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驱动电路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517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具有该像素驱动电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该像素驱动电路采用6T2C像素结构,以对像素中驱动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有效补偿,使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与驱动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无关,从而消除因第一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漂移而引起的画面显示不良的现象。

Pixel driving circuit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pixel driving circuit and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the pixel driving circuit. The pixel driving circuit uses the 6T2C pixel structure, to effectively compensate for the threshold voltage of the driving thin film transistor in the pixel,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threshold voltage of the driving thin film transistor, thereby eliminating the threshold of the first thin film transistor due to pressure drift caused by the bad picture display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驱动电路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成为国内外非常热门的新兴平面显示器产品,这是因为OLED显示器具有自发光、广视角、短反应时间、高发光效率、广色域、低工作电压、薄厚度、可制作大尺寸与可挠曲的显示器及制程简单等特性,而且它还具有低成本的潜力。在OLED显示器中,通常利用薄膜晶体管(TFT)搭配电容存储信号来控制OLED的亮度灰阶表现。为了达到定电流驱动的目的,每个像素至少需要两个TFT和一个储存电容来构成,即2T1C模式。图1是现有的OLED显示器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参照图1,现有的OLED显示器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TFT)和一个电容器,具体地,包括一个开关TFTT1、一个驱动TFTT2和一个存储电容器Cst。OLED的驱动电流由驱动TFTT2控制,其电流大小为:IOLED=k(Vgs-Vth)2,其中,k为驱动TFTT2的本征导电因子,由驱动TFTT2本身特性决定,Vth为驱动TFTT2的阈值电压,Vgs为驱动TFTT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由于长时间的操作,驱动TFTT2的阈值电压Vth会发生漂移,因此会导致OLED的驱动电流变化,从而使得OLED显示器出现显示不良,进而影响显示画面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被驱动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影响的像素驱动电路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第四薄膜晶体管、第五薄膜晶体管、第六薄膜晶体管、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三节点;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且其源极用于接收初始化信号或数据信号,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且其源极用于接收电源正极电压,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第一扫描信号,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三节点,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第二扫描信号,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三节点,且其漏极用于接收电源负极电压;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且其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且其另一端电性接地。可选地,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为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为N型薄膜晶体管。可选地,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执行电位初始化操作、阈值电压存储操作以及发光显示操作;当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执行电位初始化操作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扫描信号为低电位,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为高电位,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接收为低电位的初始化信号;当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执行阈值电压存储操作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为低电位,所述第二扫描信号为高电位,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接收为高电位的数据信号;当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执行发光显示操作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扫描信号和所述第二扫描信号均为高电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包括:电位初始化模块、阈值电压存储模块、发光显示模块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电位初始化模块用于在电位初始化阶段根据处于低电位的发光控制信号和第二扫描信号、处于高电位的第一扫描信号以及初始化信号进行电位初始化;所述阈值电压存储模块用于在阈值电压存储阶段根据处于低电位的发光控制信号和第一扫描信号、处于高电位的第二扫描信号以及数据信号进行阈值电压存储;所述发光显示模块用于在发光驱动阶段根据处于高电位的发光控制信号、第一扫描信号和第二扫描信号对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进行驱动,以使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其中,驱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流与所述发光显示模块的阈值电压无关。可选地,所述电位初始化模块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五薄膜晶体管、第一电容器和第五电容器;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且其源极用于接收初始化信号或数据信号,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第二扫描信号,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且其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且其另一端电性接地。可选地,所述阈值电压存储模块包括: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第四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三节点;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第一扫描信号,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三节点,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可选地,所述发光显示模块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第六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且其源极用于接收电源正极电压,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三节点,且其漏极用于接收电源负极电压。可选地,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为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为N型薄膜晶体管。可选地,所述P型薄膜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所述N型薄膜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又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包括上述的像素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6T2C像素结构的像素驱动电路对像素中驱动薄膜晶体管(即第一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有效补偿,使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与驱动薄膜晶体管(即第一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无关,从而消除因驱动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漂移而引起的画面显示不良的现象。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图1是现有的OLED显示器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架构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像素结构的等效电路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各信号的时序图;图5A至图5C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器件,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相同的标号在整个说明书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像素驱动电路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第四薄膜晶体管、第五薄膜晶体管、第六薄膜晶体管、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三节点;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且其源极用于接收初始化信号或数据信号,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且其源极用于接收电源正极电压,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第一扫描信号,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三节点,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第二扫描信号,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三节点,且其漏极用于接收电源负极电压;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且其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且其另一端电性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第四薄膜晶体管、第五薄膜晶体管、第六薄膜晶体管、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三节点;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且其源极用于接收初始化信号或数据信号,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且其源极用于接收电源正极电压,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第一扫描信号,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三节点,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第二扫描信号,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且其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且其源极电性连接于第三节点,且其漏极用于接收电源负极电压;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且其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且其另一端电性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为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为N型薄膜晶体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执行电位初始化操作、阈值电压存储操作以及发光显示操作;当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执行电位初始化操作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扫描信号为低电位,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为高电位,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接收为低电位的初始化信号;当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执行阈值电压存储操作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一扫描信号为低电位,所述第二扫描信号为高电位,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接收为高电位的数据信号;当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执行发光显示操作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扫描信号和所述第二扫描信号均为高电位。4.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位初始化模块、阈值电压存储模块、发光显示模块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电位初始化模块用于在电位初始化阶段根据处于低电位的发光控制信号和第二扫描信号、处于高电位的第一扫描信号以及初始化信号进行电位初始化;所述阈值电压存储模块用于在阈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勃彪陈小龙温亦谦周明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