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舷侧结构体的搭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913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舷侧结构体的搭载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舷侧结构体定位,采用吊车先将两个舷侧结构体进行定位,两个舷侧结构体相互平行放置,第二步,现场工装安装,保距梁的两端分别与舷侧结构体的内侧面焊接,保距梁与舷侧结构体之间相互垂直连接,第三步,余量的划制与修割,根据第一步中被测量舷侧结构体的定位数值及舷侧结构体安装到位所需的理论值,对舷侧结构体所需修割的部分划制余量,并将余量进行割除,第四步,最终定位,用拉泵用于调节舷舷侧结构体的前后位置,调整到位后,通过约束焊固定整个舷侧结构体的框架的位置完成最终定位。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距钢梁增加了大开口货舱形式的整体强度,减少了船体建造过程中的积累误差。

A loading method of sid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carrying side structure,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first step, the side structure of body positioning, the crane will first locate the two side structure, two side structures are placed in parallel, the second step, the on-site tooling installation, both ends of the beam respectively and medial distance preserving the side structure of the welding surface, between the distance preserving beam and side structure body are vertical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third step, the marking and cutting allowance,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side structure is the first step of the measurement value and the side structure of body installed in place on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cutting parts required to repair, marking the margin on the side the structure, and the margin was cut off, the fourth step, the final position, used to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the front and rear position side side pull pump, after the adjustment in place, the whole body side structure restraint welding fixed frame The position of the frame is finished. The distance steel beam increases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form of the large open cargo hold, and reduces the accumulation error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舷侧结构体的搭载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大开口货舱区的舷侧结构体的搭载方法。
技术介绍
船舶在建造过程中吊车作为核心建造资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够在建造过程中尽可能的释放吊车资源,就可以提升建造效率。传统的定位方法吊装一个船体结构需要运用两次吊车,首次使用吊车进行定位结构划余量线,第二次修割余量后将结构吊装到位。传统吊装方法应用于大开口货舱区舷侧结构在建造过程中容易产生向内或向外倾倒变形,尤其在焊接过程中此类变形显得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舷侧结构体的搭载方法,能够克服结构强度弱所带来的船体变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舷侧结构体的搭载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舷侧结构体定位,采用吊车先将两个舷侧结构体进行定位,所述两个舷侧结构体相互平行放置,第二步,现场工装安装,在所述第一步定位完毕后,在吊车保持起吊两个舷侧结构体的状态下,通过保距梁将两个舷侧结构体宽度方向固定连接,所述保距梁的两端分别与舷侧结构体的内侧面焊接,所述保距梁与舷侧结构体之间相互垂直连接,形成框架结构,第三步,余量的划制与修割,根据第一步中被测量舷侧结构体的定位数值及舷侧结构体安装到位所需的理论值,对舷侧结构体所需修割的部分划制余量,并将余量进行割除,第四步,最终定位,在舷侧结构体分段的四角边上通过焊接安装四个顶撑点,采用油泵顶住顶撑点用于调节顶撑分段的四角水平,在舷侧结构体分段前后分别安装两个拉环,通过焊接将拉环分别安装在分段前后端,采用拉泵用于调节舷舷侧结构体的前后位置,在舷侧结构体的框架体前后和高低位置调整到位后,通过约束焊固定整个舷侧结构体的框架的位置,完成最终定位。所述第一步定位时采用测量仪器与工装设备检测被测量结构体的控制点与测量基准之间的相对数值符合理论值,且结构与结构之间的错位量符合规范要求。所述第三步,余量的划制与修割时,余量切割精度为不大于3mm。所述第四步,最终定位完成后,舷侧结构体的框架体前后和高低方向上的误差均不大于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①本专利技术使用工装的组合运用将原有分离的两个独立体分段组成一个框架结构,使两个舷侧结构体可以同步定位,这样保证了两个舷侧结构体的相对尺寸精度;②因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框架体不会产生倾覆,因此可以通过油泵、拉泵等工装使用进行分段复位替代吊车吊装分段,减少船体结构搭载过程中吊车的一次使用,可以节省吊车的第二次使用,节省吊车资源,提升搭载的控制精度,提高建造效率,同时加强搭载强度,减少后期建造变形;③本专利技术保距钢梁作为刚性支撑增加了大开口货舱形式的整体强度,减少了船体建造过程中的积累误差,并且定位状态易于调节,后期建造精度易于控制;④通过舷侧结构体的下端设置油泵用于高低方向的微调,及在首尾端设置拉环,可以精确的进行前后方向的微调,不但避免了使用吊车的资源,同时还解决了吊车定位时难以三维调整搭载状态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案例来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求更为清楚明了地表达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具体应用,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舷侧结构体的搭载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舷侧结构体定位,采用吊车先将两个舷侧结构体进行定位,所述两个舷侧结构体相互平行放置,通过定位确保两个舷侧结构体1的相对尺寸,此处主要指两个结构体1前后端面同面度≤5mm,高低同步性≤5mm,前后宽度间距与设计图纸的公差要求相符,一般≤6mm,两个舷侧结构体进行定位时采用测量仪器与工装设备检测被测量结构体的控制点与测量基准之间的相对数值符合理论值(保证结构体的垂直度≤5mm),且结构与结构之间的错位量符合规范要求(结构体的肋板与内底肋板之间的前后错位量≤5mm,且结构体的端面半宽、高低、同面度等符合理论值),第二步,现场工装安装,在所述第一步定位完毕后,在吊车保持起吊两个舷侧结构体的状态下,通过保距梁2将两个舷侧结构体宽度方向固定连接,所述保距梁的两端分别与舷侧结构体的内侧面焊接,所述保距梁与舷侧结构体之间相互垂直连接,形成框架结构,完成此步骤后吊车可以与被吊起的舷侧结构体之间脱离,后续步骤无需吊车介入即可完成最终的分段搭载;第三步,余量的划制与修割,在第二步初步定位后,舷侧结构体一般与被搭载体之间高低方向存在10mm~50mm左右间隙,前后位置存在10mm~100mm左右平行错位,在此基础上根据第一步中被测量舷侧结构体的定位数值及舷侧结构体安装到位所需的理论值,对舷侧结构体所需修割的部分划制余量,并将余量进行割除,余量切割误差为不大于3mm,第四步,最终定位,在舷侧结构体分段的四角边上通过焊接安装四个顶撑点3,采用200mm升程的100吨顶撑力的油泵4顶住顶撑点用于调节顶撑分段的四角水平,在舷侧结构体分段前后分别安装两个拉环5,通过焊接将拉环分别安装在分段前后端,采用500mm拉程的拉泵6用于调节舷舷侧结构体的前后位置,先通过拉泵调节舷侧结构体1的前后位置,保证舷侧结构体1的框架体前后端面同面度≤5mm,再通过油泵4逐步将整个框架结构体进行高低调节,在舷侧结构体的框架体前后和高低位置调整到位后,完成搭载,通过约束焊固定整个舷侧结构体的框架的位置,完成最终定位,最终定位完成后,舷侧结构体的框架体前后和高低方向上的误差均不大于5mm。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专利技术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舷侧结构体的搭载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舷侧结构体的搭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舷侧结构体定位,采用吊车先将两个舷侧结构体(1)进行定位,所述两个舷侧结构体(1)相互平行放置,第二步,现场工装安装,在所述第一步定位完毕后,在吊车保持起吊两个舷侧结构体的状态下,通过保距梁(2)将两个舷侧结构体(1)宽度方向固定连接, 所述保距梁(2)的两端分别与舷侧结构体(1)的内侧面焊接,所述保距梁(2)与舷侧结构体(1)之间相互垂直连接,形成框架结构,第三步,余量的划制与修割,根据第一步中被测量舷侧结构体(1)的定位数值及舷侧结构体安装到位所需的理论值,对舷侧结构体所需修割的部分划制余量,并将余量进行割除,第四步,最终定位,在舷侧结构体(1)分段的四角边上通过焊接安装四个顶撑点(3),采用油泵(4)顶住顶撑点(3)用于调节顶撑分段的四角水平,在舷侧结构体(1)分段前后分别安装两个拉环(5),通过焊接将拉环(5)分别安装在分段前后端,采用拉泵(6)用于调节舷舷侧结构体(1)的前后位置,在舷侧结构体(1)的框架体前后和高低位置调整到位后,通过约束焊固定整个舷侧结构体(1)的框架的位置,完成最终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舷侧结构体的搭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舷侧结构体定位,采用吊车先将两个舷侧结构体(1)进行定位,所述两个舷侧结构体(1)相互平行放置,第二步,现场工装安装,在所述第一步定位完毕后,在吊车保持起吊两个舷侧结构体的状态下,通过保距梁(2)将两个舷侧结构体(1)宽度方向固定连接,所述保距梁(2)的两端分别与舷侧结构体(1)的内侧面焊接,所述保距梁(2)与舷侧结构体(1)之间相互垂直连接,形成框架结构,第三步,余量的划制与修割,根据第一步中被测量舷侧结构体(1)的定位数值及舷侧结构体安装到位所需的理论值,对舷侧结构体所需修割的部分划制余量,并将余量进行割除,第四步,最终定位,在舷侧结构体(1)分段的四角边上通过焊接安装四个顶撑点(3),采用油泵(4)顶住顶撑点(3)用于调节顶撑分段的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金王永亮杨宏发唐晓东凌鸿亮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