于460mm。工作原理:工作时,驾驶人员转动转向把手1,转向把手1带动转向主立管2旋转,转向主立管2带动平行四边形结构中的上臂3和下臂4旋转,这时上臂3和下臂4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同时,转向主立管2带动下端的主转向拨叉7转向,主转向拨叉7又通过转向拉杆9带动两侧的左转向拨叉11和右转向拨叉13同步旋转,由于左转向拨叉11和右转向拨叉13分别与对应的减震器固定连接,因此,左转向拨叉11又通过左减震器14带动左摇臂16转向,右转向拨叉13又通过右减震器15带动右摇臂18转向,进而实现左前轮17和右前轮19的同时转向。当遇到路面不平时,左前轮17上安装的左减震器14会在竖直方向上带动左转向拨叉11,使得左转向立管5在竖直方向上滑动,同理右前轮19会产生同样的效果,这时,由上臂3、下臂4、左转向立管5和右转向立管6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会在竖直方向上自动调节,从而达到稳定车身,通过侧倾的方式来提高转向稳定性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倒三轮转向侧倾机构

【技术保护点】
倒三轮转向侧倾机构,包括转向把手(1)和转向主立管(2),其特征在于,在转向主立管(2)的上部通过销轴连接有上臂(3),在转向主立管(2)的下部通过销轴连接有下臂(4),所述上臂(3)的一端与左转向立管(5)的上端活动连接,上臂(3)的另一端与右转向立管(6)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下臂(4)的一端与左转向立管(5)的下端活动连接,下臂(4)的另一端与右转向立管(6)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上臂(3)、下臂(4)、左转向立管(5)和右转向立管(6)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在转向主立管(2)的下端还固定有主转向拨叉(7),在主转向拨叉(7)的外侧端部安装主转向接头(8),在主转向接头(8)上连接有转向接杆(9),所述转向接杆(9)沿水平方向设置,转向接杆(9)的一端通过左转向接头(10)与左转向拨叉(11)活动连接,转向接杆(9)的另一端通过右转向接头(12)与右转向拨叉(13)活动连接;所述左转向拨叉(11)可转动的连接在左转向立管(5)下端,右转向拨叉(13)可转动的连接在右转向立管(6)下端,在左转向拨叉(11)下端固定有左减震器(14),在右转向拨叉(12)下端固定有右减震器(15),所述左减震器(14)的下端通过左摇臂(16)与左前轮(17)连接,右减震器(15)的下端通过右摇臂(18)与右前轮(1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倒三轮转向侧倾机构,包括转向把手(1)和转向主立管(2),其特征在于,在转向主立管(2)的上部通过销轴连接有上臂(3),在转向主立管(2)的下部通过销轴连接有下臂(4),所述上臂(3)的一端与左转向立管(5)的上端活动连接,上臂(3)的另一端与右转向立管(6)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下臂(4)的一端与左转向立管(5)的下端活动连接,下臂(4)的另一端与右转向立管(6)的下端活动连接,所述上臂(3)、下臂(4)、左转向立管(5)和右转向立管(6)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在转向主立管(2)的下端还固定有主转向拨叉(7),在主转向拨叉(7)的外侧端部安装主转向接头(8),在主转向接头(8)上连接有转向接杆(9),所述转向接杆(9)沿水平方向设置,转向接杆(9)的一端通过左转向接头(10)与左转向拨叉(11)活动连接,转向接杆(9)的另一端通过右转向接头(12)与右转向拨叉(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精华汪盛黄亮向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汉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