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云海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9817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包括壳体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头端置于壳体内且通过限位齿进行限位,限位齿卡接在连接部头端处的台阶上,所述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瓶盖状结构,壳体与连接部的端部之间设有用于缓冲冲击的缓冲球,缓冲球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且为空心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只要外部作用力与壳体的轴线方向夹角小于90°,缓冲球均能起到缓冲作用,而且缓冲卡与连接部头端台阶的接触面为斜面,且该斜面与壳体的夹角为30‑45°,其接触面相对平缓,使得缓冲卡与连接部产生相对运动时更加顺畅,虽然因为运动更加顺畅导致缓冲卡的能量消耗减小,但是其尤其对非轴向冲击时导致的缓冲卡卡死的现象却减少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机械
,具体是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CN206186951U公开了一种汽车缓冲装置,受到冲击时,外壳压缩弹簧,在挤压的过程中,逐个受到缓冲卡的阻挡,逐步削减冲击力,最后当弹簧被挤压到最终时,弹簧垫起到缓冲作用,缓冲垫采用特殊的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及弹性,可以有效的缓解驾乘人员受到冲击后的不适感。但是在受到非轴向的作用力时,即冲击力与壳体的轴线夹角在0-90°之间时,两侧受力情况不同,其在靠近冲击力作用力的那面壳体的应力集中,使得壳体相对于连接部呈现一定角度,容易导致其缓冲卡与连接部卡死,导致缓冲效果的减弱,而且该装置为一次性装置,不能进行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包括壳体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头端置于壳体内且通过限位齿进行限位,限位齿卡接在连接部头端处的台阶上,所述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瓶盖状结构,壳体与连接部的端部之间设有用于缓冲冲击的缓冲球,缓冲球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且为空心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外圆周上开设有多个与其轴线方向平行的切削槽,将壳体的外表面分成多个互不相连的瓣体,每个所述瓣体的内壁上均设有位置与连接部头端台阶干涉的缓冲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卡与连接部头端台阶的接触面为斜面,且该斜面与壳体的夹角为30-4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和壳体内均设有用于对缓冲球进行定位的定位座,定位座上设有与缓冲球表面相互匹配的定位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还包括用于使壳体复位的复位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位器为圆锥台状结构,且其表面设有与壳体尾部内壁相互匹配的螺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位器的中心处设有对连接部的让位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壳体受到外部冲击力作用时,只要外部作用力与壳体的轴线方向夹角小于90°,缓冲球均能起到缓冲作用,而且缓冲卡与连接部头端台阶的接触面为斜面,且该斜面与壳体的夹角为30-45°,其接触面相对平缓,使得缓冲卡与连接部产生相对运动时更加顺畅,虽然因为运动更加顺畅导致缓冲卡的能量消耗减小,但是其尤其对非轴向冲击时导致的缓冲卡卡死的现象却减少了,在冲击结束后,还可以使用复位器将壳体复位,便于该缓冲装置的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部、2-壳体、3-定位座、4-定位槽、5-缓冲球、6-限位齿、7-缓冲卡、8-瓣体、9-切削槽、10-复位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包括壳体2和连接部1,所述连接部1的头端置于壳体2内且通过限位齿6进行限位,限位齿6卡接在连接部1头端处的台阶上,防止连接部1从壳体2内滑脱,所述壳体2为一端开口的瓶盖状结构,壳体2与连接部1的端部之间设有用于缓冲冲击的缓冲球5,缓冲球5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且为空心结构,在壳体2受到外部冲击力作用时,只要外部作用力与壳体2的轴线方向夹角小于90°,缓冲球5均能起到缓冲作用,而
技术介绍
中的壳体2在受到偏离轴线方向上的冲击时,其在靠近冲击力作用力的那面壳体的应力集中,使得壳体相对于连接部呈现一定角度,容易导致其缓冲卡与连接部卡死,导致缓冲效果的减弱。所述壳体2的外圆周上开设有多个与其轴线方向平行的切削槽9,将壳体1的外表面分成多个互不相连的瓣体8,每个所述瓣体8的内壁上均设有位置与连接部1头端台阶干涉的缓冲卡7,能在缓冲球5进行缓冲之后进行二次缓冲。所述缓冲卡7与连接部1头端台阶的接触面为斜面,且该斜面与壳体2的夹角为30-45°,其接触面相对平缓,使得缓冲卡7与连接部1产生相对运动时更加顺畅,虽然因为运动更加顺畅导致缓冲卡7的能量消耗减小,但是其尤其对非轴向冲击时导致的缓冲卡7卡死的现象却减少了。所述连接部1的端部和壳体2内均设有用于对缓冲球5进行定位的定位座3,定位座3上设有与缓冲球5表面相互匹配的定位槽4。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还包括用于使壳体2复位的复位器10。所述复位器10为圆锥台状结构,且其表面设有与壳体2尾部内壁相互匹配的螺纹,当缓冲卡7与连接部1头端台阶卡死时,将复位器1的直径较小端逐渐旋入壳体2尾部,由于其是变径的,带动壳体2向外扩张,使得缓冲卡7与连接部1头端台阶分离,最终使得壳体2复位。所述复位器10的中心处设有对连接部1的让位通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包括壳体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头端置于壳体内且通过限位齿进行限位,限位齿卡接在连接部头端处的台阶上,所述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瓶盖状结构,壳体与连接部的端部之间设有用于缓冲冲击的缓冲球,缓冲球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且为空心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包括壳体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头端置于壳体内且通过限位齿进行限位,限位齿卡接在连接部头端处的台阶上,所述壳体为一端开口的瓶盖状结构,壳体与连接部的端部之间设有用于缓冲冲击的缓冲球,缓冲球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且为空心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圆周上开设有多个与其轴线方向平行的切削槽,将壳体的外表面分成多个互不相连的瓣体,每个所述瓣体的内壁上均设有位置与连接部头端台阶干涉的缓冲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汽车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卡与连接部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海
申请(专利权)人:刘云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