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700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包括箱体、上部导线轮、中部导线轮、下部导线轮、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一冷却槽、第二冷却槽、换液槽;箱体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上箱体内部设有上部导线轮、中部导线轮、感应器,下箱体内部设有冷却槽与换液槽;上部导线轮设置在上箱体上端;中部导线轮设置在上箱体中部;下部导线轮设置在下箱体内;第一感应器设置在上部导线轮与中部导线轮之间;第二感应器位于第一冷却槽与第二冷却槽的中间段;第一冷却槽一端连接换液槽,第一冷却槽另一端连接第二冷却槽;换液槽一端连接第一冷却槽,换液槽另一端连接第二冷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导线轮布局合理,可进行二次退火,冷却液可实现循环流动,退火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属于铜丝加工

技术介绍
铜杆在拉丝机上拉拔制作铜丝的过程中,会发生硬化、变脆,为了恢复铜丝的塑性,保持良好的电气性能,因此需要将铜丝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从而降低硬度,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现有的铜丝退火设备的导线轮排列结构复杂,不方便铜丝走线,只进行一次退火处理,产出的铜丝性能较差,设备冷却液一般是不流动的,设备工作一段时间后,冷却液温度会升高,影响退火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导线轮布局合理,可以进行铜丝二次退火,同时冷却液可以实现循环流动,铜丝退火效果好。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包括箱体、上部导线轮、中部导线轮、下部导线轮、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一冷却槽、第二冷却槽、换液槽;所述的箱体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上箱体内部设有所述的上部导线轮、中部导线轮、感应器,下箱体内部设有所述的冷却槽与换液槽;所述的上部导线轮设置在所述的上箱体上端;所述的中部导线轮设置在所述的上箱体中部,中部导线轮位于上部导线轮下端;所述的下部导线轮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内,下部导线轮位于所述的冷却槽中;所述的第一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的上部导线轮与中部导线轮之间,第一感应器位于所述的第一冷却槽前段;所述的第二感应器位于所述的上部导线轮与中部导线轮之间,第二感应器位于所述的第一冷却槽与第二冷却槽的中间段;所述的第一冷却槽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一侧,第一冷却槽一端连接所述的换液槽,第一冷却槽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冷却槽;所述的第二冷却槽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另一侧,第二冷却槽一端连接所述的换液槽,第二冷却槽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冷却槽;所述的换液槽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内,换液槽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冷却槽,换液槽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冷却槽。如上所述的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所述的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连接有交流电源。感应器中通入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周围即产生交变磁场,从而对铜丝进行加热。如上所述的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所述的上部导线轮数量为3个,上部导线轮呈直线排列。上部导线轮用于铜丝的行进,方便铜丝进行退火。如上所述的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所述的中部导线轮数量为6个,中部导线轮呈直线排列。中部导线轮位于上部导线轮下端,铜丝依次经中部导线轮、上部导线轮、下部导线轮行进,经二次退火后导出箱体。如上所述的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所述的下部导线轮数量为2个,2个下部导线轮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一冷却槽和第二冷却槽内。下部导线轮方便铜丝退火后行进。如上所述的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所述的第一冷却槽和所述的第二感应器中间段设有第一干燥盒;所述的第二冷却槽与收线盘之间设有第二干燥盒。干燥盒用于去除铜丝冷却后附着的液体成分。如上所述的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所述的第一冷却槽与换液槽之间设有循环泵。循环泵使冷却槽、换液槽内的液体形成循环流动,从而有效的降低冷却槽内的冷却液温度,以达到良好的退火性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箱体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上箱体内部设有上部导线轮、中部导线轮、感应器,下箱体内部设有冷却槽与换液槽,上箱体上端设有上部导线轮,上箱体中部设有中部导线轮,中部导线轮位于上部导线轮下端,下箱体内设有下部导线轮,下部导线轮位于冷却槽中,上部导线轮与中部导线轮之间段设有第一感应器,上部导线轮与中部导线轮之间段设有第二感应器,第一冷却槽设置在下箱体一侧,第一冷却槽一端连接换液槽,第一冷却槽另一端连接第二冷却槽,第二冷却槽设置在下箱体另一侧,第二冷却槽一端连接换液槽,第二冷却槽另一端连接第一冷却槽,换液槽一端连接第一冷却槽,换液槽另一端连接第二冷却槽。本技术导线轮布局合理,可以进行铜丝二次退火,同时冷却液可以实现循环流动,铜丝退火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铜丝拉丝退火设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包括箱体、上部导线轮1、中部导线轮2、下部导线轮3、第一感应器4、第二感应器5、第一冷却槽6、第二冷却槽7、换液槽8;所述的箱体包括上箱体9、下箱体10,上箱体9内部设有所述的上部导线轮1、中部导线轮2、感应器,下箱体10内部设有所述的冷却槽与换液槽8;所述的上部导线轮1设置在所述的上箱体9上端;所述的中部导线轮2设置在所述的上箱体9中部,中部导线轮2位于上部导线轮1下端;所述的下部导线轮3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10内,下部导线轮3位于所述的冷却槽中;所述的第一感应器4设置在所述的上部导线轮1与中部导线轮2之间,第一感应器4位于所述的第一冷却槽6前段;所述的第二感应器5位于所述的上部导线轮1与中部导线轮2之间,第二感应器5位于所述的第一冷却槽6与第二冷却槽7的中间段;所述的第一冷却槽6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10一侧,第一冷却槽6一端连接所述的换液槽8,第一冷却槽6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冷却槽7;所述的第二冷却槽7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10另一侧,第二冷却槽7一端连接所述的换液槽8,第二冷却槽7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冷却槽6;所述的换液槽8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10内,换液槽8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冷却槽6,换液槽8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冷却槽7。铜丝拉丝退火设备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感应器4与第二感应器5连接有交流电源。感应器中通入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周围即产生交变磁场,从而对铜丝进行加热。铜丝拉丝退火设备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部导线轮1数量为3个,上部导线轮1呈直线排列。上部导线轮1用于铜丝的行进,方便铜丝进行退火。铜丝拉丝退火设备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部导线轮2数量为6个,中部导线轮2呈直线排列。中部导线轮2位于上部导线轮1下端,铜丝依次经中部导线轮2、上部导线轮1、下部导线轮3行进,经二次退火后导出箱体。铜丝拉丝退火设备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下部导线轮3数量为2个,2个下部导线轮3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一冷却槽6和第二冷却槽7内。下部导线轮3方便铜丝退火后行进。铜丝拉丝退火设备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冷却槽6和所述的第二感应器5中间段设有第一干燥盒11;所述的第二冷却槽7与收线盘之间设有第二干燥盒12。干燥盒用于去除铜丝冷却后附着的液体成分。铜丝拉丝退火设备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冷却槽6与换液槽8之间设有循环泵13。循环泵13使第一冷却槽6、换液槽8内的液体形成循环流动,从而有效的降低冷却槽内的冷却液温度,以达到良好的退火性能。本技术铜丝依次绕过中部导线轮2、上部导线轮1、下部导线轮3进行退火处理,铜丝经过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上部导线轮、中部导线轮、下部导线轮、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一冷却槽、第二冷却槽、换液槽;所述的箱体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上箱体内部设有所述的上部导线轮、中部导线轮、感应器,下箱体内部设有所述的冷却槽与换液槽;所述的上部导线轮设置在所述的上箱体上端;所述的中部导线轮设置在所述的上箱体中部,中部导线轮位于上部导线轮下端;所述的下部导线轮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内,下部导线轮位于所述的冷却槽中;所述的第一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的上部导线轮与中部导线轮之间,第一感应器位于所述的第一冷却槽前段;所述的第二感应器位于所述的上部导线轮与中部导线轮之间,第二感应器位于所述的第一冷却槽与第二冷却槽的中间段;所述的第一冷却槽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一侧,第一冷却槽一端连接所述的换液槽,第一冷却槽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冷却槽;所述的第二冷却槽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另一侧,第二冷却槽一端连接所述的换液槽,第二冷却槽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冷却槽;所述的换液槽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内,换液槽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冷却槽,换液槽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冷却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丝拉丝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上部导线轮、中部导线轮、下部导线轮、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一冷却槽、第二冷却槽、换液槽;所述的箱体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上箱体内部设有所述的上部导线轮、中部导线轮、感应器,下箱体内部设有所述的冷却槽与换液槽;所述的上部导线轮设置在所述的上箱体上端;所述的中部导线轮设置在所述的上箱体中部,中部导线轮位于上部导线轮下端;所述的下部导线轮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内,下部导线轮位于所述的冷却槽中;所述的第一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的上部导线轮与中部导线轮之间,第一感应器位于所述的第一冷却槽前段;所述的第二感应器位于所述的上部导线轮与中部导线轮之间,第二感应器位于所述的第一冷却槽与第二冷却槽的中间段;所述的第一冷却槽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一侧,第一冷却槽一端连接所述的换液槽,第一冷却槽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冷却槽;所述的第二冷却槽设置在所述的下箱体另一侧,第二冷却槽一端连接所述的换液槽,第二冷却槽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紫邦欧阳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怀化长江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