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升降曳引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54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8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安全升降曳引电梯,包括轿厢,所述轿厢设置在升降支撑架上,所述升降支撑架的顶部具有供曳引绳提拉的顶梁,所述顶梁和轿厢顶部之间具有间隔距离,所述顶梁和所述轿厢顶部之间设有升降平衡装置,所述顶梁的中间部位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向前延伸的前延伸臂以及向后延伸的后延伸臂,所述前延伸臂的前端固定有向下顶住所述轿厢顶部的前侧弹簧,所述后延伸臂的后端固定有向下顶住所述轿厢顶部的后侧弹簧,更加安全稳定、舒适性好。

A safe lifting traction eleva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vator manufacturing, in particular to a safety lifting elevator, including a car, the car is arranged in the lifting supporting frame on the top of the lifting support for the traction rope lifting beam, between the top and the top of the cage with spacing distance, lifting and balancing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op beam and the top of the cage,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op beam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extension arm and extends forward backward after extending arm, the front end of the extension arm is fixed to the front before the spring down against the car roof, the rear extension arm rear end fixed to the rear spring down at the top of the car, more comfortable, safe and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升降曳引电梯
本技术涉及电梯制造
,具体为一种安全升降曳引电梯。
技术介绍
现有的曳引电梯在升降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大载荷量的电梯,井道气流的流动不够优化,导致电梯的稳定性差,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差,安全性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加安全稳定、舒适性好的安全升降曳引电梯。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安全升降曳引电梯,包括轿厢,所述轿厢设置在升降支撑架上,所述升降支撑架的顶部具有供曳引绳提拉的顶梁,所述顶梁和轿厢顶部之间具有间隔距离,所述顶梁和所述轿厢顶部之间设有升降平衡装置,所述顶梁的中间部位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向前延伸的前延伸臂以及向后延伸的后延伸臂,所述前延伸臂的前端固定有向下顶住所述轿厢顶部的前侧弹簧,所述后延伸臂的后端固定有向下顶住所述轿厢顶部的后侧弹簧。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前延伸臂向前下方倾斜延伸设置。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后延伸臂向后下方倾斜延伸设置。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升降平衡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轿厢的顶部的上基础平衡柱、安装在所述顶梁上并位于所述上基础平衡柱上方的上延伸平衡柱、设置在所述上基础平衡柱的顶面与所述上延伸平衡柱的底面之间的缓冲装置。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五根上下延伸的弹簧,每根弹簧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延伸平衡柱的底面,每根弹簧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上基础平衡柱的顶面。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五根所述弹簧的其中四根弹簧呈矩形形状分布并形成一个矩形区域,而另外一个弹簧位于所述矩形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其上下两端分别和所述上延伸平衡柱的底面中心和所述上基础平衡柱的顶面中心相连接。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延伸平衡柱由上至下的各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所述上基础平衡柱由上至下的各个截面的面积也逐渐增大。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基础平衡柱呈圆锥台状,所述上延伸平衡柱也呈圆锥台状。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上基础平衡柱的顶面面积大于所述上延伸平衡柱的底面面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整体结构机动性好,结构稳定,运行更加平缓流畅,井道内的气流得到优化,减少不良振动和噪音,安全性更高,舒适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轿厢,2、升降支撑架,3、顶梁,4、前延伸臂,5、后延伸臂,44、前侧弹簧,55、后侧弹簧,31、上基础平衡柱,32、上延伸平衡柱,3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升降曳引电梯,包括轿厢1,所述轿厢1设置在升降支撑架2上,所述升降支撑架2的顶部具有供曳引绳提拉的顶梁3,所述顶梁3和轿厢1顶部之间具有间隔距离,所述顶梁3和所述轿厢1顶部之间设有升降平衡装置,所述顶梁3的中间部位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向前延伸的前延伸臂4以及向后延伸的后延伸臂5,所述前延伸臂4的前端固定有向下顶住所述轿厢1顶部的前侧弹簧44,所述后延伸臂5的后端固定有向下顶住所述轿厢1顶部的后侧弹簧55。通过曳引绳经过曳引机驱动,带动升降支撑架2升降,并最终带动轿厢1升降。进一步,所述前延伸臂4向前下方倾斜延伸设置。所述后延伸臂5向后下方倾斜延伸设置。前侧弹簧44和后侧弹簧55上均可以固定水平方向铺设的辅助平衡用的圆形薄片并优选设置在各自上下中间的位置处。再进一步,所述升降平衡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轿厢1的顶部的上基础平衡柱31、安装在所述顶梁3上并位于所述上基础平衡柱31上方的上延伸平衡柱32、设置在所述上基础平衡柱31的顶面与所述上延伸平衡柱32的底面之间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五根上下延伸的弹簧33,每根弹簧33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延伸平衡柱32的底面,每根弹簧33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上基础平衡柱31的顶面;五根所述弹簧33的其中四根弹簧33呈矩形形状分布并形成一个矩形区域,而另外一个弹簧33位于所述矩形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其上下两端分别和所述上延伸平衡柱32的底面中心和所述上基础平衡柱31的顶面中心相连接。更进一步,所述上延伸平衡柱32由上至下的各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所述上基础平衡柱31由上至下的各个截面的面积也逐渐增大;所述上基础平衡柱31呈圆锥台状,所述上延伸平衡柱32也呈圆锥台状;所述上基础平衡柱31的顶面面积大于所述上延伸平衡柱32的底面面积;所述上基础平衡柱31的顶面面积优选为所述上延伸平衡柱32的底面面积的1.2倍左右,所述上基础平衡柱31的顶面和所述上延伸平衡柱32的底面的间距控制在20cm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安全升降曳引电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升降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1),所述轿厢(1)设置在升降支撑架(2)上,所述升降支撑架(2)的顶部具有供曳引绳提拉的顶梁(3),所述顶梁(3)和轿厢(1)顶部之间具有间隔距离,所述顶梁(3)和所述轿厢(1)顶部之间设有升降平衡装置,所述顶梁(3)的中间部位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向前延伸的前延伸臂(4)以及向后延伸的后延伸臂(5),所述前延伸臂(4)的前端固定有向下顶住所述轿厢(1)顶部的前侧弹簧(44),所述后延伸臂(5)的后端固定有向下顶住所述轿厢(1)顶部的后侧弹簧(5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升降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1),所述轿厢(1)设置在升降支撑架(2)上,所述升降支撑架(2)的顶部具有供曳引绳提拉的顶梁(3),所述顶梁(3)和轿厢(1)顶部之间具有间隔距离,所述顶梁(3)和所述轿厢(1)顶部之间设有升降平衡装置,所述顶梁(3)的中间部位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向前延伸的前延伸臂(4)以及向后延伸的后延伸臂(5),所述前延伸臂(4)的前端固定有向下顶住所述轿厢(1)顶部的前侧弹簧(44),所述后延伸臂(5)的后端固定有向下顶住所述轿厢(1)顶部的后侧弹簧(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升降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延伸臂(4)向前下方倾斜延伸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升降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延伸臂(5)向后下方倾斜延伸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升降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衡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轿厢(1)的顶部的上基础平衡柱(31)、安装在所述顶梁(3)上并位于所述上基础平衡柱(31)上方的上延伸平衡柱(32)、设置在所述上基础平衡柱(31)的顶面与所述上延伸平衡柱(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一飞刘耀木邱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巨通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