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412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药物载体技术领域,包括介孔二氧化硅,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的内部设置有顺磁性物质,介孔二氧化硅的外表面包覆有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缓解了目前将药物送入脑的主要途径为脑内插管、脑室注射等神经外科方法,易造成颅内感染,不利于长期用药的技术问题,制得了一种集磁靶向性和pH及热敏性于一体,能够携带药物在外加磁场的引导下,跨越血脑屏障,直达病变部位,将药物可控释放的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达到了能够有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的技术效果。

Magnetic nanoscale carri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Cross blood brain barri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ross blood brain barrier magnetic nano drug carri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rug carriers, including mesoporous silica, the mesoporous silica is a paramagnetic material, mesoporous silica with coated UNIKA co polymer liposome, ease the main way at present, the drug into the brain to brain,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of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intubation method, easy to caus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echnical problems are not suitable for long-term use, prepared a set of magnetic targeting and pH and sensitive in one, can carry the drug in the magnetic field under the guidance of crossing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to the lesion site, will 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s drug carrier and drug controlled release, achieves the technical effect can effectively treat disease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载体
,尤其是涉及一种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血脑屏障主要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构成,其能够阻止98%小分子和几乎全部大分子化合物入脑,是制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的瓶颈。目前,将药物递送入脑的主要途径为脑内插管、脑室注射等神经外科方法,易造成颅内感染,不利于长期用药。因此,亟需研制一种跨血脑屏障的药物载体,以在不开颅的情况下,使得药物直达病灶部位,从而使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得到有效治疗。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以缓解目前将药物送入脑的主要途径为脑内插管、脑室注射等神经外科方法,易造成颅内感染,不利于长期用药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包括以顺磁性物质为内核,以介孔二氧化硅为壳层的磁性纳米颗粒,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外表面包覆有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进一步的,所述顺磁性物质选自Fe3O4、Co3O4、CoFe2O4和γ-Fe2O3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顺磁性物质为Fe3O4,所述Fe3O4为8-15nm。进一步的,所述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主要由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制备而成,其中,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的质量比为(1-5):10:(10-50)。进一步的,所述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大豆卵磷脂、胆固醇溶解于乙醇溶液中,再加入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先旋蒸3-5h,再水化1-2小时,即制得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进一步的,所述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主要由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十六酯制备而成,且三者的摩尔比为(80-90):1(5-20)。进一步的,所述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十六酯分散在二恶烷中,加入偶氮类引发剂,在65-75℃下反应12-14h,再用乙醚和四氢呋喃反复沉淀溶解多次,即制得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以缓解目前将药物送入脑的主要途径为脑内插管、脑室注射等神经外科方法,易造成颅内感染,不利于长期用药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顺磁性物质溶于乙醇中,超声分散后,加入氨水和正硅酸乙酯,超声4-6h后,进行洗涤、分离和干燥,即制得磁性纳米颗粒;(b)将磁性纳米颗粒进行氨基功能化改性,制得氨基化的磁性纳米颗粒;(c)将氨基化的磁性纳米颗粒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室温下静置1-2h,离心去除上清液,并多次清洗,即制得跨血脑屏障纳米药物载体。进一步的,在步骤(b)中,磁性纳米颗粒的氨基功能化改性包括如下步骤:将磁性纳米颗粒溶解于甲醇水溶液中,再加入氨丙基三甲基硅烷和冰醋酸,反应1-3h,分离,洗涤并干燥,即制得氨基化的磁性纳米颗粒。进一步的,在步骤(b)中,通过超声进行磁性纳米颗粒的分散。进一步的,在步骤(a)中,顺磁性物质为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所述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通过共沉淀法制备而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通过在二氧化硅的内部设置有顺磁性物质,并在介孔二氧化硅的外表面包覆有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使得该载体集磁靶向性和pH及热敏性于一体,能够携带药物在外加磁场的引导下,跨越血脑屏障,直达病变部位,将药物可控释放,从而达到有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过程可控,所制得的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能够在外加磁场的引导携带药物下,跨越血脑屏障,直达病变部位,将药物可控释放,从而达到有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提供的跨血脑屏障纳米药物载体的磁滞回线;图2为Tc-阿霉素-磁性纳米载体复合粒子在A鼠体内的分布图;图3为Tc-阿霉素-纳米载体复合粒子在B鼠体内的分布图;图4为阿霉素-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室温下不同pH值的药物释放特性曲线;图5为阿霉素-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在pH为7.4时不同温度下的药物释放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包括介孔二氧化硅,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的内部设置有顺磁性物质,介孔二氧化硅的外表面包覆有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在本专利技术中,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指的是具有温敏和pH响应性的共聚物-脂质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通过在二氧化硅的内部设置有顺磁性物质,并在介孔二氧化硅的外表面包覆有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使得该载体集磁靶向性和pH及热敏性于一体,能够携带药物在外加磁场的引导下,跨越血脑屏障,直达病变部位,将药物可控的释放出来,从而达到有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顺磁性物质选自Fe3O4、Co3O4、CoFe2O4和γ-Fe2O3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顺磁性物质为Fe3O4,所述Fe3O4为8-15nm。在本专利技术中,顺磁性物质为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提供顺磁影响性,以使得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颗粒能够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沿磁力的作用运动,以增加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穿过血脑屏障的速度,使其能够快速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部位。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当顺磁性物质为Fe3O4,且粒径为8-15nm,其顺磁性更佳。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主要由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制备而成,其中,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的质量比为(1-5):10:(10-50)。通过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协同配合制得的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既能够保留共聚物的温敏特性、pH响应性,达到对弱酸性或相对高温部位的靶向释药,又结合了脂质体的高生物相容性的特点,使其包覆于磁性纳米颗粒的外表面的时候,能够通过调节环境酸碱度或温度的变化,使药物可控的释放。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的质量比为3:1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制备:先将大豆卵磷脂、胆固醇溶解于乙醇溶液中,再加入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先旋蒸3-5h,再水化1-2小时,即制得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在制备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的过程中,旋蒸的温度为35-45℃,优选为40℃,通过旋蒸使溶剂完全挥发后成膜,再加入去离子水,水化1-2小时,优选为2小时,即制得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主要由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十六酯制备而成,且三者的摩尔比为(80-90):1(5-20)。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N-异丙基丙烯酰胺作为温敏单体、甲基丙烯酸为作为pH响应单体和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介孔二氧化硅,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的内部设置有顺磁性物质,介孔二氧化硅的外表面包覆有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介孔二氧化硅,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的内部设置有顺磁性物质,介孔二氧化硅的外表面包覆有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顺磁性物质选自Fe3O4、Co3O4、CoFe2O4和γ-Fe2O3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顺磁性物质为Fe3O4,所述Fe3O4为8-15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主要由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制备而成,其中,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的质量比为(1-5):10:(10-5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大豆卵磷脂、胆固醇溶解于乙醇溶液中,再加入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先旋蒸3-5h,再水化1-2小时,即制得双敏性共聚物-脂质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主要由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十六酯制备而成,且三者的单体摩尔比为(80-90):1(5-2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血脑屏障磁性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pH和热双敏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普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