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双喜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型光电倍增器及其光电倍增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1005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型光电倍增器,用于探测光子,其中包括:第一倍增单元制造倍增光子量,第二倍增单元转化所述倍增后的光子至光电子,并倍增光电子以获得输出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倍增单元包括:透光泡壳,其内部真空密封并容纳有高压电源引线,荧光体,且所述透光泡壳内表面涂覆有光电阴极,其中所述高压电源引线分别靠近所述光电阴极及所述荧光体,形成电子加速电场,所述第二倍增单元靠近所述荧光体获取所述倍增后的光子,并进一步放大形成可探测的电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型光电倍增器及其光电倍增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电倍增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弱光探测用的混合型光电倍增器及其光电倍增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光电倍增器技术原理,是通过光电倍增器上的光电阴极受光照后释放出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射向第一倍增电极,引起电子的二次发射,激发出更多的电子,然后在电场作用下飞向下一个倍增电极,又激发出更多的电子。如此电子数不断倍增,这使光电倍增器的灵敏度比普通光电管要高得多,可用来探测微弱光信号。而现有弱光探测用的大型真空光子倍增器件(大型光子倍增器是指受光敏感面直径在200毫米以上),内部结构复杂,且生产周期较长,成本高昂,已知下列常规技术为,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型光电倍增器及其光电倍增方法之前的现有技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7-245078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4-315758号;WO98/33202;美国专利第5,914,561号;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80047243-电子倍增器单元和包括其的光电倍增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型光电倍增器及其光电倍增方法,以在弱光探测领域提高电子倍增器的探测灵敏度,简化整体结构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混合型光电倍增器及其光电倍增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型光电倍增器,用于探测光子,其特在在于包括:第一倍增单元(1)制造倍增光子量,第二倍增单元(2)转化所述倍增后的光子至光电子,并倍增光电子以获得输出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倍增单元(1)包括:透光泡壳(11),其内部真空密封并容纳有高压电源引线(14),荧光体(13),且所述透光泡壳(11)内表面涂覆有光电阴极(12),其中所述高压电源引线(14)分别设置在所述光电阴极及所述荧光体(13)处,形成电子加速电场,所述第二倍增单元(2)靠近所述荧光体(13)获取所述倍增后的光子,并进一步放大形成可探测的电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型光电倍增器,用于探测光子,其特在在于包括:第一倍增单元(1)制造倍增光子量,第二倍增单元(2)转化所述倍增后的光子至光电子,并倍增光电子以获得输出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倍增单元(1)包括:透光泡壳(11),其内部真空密封并容纳有高压电源引线(14),荧光体(13),且所述透光泡壳(11)内表面涂覆有光电阴极(12),其中所述高压电源引线(14)分别设置在所述光电阴极及所述荧光体(13)处,形成电子加速电场,所述第二倍增单元(2)靠近所述荧光体(13)获取所述倍增后的光子,并进一步放大形成可探测的电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光电倍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泡壳(11)为厚度2-5mm的玻璃材料制成,且整体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光电倍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泡壳(11)包括:第一单元部(111)呈类球形,第二单元部(112)呈由所述第一单元部(111)之类球形向下逐渐过度为管状,且所述管内一端封闭,以从所述透光泡壳(11)内形成转换台(113),其中该第二单元部(112)罩在该第二倍增单元(2)上,以使所述第二倍增单元(2)靠近所述转换台(113)。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光电倍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泡壳(11)之第一单元部(111)呈直径在200mm以上类球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光电倍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体(13),为可在高速光电子的激发下,产生大量光子的器件,采用闪烁晶体或薄膜加工工艺以将光电子转化为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双喜熊圣董湧法
申请(专利权)人:张双喜熊圣董湧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