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304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夹具,其包括:铰接轴;第一夹爪,第一夹爪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控制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控制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铰接孔;第二夹爪,第二夹爪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控制部,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控制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铰接孔;其中,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界定有容纳空间,且第一夹持部中远离第一控制部的一端与第二夹持部中远离第二控制部的一端相对设置,铰接轴依次穿设于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以使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枢接,第一控制部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控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夹具,无需对待夹持物进行开孔,不破坏待夹持物结构,且可以在船舱内灵活的固定,结构稳定,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具
本技术属于用于船舶建造过程中使用的夹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具。
技术介绍
船舶在建造过程中如何在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施工效率,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船舶的船舱室在在施工和装饰的过程中,脚手架是必要的施工设置。船舱中使用的传统的脚手架与建筑工程使用的脚手架无异,均为立柱形式在地面上搭建而成,占用大量的地面空间,使本来就空间有限的船舱更加拥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反顶脚手架,然而,反顶脚手架通常是在反顶构架上开孔,采用挂钩悬挂脚手架的形式。但是,开孔容易对板材造成损坏,影响板材的结构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反顶脚手架悬挂方式破坏板材的缺陷,提供一种夹具。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夹具,其特点在于:其包括:铰接轴;第一夹爪,第一夹爪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控制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控制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铰接孔;第二夹爪,第二夹爪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控制部,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控制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铰接孔;其中,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界定有容纳空间,且第一夹持部中远离第一控制部的一端与第二夹持部中远离第二控制部的一端相对设置,铰接轴依次穿设于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以使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枢接,第一控制部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控制部。较佳地,第一夹持部中与容纳空间相对设置的表面设有第一垫板,第二夹持部中与容纳空间相对设置的表面设有第二垫板,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用于与待夹持物相接触。较佳地,第一垫板焊接于第一夹持部,第二垫板焊接于第二夹持部。较佳地,第一垫板的宽度大于第一夹持部的宽度,第二垫板的宽度大于第二夹持部的宽度。在本方案中,垫板的宽度大于夹持部宽度,增大了夹具与夹持物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了接触面的摩擦力,从而使夹具的固定更加稳定。较佳地,第一控制部设有第一卸扣孔,第一卸扣孔位于第一铰接孔的下方,第二控制部设有第二卸扣孔,第二卸扣孔位于第二铰接孔的下方,一卸扣扣合于第一卸扣孔和第二卸扣孔。较佳地,第一控制部中背离第二控制部的一面设有第一加强板,第二控制部中背离第一控制部的一面设有第二加强板。较佳地,第一加强板从第一控制部中远离第一夹持部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夹持部中,第二加强板从第二控制部中远离第二夹持部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夹持部中。较佳地,第一夹持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水平部分、第一竖直部分和第一倾斜部分,第一倾斜部分邻接第一控制部,第一竖直部分与第一水平部分垂直设置,第一倾斜部分与第一竖直部分形成有一第一夹角;第二夹持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水平部分、第二竖直部分和第二倾斜部分,第二倾斜部分邻接第二控制部,第二竖直部分与第二水平部分垂直设置,第二倾斜部分与第二竖直部分形成有一第二夹角。较佳地,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均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优选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均优选为135度。较佳地,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控制部一体成型,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控制部一体成型;铰接轴为螺钉。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夹具,无需对待夹持物进行开孔,不破坏待夹持物结构,避免影响待夹持物的结构特性,且该夹具可以在船舱内灵活的固定,结构稳定,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夹爪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夹爪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夹具1第一夹爪2第二夹爪3铰接轴4第一垫板22第一铰接孔23第一加强板24第一卸扣孔25第一夹持部26第一水平部分261第一竖直部分262第一倾斜部分263第一控制部27第二垫板32第二铰接孔33第二加强板34第二卸扣孔35第二夹持部36第二水平部分361第二竖直部分362第二倾斜部分363第二控制部3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夹具1,夹具1包括第一夹爪2和第二夹爪3。第一夹爪2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夹持部26和第一控制部27。第一夹持部26和第一控制部27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铰接孔23。第二夹爪3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二夹持部36和第二控制部37。第二夹持部36和第二控制部37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铰接孔33。其中,第一夹持部26和第二夹持部36界定有容纳空间,且第一夹持部中远离第一控制部27的一端与第二夹持部中远离第二控制部37的一端相对设置。铰接轴4依次穿设于第一铰接孔23和第二铰接孔33,以使第一夹持部26与第二夹持部36相枢接。第一控制部27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控制部37。并且第一控制部设有第一卸扣孔25,第一卸扣孔25位于第一铰接孔23的下方。第二控制部37设有第二卸扣孔35,第二卸扣孔35位于第二铰接孔33的下方。一卸扣扣合于第一卸扣孔25和第二卸扣孔35。第一夹持部26和第二夹持部36界定的容纳空间可以方便的容纳夹持物,很容易找到夹具的夹持位置,铰接轴4通过铰接孔使第一夹持部26与第二夹持部36相枢接的方式,能够使夹具能够简便的开合,使夹持的操作过程简单易行,提高了操作的效率。第一夹持部中与容纳空间相对设置的表面设有第一垫板22,第二夹持部中与容纳空间相对设置的表面设有第二垫板32,第一垫板22和第二垫板32用于与待夹持物相接触。第一垫板焊接于第一夹持部,第二垫板焊接于第二夹持部。第一垫板的宽度大于第一夹持部的宽度,第二垫板的宽度大于第二夹持部的宽度。该设计能够有效的保护夹具的结构安全,同时增大了与夹持物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接触面的摩擦力,提高夹具的性能,使夹具的固定更加牢固。并且有助于保护夹持物的结构不被夹具损坏。第一控制部中背离第二控制部的一面设有第一加强板24,第二控制部中背离第一控制部的一面设有第二加强板34。第一加强板从第一控制部中远离第一夹持部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夹持部中,第二加强板从第二控制部中远离第二夹持部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夹持部中。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能够有效增加夹具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结构强度,增强了夹具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水平部分261、第一竖直部分262和第一倾斜部分263,第一倾斜部分263邻接第一控制部,第一竖直部分262与第一水平部分垂直设置,第一倾斜部分263与第一竖直部分262形成有一第一夹角。第二夹持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水平部分361、第二竖直部分362和第二倾斜部分363,第二倾斜部分363邻接第二控制部,第二竖直部分362与第二水平部分361垂直设置,第二倾斜部分363与第二竖直部分362形成有一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均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均优选为135度。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控制部一体成型,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控制部一体成型,该设计是在保持夹具结构足够稳定的情况下,更好的适应船舱常用的T型材。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铰接轴;第一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控制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铰接孔;第二夹爪,所述第二夹爪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铰接孔;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界定有容纳空间,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中远离所述第一控制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中远离所述第二控制部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铰接轴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铰接孔和所述第二铰接孔,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枢接,所述第一控制部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控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铰接轴;第一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控制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铰接孔;第二夹爪,所述第二夹爪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铰接孔;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界定有容纳空间,且所述第一夹持部中远离所述第一控制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中远离所述第二控制部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铰接轴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铰接孔和所述第二铰接孔,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枢接,所述第一控制部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控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中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对设置的表面设有第一垫板,所述第二夹持部中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对设置的表面设有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和所述第二垫板用于与待夹持物相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板焊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垫板焊接于所述第二夹持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垫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宽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设有第一卸扣孔,所述第一卸扣孔位于所述第一铰接孔的下方,所述第二控制部设有第二卸扣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春林相远张元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