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及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28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包括:极柱座,顶部开有凹槽;圆形的极柱本体,一端插入凹槽;另一端伸出极柱座;所述极柱本体插入凹槽的一端的外侧端面上设有两个相互正交的防滑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极柱本体插入凹槽的一端的外侧端面上设有两个相互正交的防滑面;提高了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的固定强度,解决了现有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放电时容易松动的缺陷。

Lead acid battery lead column and lead-acid batter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ead-acid battery lead pole, including: pole sockets, the top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pole body round, one end is inserted into the groove; the other end extends out of the seat two pole; orthogonal non slip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lateral face of the pole body is inserted into the groove on the end.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wo mutually orthogonal skid surfaces on the outer end face of one end of the pole body inserted into the groove, improves the fixing strength of the lead pole battery, and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lead acid battery leads to the loosening of the pole when dischar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及铅酸蓄电池
本技术涉及铅酸蓄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及铅酸蓄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铅酸蓄电池主要分三大类:1)普通蓄电池;普通蓄电池的极板是由铅和铅的氧化物构成,电解液是硫酸的水溶液。它的主要优点是电压稳定、价格便宜;缺点是比能低(即每公斤蓄电池存储的电能)、使用寿命短和日常维护频繁。2)干荷蓄电池:它的全称是干式荷电铅酸蓄电池,它的主要特点是负极板有2V铅酸蓄电池较高的储电能力,在完全干燥状态下,能在两年内保存所得到的电量,使用时,只需加入电解液,等过20—30分钟就可使用。3)免维护蓄电池:免维护蓄电池由于自身结构上的优势,电解液的消耗量非常小,在使用寿命内基本不需要补充蒸馏水。它还具有耐震、耐高温、体积小、自放电小的特点。使用寿命一般为普通蓄电池的两倍。市场上的免维护蓄电池也有两种:第一种在购买时一次性加电解液以后使用中不需要维护(添加补充液);另一种是电池本身出厂时就已经加好电解液并封死,用户根本就不能加补充液。对于通信机房、数据机房用的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因短时备电高倍率恒功率放电需要,其电池放电电流大,电池正引出极柱温度与电极负引出极柱温度升高速率不一致,使得电池引出极柱芯有松动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解决了现有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放电时容易松动的缺陷。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包括:极柱座,顶部开有凹槽;圆形的极柱本体,一端插入凹槽;另一端伸出极柱座;所述极柱本体插入凹槽的一端的外侧端面上设有两个相互正交的防滑面。本技术采取极柱本体插入凹槽的一端的外侧端面上设有两个相互正交的防滑面;提高了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的固定强度,解决了现有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放电时容易松动的缺陷。可选的,所述极柱座底部为三棱柱体。可选的,所述三棱柱体的两条棱边上开有导角,所述导角为20°~25°圆角。可选的,所述极柱本体采用表面镀锡的纯铜材料制成。采用纯铜的极柱主体电阻小,所以蓄电池放电时由极柱主体导致的压降较小,对蓄电池输出的电压影响较小,且铜的导热性较好,纯铜极柱散热效果较好,其强度优于现有技术的铅;表面镀锡使得极柱座浇铸时容易跟极柱主体接合。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所述铅酸蓄电池利用上述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制成。可选的,所述铅酸蓄电池包括:正极引出极柱和负极引出极柱;所述正极引出极柱的极柱本体直径比负极引出极柱的极柱本体直径大10%。设置正极引出极柱直径比负极引出极柱直径大10%有效地解决了电池大电流放电时正负极柱温升不一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取极柱本体插入凹槽的一端的外侧端面上设有两个相互正交的防滑面;提高了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的固定强度,解决了现有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放电时容易松动的缺陷。另外,采用纯铜的极柱主体电阻小,所以蓄电池放电时由极柱主体导致的压降较小,对蓄电池输出的电压影响较小,且铜的导热性较好,纯铜极柱散热效果较好,其强度优于现有技术的铅;表面镀锡使得极柱座浇铸时容易跟极柱主体接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极柱座;2、极柱本体;3、防滑面;4、导角;5、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实施例一: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所述铅酸蓄电池利用上述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制成。所述铅酸蓄电池包括:正极引出极柱和负极引出极柱;所述正极引出极柱的极柱本体2直径比负极引出极柱的极柱本体2直径大10%。设置正极引出极柱直径比负极引出极柱直径大10%有效地解决了电池大电流放电时正负极柱温升不一样。设置正极引出极柱的极柱本体2直径比负极引出极柱的极柱本体2直径大10%有效地解决了电池大电流放电时正负极柱温升不一样。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见附图1、2、3),包括:极柱座1,顶部开有凹槽5;圆形的极柱本体2,一端插入凹槽5;另一端伸出极柱座1;所述极柱本体2插入凹槽5的一端的外侧端面上设有两个相互正交的防滑面3。本技术采取极柱本体2插入凹槽5的一端的外侧端面上设有两个相互正交的防滑面3;提高了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的固定强度,解决了现有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放电时容易松动的缺陷。所述极柱座1底部为三棱柱体。所述三棱柱体的两条棱边上开有导角4,所述导角4为20°~25°圆角。所述极柱本体2采用表面镀锡的纯铜材料制成。采用纯铜的极柱主体电阻小,所以蓄电池放电时由极柱主体导致的压降较小,对蓄电池输出的电压影响较小,且铜的导热性较好,纯铜极柱散热效果较好,其强度优于现有技术的铅;表面镀锡使得极柱座3浇铸时容易跟极柱主体接合。本技术实施时,极柱座为铸件,浇铸极柱座时,极柱主体先放入浇铸模具内,极柱座端的凹槽里充满金属液,浇铸过程中极柱主体的两个相互正交的防滑面的一端插入极柱座端的凹槽里,使得极柱主体与极柱座成为一体,两者连接紧密,不会出现松动。极柱座的两条棱边沿倒20°~25°倒角方便蓄电池加盖。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及铅酸蓄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柱座,顶部开有凹槽;圆形的极柱本体,一端插入凹槽;另一端伸出极柱座;所述极柱本体插入凹槽的一端的外侧端面上设有两个相互正交的防滑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柱座,顶部开有凹槽;圆形的极柱本体,一端插入凹槽;另一端伸出极柱座;所述极柱本体插入凹槽的一端的外侧端面上设有两个相互正交的防滑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座底部为三棱柱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铅酸蓄电池引出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棱柱体的两条棱边上开有导角,所述导角为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卫民唐伟成孙华江孟晨之王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集团浙江灯塔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