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925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包括由上梁、下梁和两个立柱构成的对重框,所述对重框内安装有对重块,所述上梁上固定有返绳轮组件,所述上梁包括两个上梁体,两个上梁体之间构成返绳轮组件的安装区,两个所述上梁体的底部焊接固定有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所述返绳轮组件,所述返绳轮组件包括安装底板、固定板和返绳轮,所述返绳轮的端面与所述上梁体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方便地安装返绳轮组件且连接可靠,充分利用上梁内部的空间,结构紧凑;返绳轮的端面与上梁体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既返绳轮倾斜安装,由此进一步利用井道空间,便于对重装置在电梯井道内进行安装,井道空间利用率高。

A counterweight device for a household elev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ousehold elevator counterweight device comprises a beam and a lower beam and two column of the heavy box, the weight of heavy box installation, the beam is fixed on the back wheel component, the beam comprises two upper beam, two a beam of a mounting area back rope wheel assembly, two of the beam body on the bottom is welded and fixed with two mounting plate, the mounting plate is fixed on the back wheel component, the return pulley assembly includes a mounting plate, a fixed plate and the back wheel. Back end of the rope pulley and the upper beam body with a certain angle.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conveniently mounted back rope wheel assembly and reliable connec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beam within the space,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back with a certain angle between the end of the rope pulley and the girder, both back rope wheel tilt installation, thereby further use well spac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of lifting device in elevator hoistway well, high utilization rate of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制造技术,尤其是一种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作为垂直运输工具,承担着大量的人流和物流的输送,其作用在建筑物中至关重要。梯对重系统是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重架体的结构形式对于对重系统制造、安装、运行及后期的维护的影响是显著的。中国公开专利CN205294582U公开了一种电梯对重架,包括对重架本体、上导靴、下导靴和导向角铁,导向角铁的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对重架本体的两侧,提高了对重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对重装置与导轨配合可靠,但是,该对重架体积较大,不利于节省电梯井道空间,对重返绳轮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家用电梯采用2:1的曳引比时的绕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电梯对重的返绳轮布置不合理、对重体积较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包括由上梁、下梁和两个立柱构成的对重框,所述对重框内安装有对重块,所述上梁上固定有返绳轮组件,所述上梁包括两个上梁体,两个上梁体之间构成返绳轮组件的安装区,两个所述上梁体的底部焊接固定有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所述返绳轮组件,所述返绳轮组件包括安装底板、固定板和返绳轮,所述安装底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板固定相连且所述安装底板位于所述安装板上侧,所述安装底板上固定有两块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安装孔,固定轴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返绳轮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返绳轮的端面与所述上梁体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本技术提供的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上设有凹槽,两个所述立柱上的凹槽开口方向相对设置,对重块的两端卡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立柱的上端还开设有便于安装所述对重块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凹槽相通,所述立柱上还设有通过螺栓固定以封堵所述缺口的连接板。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立柱上设有一个所述缺口,且两个所述立柱上的缺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对重框的前后两个方向上。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凹槽内还设有用于压紧对重块的压紧块,所述压紧块呈L形且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立柱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轴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固定板上还固定有与所述定位槽配合以阻止所述固定轴转动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呈L形,所述固定板的长板上设有所述安装孔,所述固定板的短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底板固定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挡绳板呈L形,所述挡绳板的短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底板固定相连,所述挡绳板的长板向上延伸且具有折弯的挡绳部。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上梁的两片上梁体之间焊接用于固定返绳轮组件的两个安装板,返绳轮组件的安装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的上侧,由此可方便地安装返绳轮组件且连接可靠,充分利用上梁内部的空间,结构紧凑;返绳轮的端面与上梁体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既返绳轮倾斜安装,由此进一步利用井道空间,便于对重装置在电梯井道内进行安装,井道空间利用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的爆炸视图;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视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对重框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返绳轮组件的爆炸视图;图7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返绳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返绳轮组件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8所示的本技术的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包括由上梁10、下梁20和两个立柱30构成的对重框,所述对重框内安装有对重块40,上梁10上固定有返绳轮组件50,上梁10包括两个上梁体11,两个上梁体11之间构成返绳轮组件50的安装区,两个上梁体11的底部焊接固定有两个安装板12,安装板12上固定有返绳轮组件50,返绳轮组件50包括安装底板51、固定板52和返绳轮53,安装底板51通过螺栓与安装板12固定相连且安装底板51位于安装板12的上侧,安装底板51上固定有两块固定板52,固定板52上设有安装孔521,固定轴54穿设在安装孔521内,返绳轮53安装在固定轴54上,返绳轮53的端面与上梁体11之间具有一定夹角。该实施例中的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通过在上梁的两片上梁体之间焊接用于固定返绳轮组件的两个安装板,返绳轮组件的安装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的上侧,由此可方便地安装返绳轮组件且连接可靠,充分利用上梁内部的空间,结构紧凑;返绳轮的端面与上梁体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既返绳轮倾斜安装,由此进一步利用井道空间,便于对重装置在电梯井道内进行安装,井道空间利用率高。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立柱30上设有凹槽31,两个立柱30上的凹槽31开口方向相对设置,对重块40的两端卡置于凹槽31内,立柱30的上端还开设有便于安装对重块40的缺口32,缺口32与凹槽31相通,立柱30上还设有通过螺栓固定以封堵缺口32的连接板33,通过在对重框的两个立柱的上端设置缺口,可以将对重块通过缺口放入立柱的凹槽内,对重块安装完成后,采用螺栓将连接板固定在立柱上,由此可防止对重块从立柱的凹槽内脱出;在需要增加或减少对重块的数量时,先将连接板拆除,然后可在缺口处添加或取出对重块,不要拆卸其他部件,操作方便,便于对重块数量的调整、更换。每个立柱30上设有一个缺口32,且两个立柱32上的缺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对重框的前后两个方向上,由此减少对重块从凹槽脱出的风险,保证对重块安装可靠。立柱30的凹槽31内还设有用于压紧对重块40的压紧块34,压紧块34呈L形且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柱30上,由此可通过压紧块34将安装在两个立柱的凹槽内的多个对重块压紧、固定,防止对重块在电梯运行中窜动,保证电梯的平稳运行。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轴54上设有定位槽541,固定板52上还固定有与定位槽541配合以阻止固定轴54转动的定位板55,定位板55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板52上。固定板52呈L形,固定板52的长板上设有安装孔521,固定板52的短板通过螺栓与安装底板51固定相连,该固定板结构紧凑、结构强度高,可为返绳轮及固定轴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安装底板51上还设有两个向上延伸的挡绳板56,挡绳板56呈L形,挡绳板56的短板通过螺栓与安装底板51固定相连,挡绳板56的长板向上延伸且具有折弯的挡绳部561,挡绳板安装固定可靠,不易变形,挡绳效果好;挡绳部561与返绳轮53的外圈之间具有5mm的间隙,由此在防止钢丝绳脱离绳槽的同时避免挡绳板与返绳轮产生干涉。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包括由上梁、下梁和两个立柱构成的对重框,所述对重框内安装有对重块,所述上梁上固定有返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包括两个上梁体,两个上梁体之间构成返绳轮组件的安装区,两个所述上梁体的底部焊接固定有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所述返绳轮组件,所述返绳轮组件包括安装底板、固定板和返绳轮,所述安装底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板固定相连且所述安装底板位于所述安装板上侧,所述安装底板上固定有两块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安装孔,固定轴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返绳轮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返绳轮的端面与所述上梁体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所述立柱上设有凹槽,两个所述立柱上的凹槽开口方向相对设置,对重块的两端卡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立柱的上端还开设有便于安装所述对重块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凹槽相通,所述立柱上还设有通过螺栓固定以封堵所述缺口的连接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电梯的对重装置,包括由上梁、下梁和两个立柱构成的对重框,所述对重框内安装有对重块,所述上梁上固定有返绳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包括两个上梁体,两个上梁体之间构成返绳轮组件的安装区,两个所述上梁体的底部焊接固定有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所述返绳轮组件,所述返绳轮组件包括安装底板、固定板和返绳轮,所述安装底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板固定相连且所述安装底板位于所述安装板上侧,所述安装底板上固定有两块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安装孔,固定轴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返绳轮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返绳轮的端面与所述上梁体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所述立柱上设有凹槽,两个所述立柱上的凹槽开口方向相对设置,对重块的两端卡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立柱的上端还开设有便于安装所述对重块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林林张占奎李志杰闫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