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NG气瓶后置公交客车气瓶舱内积水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2319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LNG气瓶后置公交客车气瓶舱内积水导流装置,该导流装置设置在客车气瓶舱体前部;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槽、不锈钢下水管、导流胶管和卡箍;所述导流槽设在气瓶舱体前部,导流槽两端均开设有导流孔;所述不锈钢下水管一端与导流槽的导流孔连通,另一端套设安装有导流胶管,不锈钢下水管与导流胶管采用卡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气瓶舱体内积水使之进入导流槽内,再通过不锈钢下水管和导流胶管把气瓶舱体内积水引流至舱体外部,积水迅速排出,解决气瓶舱内长期积水对LNG气瓶支座及舱体的腐蚀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NG气瓶后置公交客车气瓶舱内积水导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防腐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LNG气瓶后置状态的公交客车气瓶舱内积水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LNG气瓶后置状态(位置在发动机舱上部)公交车越来越多,由于LNG气瓶安装位置是独立的舱体,同时需要与外界相通,因此舱体内就会出现积水现象。如果舱体结构设计不合理,大量积水不能迅速排出,会造成气瓶舱体及气瓶安装支座的腐蚀,存在安全隐患。现有气瓶舱体设计主要考虑LNG气瓶安装的方便性及可靠性,其它方面考虑较少。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结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同样,LNG等天然气公交车的使用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NG气瓶后置公交客车气瓶舱内积水导流装置,通过此装置对客车气瓶舱体内积水可以迅速排出,解决气瓶舱体内长期积水,对气瓶支座及舱体的腐蚀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LNG气瓶后置公交客车气瓶舱内积水导流装置,该导流装置设置在客车气瓶舱体前部;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槽、不锈钢下水管、导流胶管和卡箍;所述导流槽设在气瓶舱体前部,导流槽两端均开设有导流孔;所述不锈钢下水管一端与导流槽的导流孔连通,另一端套设安装有导流胶管,不锈钢下水管与导流胶管采用卡箍固定。所述不锈钢下水管的上端部设有连接板,下端部设有凸环,连接板与下水管端面齐平;所述不锈钢下水管的连接板安装在导流槽的导流孔环侧处;所述卡箍位于凸环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将气瓶舱体内积水使之进入导流槽内,再通过不锈钢下水管和导流胶管把气瓶舱体内积水引流至舱体外部,积水迅速排出,解决气瓶舱内长期积水对LNG气瓶支座及舱体的腐蚀问题。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导流槽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不锈钢下水管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不锈钢下水管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导流装置的装配主视图;图5为图4中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导流装置的装配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LNG气瓶后置公交客车气瓶舱内积水导流装置,如图6所示,该导流装置设置在客车气瓶舱体1前部(图5中所示左侧),LNG气瓶2后置在气瓶舱体1内;如图1-5所示,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槽3、不锈钢下水管4、导流胶管5和卡箍6;在气瓶舱体1前部设计出长度l、宽度w、深度h的导流槽3(导流槽在设计气瓶舱体时完成),导流槽3两端均开设有导流孔31;不锈钢下水管4的上端部设有连接板41,下端部设有凸环42,连接板41与下水管端面齐平;不锈钢下水管4的连接板41安装在导流槽3的导流孔31环侧处,不锈钢下水管4与导流槽3连通,不锈钢下水管4下部套设安装有导流胶管5,采用卡箍6固定不锈钢下水管4与导流胶管5,卡箍6位于凸环42上方;本技术将气瓶舱体1内积水使之进入导流槽3内,再通过不锈钢下水管4和导流胶管5把气瓶舱体内积水引流至舱体外部,积水迅速排出,解决气瓶舱内长期积水对LNG气瓶支座及舱体的腐蚀问题。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LNG气瓶后置公交客车气瓶舱内积水导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LNG气瓶后置公交客车气瓶舱内积水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流装置设置在客车气瓶舱体(1)前部;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槽(3)、不锈钢下水管(4)、导流胶管(5)和卡箍(6);所述导流槽(3)设在气瓶舱体(1)前部,导流槽(3)两端均开设有导流孔(31);所述不锈钢下水管(4)一端与导流槽(3)的导流孔(31)连通,另一端套设安装有导流胶管(5),不锈钢下水管(4)与导流胶管(5)采用卡箍(6)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NG气瓶后置公交客车气瓶舱内积水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流装置设置在客车气瓶舱体(1)前部;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槽(3)、不锈钢下水管(4)、导流胶管(5)和卡箍(6);所述导流槽(3)设在气瓶舱体(1)前部,导流槽(3)两端均开设有导流孔(31);所述不锈钢下水管(4)一端与导流槽(3)的导流孔(31)连通,另一端套设安装有导流胶管(5),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鹏李银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