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板玻璃、盖板玻璃制作方法及移动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1696908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盖板玻璃、盖板玻璃制作方法及移动终端,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所述盖板玻璃,包括:盖板玻璃基板、盖板主体油墨层、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其中,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位于所述盖板玻璃基板背面与所述盖板主体油墨层之间;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的功能线路通过所述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引出以与移动终端主体相连。能够有效降低油墨厚度,从而降低盖板玻璃的厚度,而且还可以提高盖板玻璃的附着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盖板玻璃、盖板玻璃制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盖板玻璃、盖板玻璃制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柔性屏在电子终端上的应用,移动终端的盖板玻璃造型设计也在逐渐从2D/2.5D向3D过渡。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盖板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盖板玻璃正面,2为盖板玻璃基板,3为盖板主体油墨层,4为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6为功能线路银线层,7为盖底保护油墨层。从图示可以看出,现有的移动终端盖板玻璃的电性功能区一般在盖板玻璃油墨的背面,在盖板玻璃制成丝印油墨后,再在盖板玻璃的背面进行功能布线加工,如增加丝印抗静电银线等,同时再覆盖油墨绝缘。从上述分析可知,现有的移动终端盖板玻璃需要增加至少两层油墨,容易导致盖板玻璃的油墨厚度较大,而且由于丝印的功能银线等与油墨属于不同的材质,还会导致附着力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盖板玻璃油墨厚度较大,附着力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玻璃、盖板玻璃制作方法及移动终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盖板玻璃,应用于一移动终端中,包括:盖板玻璃基板、盖板主体油墨层、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其中,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位于所述盖板玻璃基板背面与所述盖板主体油墨层之间;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的功能线路通过所述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引出以与移动终端主体相连。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盖板玻璃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盖板玻璃基板的背面设置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在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的另一面设置盖板主体油墨层;在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与所述盖板主体油墨层之间对应功能区域的位置设置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将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的功能线路通过所述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引出以与移动终端主体相连。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另外提供了一种盖板玻璃,包括通过前述任意一种盖板玻璃制作方法制作的盖板玻璃。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另外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前述任意一种盖板玻璃。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盖板玻璃,包括:盖板玻璃基板、盖板主体油墨层、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其中,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位于所述盖板玻璃基板背面与所述盖板主体油墨层之间;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的功能线路通过所述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引出以与移动终端主体相连。能够有效降低油墨厚度,从而降低盖板玻璃的厚度,而且还可以提高盖板玻璃的附着力。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现有盖板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盖板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盖板玻璃正面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一种盖板玻璃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框图;以及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板玻璃。参照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盖板玻璃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盖板玻璃应用于一移动终端中,所述盖板玻璃包括:盖板玻璃基板2、盖板主体油墨层3、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4和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5。其中,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5位于所述盖板玻璃基板2背面与所述盖板主体油墨层3之间;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5的功能线路通过所述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4引出以与移动终端主体相连。相对于现有的盖板玻璃的电性功能区一般在盖板玻璃油墨的背面,在盖板玻璃制成丝印油墨后,再在盖板玻璃的背面进行功能布线加工,如增加丝印抗静电银线等,同时再覆盖油墨绝缘。由此可见现有的盖板玻璃需要增加至少两层油墨,导致盖板玻璃的油膜厚度较大,从而导致盖板玻璃的厚度也较大,而且还会导致盖板玻璃的附着力较差。那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油墨层数,可以将盖板玻璃的电性功能区设置为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5,从而无需在盖板玻璃基板背面增加一层油墨。既不会影响电性功能区的视觉效果以及功能效果,同时也降低了油膜厚度。具体的可以利用任何可用透明线路材料构建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5,可以预先根据需求设置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5的具体材料,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加以限定。而且由于电性功能区为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5,那么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可以位于盖板玻璃基板2背面与盖板主体油墨层3之间。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5的功能线路与移动终端的主体部分相连,以传输信号等等。那么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盖板玻璃中,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5的功能线路可以通过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4引出以与移动终端主体相连。在图2中,标示1为盖板玻璃正面,也即在盖板玻璃安装到移动终端之后,面向用户的面,如图3为盖板玻璃正面的示意图;2为盖板玻璃基板,3为盖板主体油墨层,4为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5为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可以看出其中的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4是对应于预设功能区域的导电油墨层,并不会覆盖全部盖板玻璃。而如图1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的功能线路一般为银线线路,那么则需要在盖板玻璃基板背面与功能线路银线层之间设置至少一层油墨层,也即将盖板主体油墨层设置在盖板玻璃基板背面与功能线路银线层之间,而在功能线路银线层之后,为了实现绝缘,还需要另外设置至少一层油墨层,也即盖底保护油墨层。很明显,现对于本申请的盖板玻璃,现有的移动终端盖板玻璃需要增加至少两层油墨,容易导致盖板玻璃的油墨厚度较大,而且由于丝印的功能银线等与油墨属于不同的材质,还会导致附着力较低。而本申请的盖板玻璃可以有效降低油墨厚度,从而降低盖板玻璃的厚度,而且还可以提高盖板玻璃的附着力。优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5包括透明掺锡氧化铟(IndiumTinOxide,ITO)电路导电层。ITO薄膜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的导电率、高的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机械硬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优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4包括但不限于标识导电油墨层、红外导电油墨层、按键导电油墨层中的至少一个。对于图2中所示的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4可以为标识(logo)导电油墨层或者是红外导(InfraredRadiation,IR)电油墨层。当然,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4也可以为按键导电油墨层,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加以限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偏离相应的功能区域,则容易导致相应的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面积增大,仍然容易导致附着力降低,而且还容易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盖板玻璃、盖板玻璃制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盖板玻璃,应用于一移动终端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玻璃基板、盖板主体油墨层、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其中,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位于所述盖板玻璃基板背面与所述盖板主体油墨层之间;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的功能线路通过所述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引出以与移动终端主体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板玻璃,应用于一移动终端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玻璃基板、盖板主体油墨层、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其中,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位于所述盖板玻璃基板背面与所述盖板主体油墨层之间;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的功能线路通过所述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引出以与移动终端主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包括透明掺锡氧化铟电路导电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包括标识导电油墨层、红外导电油墨层、按键导电油墨层中的至少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区域导电油墨层的位置与相应功能区域一一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功能线路导电层包括防静电电路导电层。6.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子鹏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