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悬挂单轨梁及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900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内置悬挂单轨梁及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涉及轨道交通领域。该单轨梁的内部供悬挂式单轨车辆两侧的行走轮行驶,其包括行走轨道,行走轨道包括顶板、两块侧板和用于供行走轮滑行的两块行走板,两块侧板相对设置,顶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两块侧板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行走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两块行走板的自由端之间留有供用于悬吊车厢的悬挂架穿过的缺口;两块行走板的顶面形成有行走部,行走部的顶面为倾斜的平面,行走轮行驶在倾斜的平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自导向和自稳定功能,有效解决了车体因受外力影响而发生横向移动的问题,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噪声,保护了环境。

The built-in suspension monorail beam and the built-in suspension monorail traffic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ngle rail beam with a built-in suspension and a built-in suspension monorail traffic system,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rail traffic. The walking wheel inside the monorail beam for suspended monorail vehicle on both sides of the road, which includes walking tracks, walking tracks comprises a top plate, two side plates and is used for the walking wheel sliding block walking two plate, two side plates arranged opposite end of the roof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two side plates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other end of two the side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line board, a suspension bracket for the car suspension through the gap left between the free ends of the two block board; two block boar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ormation of walking, walking part of the plane tilted, walking wheels on the inclined plan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elf guiding and self stabilizing function, and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transverse movement of vehicle body due to external force influence, improves stability and safety, reduces cost, reduces noise and protects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悬挂单轨梁及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内置悬挂单轨梁及具有内置悬挂单轨梁的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运量小、污染大、占用道路多和地面道路空间不足的天然缺陷。地铁运量大,无污染,也不占用地面道路空间,但却面临地下空间的有限和地铁造价高、经济性不足及地质条件等的限制。悬挂轨道交通,能够有效利用地面以上的空间,在解决交通问题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人类使用悬挂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中国、德国和日本都有线路在运营。经过多年发展到目前为止,现有内置的悬挂轨道交通系统的行走轨道的行走面均是水平的,两组行走轮平行地行驶在行走轨道的两条行走面上。由于行走轮行驶时水平的行走面不能对行走轮产生一定的横向作用力,因此,当车体受到侧风和偏载的影响较大时,车体会发生横向移动。为此,必须设置导向轮和稳定轮,以解决车体受外力影响而发生偏转的问题。但是,稳定轮的稳定力和导向轮的导向力较大,对轨道梁侧面的作用力较大,从而影响了轨道梁的横向稳定性,降低了安全性能,同时,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由于较大的导向力和稳定力,产生了噪声,尤其是高频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减少噪声,具有自导向和自稳定功能,有效解决车体因受外力影响而发生横向移动的问题的内置悬挂单轨梁。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内置悬挂单轨梁的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悬挂单轨梁,所述单轨梁的内部供悬挂式单轨车辆两侧的行走轮行驶,包括行走轨道,所述行走轨道包括顶板、两块侧板和用于供行走轮滑行的两块行走板,所述两块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两块侧板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行走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两块行走板的自由端之间留有供用于悬吊悬挂式单轨车辆车厢的悬挂架穿过的缺口;所述两块行走板的顶面形成有行走部,所述行走部的顶面为倾斜的平面,所述行走轮行驶在倾斜的平面上。作为内置悬挂单轨梁的优选方案,所述行走部的顶面为从远离行走板自由端到靠近行走板自由端向下倾斜的平面,所述行走部的顶面与行走板之间形成0.1-30°的锐夹角。作为内置悬挂单轨梁的优选方案,所述行走部的顶面为从靠近行走板自由端到远离行走板自由端向下倾斜的平面,所述行走部的顶面与行走板之间形成0.1-60°的锐夹角。作为内置悬挂单轨梁的优选方案,所述行走部包括形成行走部顶面的防磨层和形成行走部主体的承力钢结构层。作为内置悬挂单轨梁的优选方案,所述行走部与行走板一体成型,或所述行走部通过连接件与行走板固定连接,且行走部与行走板之间设置阻尼层。作为内置悬挂单轨梁的优选方案,所述行走轨道的侧板为倾斜的立板。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包括车厢和成对设置的多对行走轮,还包括如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内置悬挂单轨梁;每对的两个行走轮之间通过车轮轴连接,所述车轮轴的中部通过悬挂架与车厢连接。作为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车轮轴包括中部的中轴段及分别连接中轴段两端部的两个端轴段,所述端轴段的末端与相应的行走轮连接,且端轴段垂直于相应的行走轮设置。作为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中轴段的纵截面呈弧形或直形。作为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悬挂架包括至少一个悬挂杆。(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行走轨道的两块行走板的顶面设置有行走部,行走部的顶面为倾斜的平面,行走轮行驶在倾斜的平面上,因此,本技术公开的内置悬挂单轨梁及具有该单轨梁的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上述倾斜面结构简单,具有自导向和自稳定功能,有效解决了车体因受外力影响而发生横向移动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2、由于上述倾斜面具有自导向功能,降低了导向力,可减少导向轮的设置,甚至不设置导向轮;同时,上述倾斜面还具有自稳定功能,可以减少稳定轮的设置,甚至不设置稳定轮,从而节约了成本。3、基于不设置或少设置导向轮和稳定轮,减少了由于导向轮和稳定轮的导向力和稳定力产生的噪声,尤其是高频噪声,保护了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悬挂架为单杆式,行走面为下倾斜式;图2是本技术的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悬挂架为单杆式,行走面为上倾斜式;图3是本技术的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悬挂架为双杆式,行走面为下倾斜式;图4是本技术的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悬挂架为双杆式,行走面为上倾斜式;图5是本技术的单轨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行走面为下倾斜式;图6是本技术的单轨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行走面为上倾斜式;图7是本技术的动力学模型的正面图;图8是本技术的动力学模型的侧面图。图中:1、车厢;2、行走轮;3、悬挂架;4、车轮轴;5、行走部;6、行走板;31、悬挂杆;41、中轴段;42、端轴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该系统包括车厢1、内置悬挂单轨梁、设置在单轨梁内的转向架和滑动地设置在内置悬挂单轨梁内部的多对行走轮2。内置悬挂单轨梁架设在空中,车厢1的顶部固设有悬挂架3,悬挂架3的顶端铰接有挂壁,挂壁的另一端轴承安装有与驱动装置连接的车轮轴4,车轮轴4的两端安装对称设置的两个行走轮2。驱动装置与车厢1内的车辆控制器电连接。具体的,本技术的内置悬挂单轨梁包括行走轨道,行走轨道包括顶板、对称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两块侧板和两块行走板6。顶板、对称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两块侧板和两块行走板6通过弯折一体成型,提高行走轨道整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左右两块行走板6用来供悬挂式单轨车辆的多对行走轮2滑行。顶板的左端与左侧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左侧板的底端与左行走板的一端固定连接,顶板的右端与右侧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右侧板的底端与右行走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左行走板和右行走板处于同一平面,且两者的自由端之间留有供用于悬吊悬挂式单轨车辆车厢的悬挂架3穿过的缺口。为了提升视觉的美观效果,行走轨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可以为竖直的立板,可以为顶端向外扩展的倾斜式立板,可以为顶端向内收拢的倾斜式立板。当然,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如弧形)。左行走板和右行走板的顶面各形成有行走部5,行走部5包括形成行走部5的顶面(以下简称行走面)的防磨层和形成行走部主体的承力钢结构层。在本内置悬挂式单轨轨道的实际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防磨层可以采用各种材料,只要能够起到防磨效果即可,比如橡胶、高分子材料或薄钢板等。同时,防磨层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安装,比如机械安装、涂装或粘贴方式敷设,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承力钢结构层能够承受车厢载重一定数量的人或物体后的总重量。行走面为倾斜的平面,行走轮2行驶在倾斜的行走面上。此倾斜的行走面具有自导向和自稳定功能,有效解决了车体因受外力影响而发生横向移动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上述倾斜面具有自导向功能,降低了导向力,可减少导向轮的设置,甚至不设置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置悬挂单轨梁及内置悬挂单轨交通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悬挂单轨梁,所述单轨梁的内部供悬挂式单轨车辆两侧的行走轮(2)行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轨道,所述行走轨道包括顶板、两块侧板和用于供行走轮(2)滑行的两块行走板(6),所述两块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两块侧板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行走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两块行走板(6)的自由端之间留有供用于悬吊悬挂式单轨车辆车厢的悬挂架(3)穿过的缺口;所述两块行走板(6)的顶面形成有行走部(5),所述行走部(5)的顶面为倾斜的平面,所述行走轮(2)行驶在倾斜的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悬挂单轨梁,所述单轨梁的内部供悬挂式单轨车辆两侧的行走轮(2)行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轨道,所述行走轨道包括顶板、两块侧板和用于供行走轮(2)滑行的两块行走板(6),所述两块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两块侧板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行走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两块行走板(6)的自由端之间留有供用于悬吊悬挂式单轨车辆车厢的悬挂架(3)穿过的缺口;所述两块行走板(6)的顶面形成有行走部(5),所述行走部(5)的顶面为倾斜的平面,所述行走轮(2)行驶在倾斜的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悬挂单轨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5)的顶面为从远离行走板(6)自由端到靠近行走板(6)自由端向下倾斜的平面,所述行走部(5)的顶面与行走板(6)之间形成0.1-30°的锐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悬挂单轨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5)的顶面为从靠近行走板(6)自由端到远离行走板(6)自由端向下倾斜的平面,所述行走部(5)的顶面与行走板(6)之间形成0.1-60°的锐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置悬挂单轨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5)包括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渠德武长虹郑辉武子琛何晓燕郑强冯昭君张美艳沈子钿陈燕杰陈亚军胡俊涛朱胜显段远钊张永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