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春渊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111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其结构包括转轴、转子铁心、电刷、轴承、换向片、后端盖、壳体、定子绕组、定子铁心、绕组线圈、铁心、线圈、衔铁、滚轮Ⅰ、上导轨、限位块、上制动片、叶片、连杆Ⅰ、下制动片、滚轮Ⅱ、下导轨、前端盖、弹簧、开槽、挡板、立板、连杆Ⅱ、铰链,壳体的后端嵌有后端盖,前端盖设在壳体前端并通过螺栓与之相连接,前端盖贯穿有转轴,转轴设在壳体中轴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通过上制动片、下制动片对转轴进行快速制动,能量损耗小,无需担心弹簧的老化,下制动片底部的弹簧使下制动片的上升更加迅速,加快上升的进程,能够迅速对转轴进行制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属于电动机的制动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电动机切除电源后依靠惯性还要转动一段时间(或距离)才能停下来,而生产中起重机的吊钩或卷扬机的吊篮要求准确定位;万能铣床的主轴要求能迅速停下来;升降机在突然停电后需要安全保护和准确定位控制…等。这些都需要对拖动的电动机进行制动,所谓制动,就是给电动机一个与转动方向相反的转矩使它迅速停转(或限制其转速)。制动的方法一般有两类:机械制动和电气制动。机械制动常用的方法:电磁抱闸制动,电磁抱闸制动电磁抱闸是靠闸瓦的摩擦片制动闸轮.电磁离合器是利用动、静摩擦片之间足够大的摩擦力使电动机断电后立即制动,摩擦力依靠弹簧来实现增强,弹簧使用时间长容易老化,减少摩擦力,而电气制动能量损耗大,无法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以解决电磁抱闸摩擦力依靠弹簧来实现增强,弹簧使用时间长容易老化,减少摩擦力,而电气制动能量损耗大,无法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其结构包括转轴、转子铁心、电刷、轴承、换向片、后端盖、壳体、定子绕组、定子铁心、绕组线圈、铁心、线圈、衔铁、滚轮Ⅰ、上导轨、限位块、上制动片、叶片、连杆Ⅰ、下制动片、滚轮Ⅱ、下导轨、前端盖、弹簧、开槽、挡板、立板、连杆Ⅱ、铰链,所述壳体的后端嵌有后端盖,所述前端盖设在壳体前端并通过螺栓与之相连接,所述前端盖贯穿有转轴,所述转轴设在壳体中轴线上,所述转轴的一端套设于焊接在后端盖内侧中间的轴承上,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前端盖延伸出外侧,所述转轴中间设有转子铁心,所述转子铁心与转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子铁心的外表面围绕有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设在定子铁心内侧,所述定子铁心的外侧与壳体内壁相连接,所述转轴位于轴承与定子绕组之间的部分围绕有换向片,所述换向片的外侧设有相对应的一对电刷,所述电刷位于转轴横截面的直径两端,所述换向片分别与连接绕组线圈的首尾相连接,所述绕组线圈设在定子绕组内部,所述转轴位于前端盖向内一侧的位置设有叶片,所述叶片以转轴横截面的圆心为点成射线状均匀分别在转轴外表面,所述转轴的中轴线上方设有上制动片,所述上制动片与转轴的中轴线方向一致,所述上制动片竖直放置且顶部与衔铁底部一侧相连接,所述衔铁的前后侧设有滚轮Ⅰ,所述衔铁通过滚轮Ⅰ与上导轨滑动连接,所述衔铁上方设有与之磁力相吸的铁心,所述铁心设在上导轨内且外表面缠绕有线圈,所述上导轨的底部向内设有限位块,所述上导轨的顶部与壳体顶部内壁焊接在一起,所述衔铁与连接上制动片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通过铰链与连杆Ⅰ活动链接,所述连杆Ⅰ通过连杆Ⅱ与下制动片铰链连接,所述下制动片与上制动片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下制动片设在下导轨内部并通过滚轮Ⅱ与之滑动连接,所述滚轮Ⅱ固定在下导轨内部,所述下制动片底部通过弹簧与下导轨底部相连接,所述下导轨固定在壳体底部,所述下导轨的一侧开有开槽,所述挡板设在下导轨开有开槽的一侧外部并连接在开槽顶部,所述挡板为一半平滑一半下斜,所述挡板的平滑端与开槽顶部相连接,所述挡板的下斜端头正下方设有立在壳体上的立板,所述挡板与立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连杆Ⅱ中间卡设在空隙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削尖头,所述削尖头连接在上制动片底部,所述削尖头的侧面为锥形状。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凸条、卡条,所述凸条设在下制动片前后侧,所述卡条设在下导轨内上部,所述凸条与卡条相配合。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安装在表面壳体外,所述接线盒通过电线与线圈电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有风扇,所述风扇设在连接在转轴后端部。工作原理:运行时将电机进行接电,利用定子绕组内部的绕组线圈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铁心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绕组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可通过改变换向片两端电刷的正负极进行实现,通电时铁心上的线圈也得电,铁心与衔铁吸合,衔铁下方设有的上制动片、连杆Ⅰ均跟随衔铁上升,当连杆Ⅰ上升时,连杆Ⅰ带动连杆Ⅱ的一端上升,因为连杆Ⅱ的中间卡设在挡板和立板的空隙中,所以连杆Ⅱ的另一端向下运动,带动与之铰链连接的下制动片客服弹簧的弹力下压,下制动片设在下导轨便始终进行竖直运动,下导轨内壁的滚轮Ⅱ时下制动片上下移动更加顺畅,减少阻力,结合上述,电机通电时上制动片、下制动片分别向相反的两侧移动,与转轴上的叶片分离,转轴可进行旋转;当电机断电时,铁心上的线圈失电,衔铁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坠落,衔铁上的下制动片下坠直接卡住转轴上的叶片,衔铁底部的连杆Ⅰ向下运动使卡设在挡板和立板的空隙中的连杆Ⅱ带动下制动片上升直到卡住转轴上的叶片,下制动片底部的弹簧使下制动片的上升更加迅速,加快上升的进程,能够迅速对转轴进行制动,通过上制动片、下制动片与叶片的卡合制动加强了转轴的固定效果。因为还包括有削尖头,所述削尖头连接在上制动片底部,所述削尖头的侧面为锥形状,能够使上制动片更加快速的卡入叶片中。因为还包括有凸条、卡条,所述凸条设在下制动片前后侧,所述卡条设在下导轨内上部,所述凸条与卡条相配合,因此下制动片在上升到卡入叶片时,通过卡条可防止下制动片下滑,对下制动片进行有效限位。因为还包括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安装在表面壳体外,所述接线盒通过电线与线圈电连接,能够使线圈得得电、失电与绕组线圈的时间一致。因为还包括有风扇,所述风扇设在连接在转轴后端部,能够利用转轴本身的旋转进行散热,防止电机发热。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通过上制动片、下制动片对转轴进行快速制动,能量损耗小,无需担心弹簧的老化,下制动片底部的弹簧使下制动片的上升更加迅速,加快上升的进程,能够迅速对转轴进行制动,通过上制动片、下制动片与叶片的卡合制动加强了转轴的固定效果,削尖头能够使上制动片更加快速的卡入叶片中卡条可防止下制动片下滑,对下制动片进行有效限位,风扇能够利用转轴本身的旋转进行散热,防止电机发热。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的第一种情况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的第一种情况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的第二种情况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的第三种情况的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的第四种情况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的第五种情况的侧视图。图中:转轴-1、转子铁心-2、电刷-3、轴承-4、换向片-5、后端盖-6、壳体-7、定子绕组-8、定子铁心-9、绕组线圈-10、铁心-11、线圈-12、衔铁-13、滚轮Ⅰ-14、上导轨-15、限位块-16、上制动片-17、叶片-18、连杆Ⅰ-19、下制动片-20、滚轮Ⅱ-21、下导轨-22、前端盖-23、弹簧-24、开槽-25、挡板-26、立板-27、连杆Ⅱ-28、铰链-29、削尖头-170、凸条-201、卡条-220、接线盒-30、风扇-3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其结构包括转轴(1)、转子铁心(2)、电刷(3)、轴承(4)、换向片(5)、后端盖(6)、壳体(7)、定子绕组(8)、定子铁心(9)、绕组线圈(10)、铁心(11)、线圈(12)、衔铁(13)、滚轮Ⅰ(14)、上导轨(15)、限位块(16)、上制动片(17)、叶片(18)、连杆Ⅰ(19)、下制动片(20)、滚轮Ⅱ(21)、下导轨(22)、前端盖(23)、弹簧(24)、开槽(25)、挡板(26)、立板(27)、连杆Ⅱ(28)、铰链(2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的后端嵌有后端盖(6),所述前端盖(23)设在壳体(7)前端并通过螺栓与之相连接,所述前端盖(23)贯穿有转轴(1),所述转轴(1)设在壳体(7)中轴线上,所述转轴(1)的一端套设于焊接在后端盖(6)内侧中间的轴承(4)上,所述转轴(1)的另一端穿过前端盖(23)延伸出外侧,所述转轴(1)中间设有转子铁心(2),所述转子铁心(2)与转轴(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子铁心(2)的外表面围绕有定子绕组(8),所述定子绕组(8)设在定子铁心(9)内侧,所述定子铁心(9)的外侧与壳体(7)内壁相连接,所述转轴(1)位于轴承(4)与定子绕组(8)之间的部分围绕有换向片(5),所述换向片(5)的外侧设有相对应的一对电刷(3),所述电刷(3)位于转轴(1)横截面的直径两端,所述换向片(5)分别与连接绕组线圈(10)的首尾相连接,所述绕组线圈(10)设在定子绕组(8)内部,所述转轴(1)位于前端盖(23)向内一侧的位置设有叶片(18),所述叶片(18)以转轴(1)横截面的圆心为点成射线状均匀分别在转轴(1)外表面,所述转轴(1)的中轴线上方设有上制动片(17),所述上制动片(17)与转轴(1)的中轴线方向一致,所述上制动片(17)竖直放置且顶部与衔铁(13)底部一侧相连接,所述衔铁(13)的前后侧设有滚轮Ⅰ(14),所述衔铁(13)通过滚轮Ⅰ(14)与上导轨(15)滑动连接,所述衔铁(13)上方设有与之磁力相吸的铁心(11),所述铁心(11)设在上导轨(15)内且外表面缠绕有线圈(12),所述上导轨(15)的底部向内设有限位块(16),所述上导轨(15)的顶部与壳体(7)顶部内壁焊接在一起,所述衔铁(13)与连接上制动片(17)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通过铰链(29)与连杆Ⅰ(19)活动链接,所述连杆Ⅰ(19)通过连杆Ⅱ(28)与下制动片(20)铰链连接,所述下制动片(20)与上制动片(17)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下制动片(20)设在下导轨(22)内部并通过滚轮Ⅱ(21)与之滑动连接,所述滚轮Ⅱ(21)固定在下导轨(22)内部,所述下制动片(20)底部通过弹簧(24)与下导轨(22)底部相连接,所述下导轨(22)固定在壳体(7)底部,所述下导轨(22)的一侧开有开槽(25),所述挡板(26)设在下导轨(22)开有开槽(25)的一侧外部并连接在开槽(25)顶部,所述挡板(26)为一半平滑一半下斜,所述挡板(26)的平滑端与开槽(25)顶部相连接,所述挡板(26)的下斜端头正下方设有立在壳体(7)上的立板(27),所述挡板(26)与立板(27)之间留有空隙,所述连杆Ⅱ(28)中间卡设在空隙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机驱动的机构的制动装置,其结构包括转轴(1)、转子铁心(2)、电刷(3)、轴承(4)、换向片(5)、后端盖(6)、壳体(7)、定子绕组(8)、定子铁心(9)、绕组线圈(10)、铁心(11)、线圈(12)、衔铁(13)、滚轮Ⅰ(14)、上导轨(15)、限位块(16)、上制动片(17)、叶片(18)、连杆Ⅰ(19)、下制动片(20)、滚轮Ⅱ(21)、下导轨(22)、前端盖(23)、弹簧(24)、开槽(25)、挡板(26)、立板(27)、连杆Ⅱ(28)、铰链(2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的后端嵌有后端盖(6),所述前端盖(23)设在壳体(7)前端并通过螺栓与之相连接,所述前端盖(23)贯穿有转轴(1),所述转轴(1)设在壳体(7)中轴线上,所述转轴(1)的一端套设于焊接在后端盖(6)内侧中间的轴承(4)上,所述转轴(1)的另一端穿过前端盖(23)延伸出外侧,所述转轴(1)中间设有转子铁心(2),所述转子铁心(2)与转轴(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子铁心(2)的外表面围绕有定子绕组(8),所述定子绕组(8)设在定子铁心(9)内侧,所述定子铁心(9)的外侧与壳体(7)内壁相连接,所述转轴(1)位于轴承(4)与定子绕组(8)之间的部分围绕有换向片(5),所述换向片(5)的外侧设有相对应的一对电刷(3),所述电刷(3)位于转轴(1)横截面的直径两端,所述换向片(5)分别与连接绕组线圈(10)的首尾相连接,所述绕组线圈(10)设在定子绕组(8)内部,所述转轴(1)位于前端盖(23)向内一侧的位置设有叶片(18),所述叶片(18)以转轴(1)横截面的圆心为点成射线状均匀分别在转轴(1)外表面,所述转轴(1)的中轴线上方设有上制动片(17),所述上制动片(17)与转轴(1)的中轴线方向一致,所述上制动片(17)竖直放置且顶部与衔铁(13)底部一侧相连接,所述衔铁(13)的前后侧设有滚轮Ⅰ(14),所述衔铁(13)通过滚轮Ⅰ(14)与上导轨(15)滑动连接,所述衔铁(13)上方设有与之磁力相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渊张艳丽张雄
申请(专利权)人:陈春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