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1746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包括玻璃外壳、聚焦栅极、聚焦极、第一倍增极和光电阴极,所述聚焦栅极、聚焦极、第一倍增极从上往下依次设于玻璃外壳内部;所述玻璃外壳外形为圆筒形,所述光电阴极贴合所述玻璃外壳内顶壁平面,位于所述聚焦极周边的玻璃外壳内壁上设有导电膜,所述导电膜连接所述光电阴极;所述聚焦栅极为粗网状;所述玻璃外壳的外径为2寸,所述光电阴极与所述聚焦极上沿的距离为28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圆筒形玻璃外壳,具备平面光窗,结合独立的聚焦极及聚焦栅极的形状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能量分辨率更加良好,具有更加良好的收集效率,可达98%,能更好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电倍增管
,尤其涉及一种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
技术介绍
光电倍增管是一种把微弱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加以放大的电真空器件。其广泛应用于医疗成像,光子计数,高能物理等领域。光电倍增管通过耦合剂与闪烁体耦合到一块儿,便形成了一种新的探测器,可以探测X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等各种射线。目前现有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其能量分辨率不够良好,不能很好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包括玻璃外壳、聚焦栅极、聚焦极、第一倍增极和光电阴极,所述聚焦栅极、聚焦极、第一倍增极从上往下依次设于玻璃外壳内部;所述玻璃外壳外形为圆筒形,所述光电阴极贴合所述玻璃外壳内顶壁平面,位于所述聚焦极周边的玻璃外壳内壁上设有导电膜,所述导电膜连接所述光电阴极;所述聚焦栅极为粗网状;所述玻璃外壳的外径为2寸,所述光电阴极与所述聚焦极上沿的距离为28mm。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外壳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弹性支块。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外壳的管针一端设有活动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呈U型。进一步的,所述聚焦极通过焊接定位弹片固定于所述玻璃外壳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倍增极为盒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圆筒形玻璃外壳,光电阴极为平面状,具备平面光窗,能与闪烁体相耦合,结合独立的聚焦极及聚焦栅极的形状设计,并将圆筒形玻璃外壳的外径设计为2寸,所述光电阴极与所述聚焦极上沿的距离为28mm,使得本技术的能量分辨率更加良好,具有更加良好的收集效率,可达98%,能更好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本技术与适配的电子倍增器可以构成完整的光电倍增管,用钴57作为测试信号源,2寸圆柱形碘化钠测试能量分辨率可以到8.6%。另外,所述玻璃外壳上还设有弹性支块,能起到减震的作用,能避免玻璃外壳破碎,有效保护所述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同时,设有活动保护套,避免所述管针刮花包装盒或扎手等,也便于存放,同时也对管针端的玻璃外壳进行了保护,提高整个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所述聚焦极和第一倍增极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所述聚焦栅极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所述第一倍增极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中:1光电阴极、2导电膜、3玻璃外壳、4聚焦栅极、5聚焦极、6第一倍增极、7定位弹片、8管针、9弹性支块、10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包括玻璃外壳3、聚焦栅极4、聚焦极5、第一倍增极6和光电阴极1,所述聚焦栅极4、聚焦极5、第一倍增极6从上往下依次设于玻璃外壳3内部,所述聚焦极5通过焊接定位弹片7固定于所述玻璃外壳3内部,所述定位弹片7通过与玻璃外壳3的机械压力作用起固定聚焦极5的作用,且固定效果好。所述玻璃外壳3外形为圆筒形,所述光电阴极1贴合所述玻璃外壳3内顶壁平面,使其具备平面光窗,能与闪烁体相耦合;位于所述聚焦极5周边的玻璃外壳3内壁上设有导电膜2,所述导电膜2连接所述光电阴极1,所述导电膜2具有很好的光电转换效率,所述导电膜2与所述光电阴极1相连接导通,近乎处于同一电势。所述聚焦栅极4为粗网状,所述玻璃外壳3的外径为2寸,所述光电阴极与所述聚焦极上沿的距离为28mm,使得本技术具有更好的收集效率。所述第一倍增极6为盒状,其具有优良的收集效率与增益。本技术设计圆筒形玻璃外壳3,具备平面光窗,能与闪烁体相耦合,结合独立的聚焦极5及聚焦栅极4的形状设计,并将圆筒形玻璃外壳3的外径设计为2寸,所述光电阴极与所述聚焦极上沿的距离为28mm,使得本技术的能量分辨率更加良好,能更好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进一步利用盒状的第一倍增极6,使得本技术具备更加优良的收集效率。工作原理:所述光电阴极1与导电膜2处于同一电势U1,聚焦极5处于更高的电势U2,聚焦栅极4与第一倍增极6处于更高的电势U3,即U3>U2>U1,这三个电势边界电势在玻璃外壳3内共同形成一个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在适当的分压比例下(如U3-U1>400伏特时,(U3-U2):(U2-U1)=2:2)可以高效地将光电阴极1逸出的电子聚焦到第一倍增极6上。实施例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所述玻璃外壳3外表面上还设有若干弹性支块9,所述弹性支块9为弹性材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璃外壳3的顶面圆周边缘上均匀布设有三个弹性支块9,所述玻璃外壳3的侧面在正交四个方向上平行各设有两个弹性支块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块9的数量共有11个。当所述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不慎落地时,所述玻璃外壳3上的弹性支块9先着地,所述弹性支块9能起到减震的作用,使得所述玻璃外壳3不易破碎。进一步,所述玻璃外壳3底面上设有管针8,所述管针8伸出玻璃外壳3,管针8一端的玻璃外壳3设有活动保护套10,所述保护套10呈U型,所述保护套10与位于玻璃外壳3下端的弹性支块9转轴连接,当不使用时,旋转保护套10至管针8正方,如图6所示,保护套10完全遮盖所述管针8,避免所述管针8刮花包装盒或扎手等,也便于存放,同时也对管针8端的玻璃外壳3进行了保护,提高整个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的使用寿命;当需要使用时,将所述保护套10旋转至玻璃外壳3侧面,确保所述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的良好使用;所述保护套10活动连接,也便于根据情况拆卸或更换。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圆筒形玻璃外壳3,光电阴极1为平面状,具备平面光窗,能与闪烁体相耦合,结合独立的聚焦极5及聚焦栅极4的形状设计,并将圆筒形玻璃外壳3的外径设计为2寸,所述光电阴极与所述聚焦极上沿的距离为28mm,使得本技术的能量分辨率更加良好,具有更加良好的收集效率,可达98%,能更好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本技术与适配的电子倍增器可以构成完整的光电倍增管,用钴57作为测试信号源,2寸圆柱形碘化钠测试能量分辨率可以到8.6%。另外,所述玻璃外壳3上还设有弹性支块9,能起到减震的作用,能避免玻璃外壳3破碎,有效保护所述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同时,设有活动保护套10,避免所述管针8刮花包装盒或扎手等,也便于存放,同时也对管针端的玻璃外壳3进行了保护,提高整个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外壳、聚焦栅极、聚焦极、第一倍增极和光电阴极,所述聚焦栅极、聚焦极、第一倍增极从上往下依次设于玻璃外壳内部;所述玻璃外壳外形为圆筒形,所述光电阴极贴合所述玻璃外壳内顶壁平面,位于所述聚焦极周边的玻璃外壳内壁上设有导电膜,所述导电膜连接所述光电阴极;所述聚焦栅极为粗网状;所述玻璃外壳的外径为2寸,所述光电阴极与所述聚焦极上沿的距离为28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寸平面圆筒形光电倍增管电子光学输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外壳、聚焦栅极、聚焦极、第一倍增极和光电阴极,所述聚焦栅极、聚焦极、第一倍增极从上往下依次设于玻璃外壳内部;所述玻璃外壳外形为圆筒形,所述光电阴极贴合所述玻璃外壳内顶壁平面,位于所述聚焦极周边的玻璃外壳内壁上设有导电膜,所述导电膜连接所述光电阴极;所述聚焦栅极为粗网状;所述玻璃外壳的外径为2寸,所述光电阴极与所述聚焦极上沿的距离为28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寸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毅松吕继东杨红军李红伟龙丁全陈世雄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展创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