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晶体管粘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055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晶体管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晶体管粘片机。其包括整体支架,预热区加热块、加热区加热块、盖板和轨道,整体支架截面为向上的凹形,两壁上设有固定调节底板的丝杆;调节底板上设有保温包层,所述预热区加热块和加热区加热块并排设置在固定底板上,并位于保温包层内;隔热板固定在整体支架上,其上设有轨道,所述盖板位于轨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轻巧,密封保护性能好,加热快、成本低、效率高、完全满足TO‑3P特大功率晶体管的粘片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功率晶体管粘片机
本技术属于晶体管封装
,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晶体管粘片机。
技术介绍
TO-3P特大功率晶体管属半导体功率晶体管范畴,应用在发电机、音响、开关电源、仪器仪表、超声波设备、及其他大功率晶体管应用领域。由于大功率管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材料、设备精度、技术工艺水平、制造成本、人员技能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国内设备生产厂家,曾设计开发全自动大功率晶体管粘片机,但都只能采取焊膏工艺粘片,最后采用加温烧结的方法,但这样常常会导致芯片表面松香粘污,粘污的芯片易产生虚焊,且增加清洗工作,工序繁琐,焊膏是一种低温烧结方式,低温烧结的大功率晶体管热疲劳性远远低于高温焊料装片工艺,可靠性很难保证。通常,TO-3P特大功率晶体管,需要一条引线框架,通过粘片机加温、氢气和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芯片焊接在引线框架上,然后采用铝丝超声键合工艺将管芯的发射极、基极与引线框架的引出脚连接起来,最后密封上树脂。根据晶体管原理可知,大功率晶体管最重要的粘片工艺,一定要确保芯片背面无空洞,焊料浸润性良好,让芯片与引线框架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无焊料氧化,芯片下面无空洞,无缝隙,无翘片等缺陷,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大功率晶体管粘片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功率晶体管粘片机,包括整体支架(10),预热区加热块(4)、加热区加热块(5)、盖板(1)和轨道(2),其特征在于,整体支架(10)截面为向上的凹形,两壁上设有固定调节底板(9)的丝杆(11);调节底板(9)上设有保温包层(7),所述预热区加热块(4)和加热区加热块(5)并排设置在固定底板(6)上,并位于保温包层(7)内;隔热板(3)固定在整体支架(10)上,其上设有轨道(2),所述盖板(1)位于轨道(2)上;所述预热区加热块(4)上设有第一加热棒孔(21)、第一热电偶孔(20)、第一铜管孔(19)和若干与第一铜管孔(19)连通的第一出气孔(22),第一加热棒孔(21)内插入穿过整体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晶体管粘片机,包括整体支架(10),预热区加热块(4)、加热区加热块(5)、盖板(1)和轨道(2),其特征在于,整体支架(10)截面为向上的凹形,两壁上设有固定调节底板(9)的丝杆(11);调节底板(9)上设有保温包层(7),所述预热区加热块(4)和加热区加热块(5)并排设置在固定底板(6)上,并位于保温包层(7)内;隔热板(3)固定在整体支架(10)上,其上设有轨道(2),所述盖板(1)位于轨道(2)上;所述预热区加热块(4)上设有第一加热棒孔(21)、第一热电偶孔(20)、第一铜管孔(19)和若干与第一铜管孔(19)连通的第一出气孔(22),第一加热棒孔(21)内插入穿过整体支架(10)左侧的第一加热棒,第一热电偶孔(20)内插入穿过整体支架(10)左侧的第一热电偶,第一铜管孔(19)内插入第一铜管(17);所述加热区加热块(5)上设有第二加热棒孔(27)、第二热电偶孔(26)、第二铜管孔(25)和若干与第二铜管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利汀龚利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固电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