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6068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材压合装置,包括:第一滚筒式输送线、安装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上方的壳罩、位于所述壳罩内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上方的第二滚筒式输送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上的喷嘴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的下方且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输出端一侧的第一气缸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输出端正上方的基座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的下方且与所述基座单元相配合的第二气缸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单元和所述基座单元之间的侧板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有效提高板材压合的工作效率和压合质量的同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A plate press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eet pressing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roller conveyor line, mounted on the first roller conveyor line at the top of the housing, located in the housing and is fixed on the first roller conveyor line at the top of the second roller conveyor line, set in the second a roller conveyor line nozzle unit, the first roller conveyor line and the bottom is provided on the second roller conveyor line output side of the first cylinder unit, the first roller conveyor line output end above the base unit, in the first roller conveyor line and below the base unit is matched with the second cylinder unit,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roller conveyor line and is located above the first cylinder unit and the base unit between the side plate unit.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the pressing quality of the plate pressing and reduce the labor strength of the work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压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合装置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板材压合的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一些用于组装的板材之间,或者建设用的板材之间需要经过压合才能使用。按现有技术,一般是通过工人将板材压合在一起,人工压合的方式存在的缺点有: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且压合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市场的需求,而提供一种板材压合装置,其能够有效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板材压合的工作效率和压合质量。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板材压合装置,包括:第一滚筒式输送线、安装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上方的壳罩、位于所述壳罩内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上方的第二滚筒式输送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上的喷嘴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的下方且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输出端一侧的第一气缸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输出端正上方的基座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的下方且与所述基座单元相配合的第二气缸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单元和所述基座单元之间的侧板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呈水平直线状,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具有一向下弯折的折弯部,所述喷嘴单元通过隔板安装在所述折弯部的下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气缸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下方的一第一气缸和一挡板,其中,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且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基座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壳罩的顶板上的第三气缸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基座,其中,所述第三气缸以倒置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罩上,所述基座的底端面上成型有一容置板材的压合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气缸单元位于所述基座单元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气缸单元包括一承载台、多个第二气缸和多块顶块,其中,所述第二气缸以矩形阵列方式分布在所述承载台上,所述顶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面上,所述顶块位于所述压合腔的正下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侧板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壳罩的顶板上的直线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直线滑轨上的一对第四气缸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上的侧板,其中,所述第四气缸以倒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直线滑轨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侧板呈“L”型,所述侧板的底端面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的滚筒之间预留有2mm的间距。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与所述壳罩的顶板之间预留有一间距。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折弯部的折弯角大小设置为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滚筒式输送线用于运送第一板材,第二滚筒式输送线用于运送第二板材;通过第一滚筒式输送线运送的第一板材在途径第二滚筒式输送线的折弯部时,安装在所述折弯部上的喷嘴单元向第一滚筒式输送线上的第一板材喷涂粘结剂,喷涂结束后,第一板材的顶端面上覆盖有一层所述粘结剂;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和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运送板材的同时,驱动第一气缸使得挡板向上移动,使得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的一端面相平齐,从而促使第二板材落在所述第一板材上;所述侧板单元的侧板能够使得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的三个端面相平齐,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的重合度好;当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运送至第二气缸单元时,同时驱动第三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三气缸使得基座下移、所述第二气缸使得顶块上移,而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在所述顶块的作用下上移至所述基座的压合腔内进行压合,压合过程中,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共同施加作用力于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压合效果好。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滚筒式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第一滚筒式输送线;20、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1、折弯部;30、壳罩;40、第一气缸单元;41、第一气缸;42、挡板;50、基座单元;51、基座;511、压合腔;52、第三气缸;60、第二气缸单元;61、承载台;62、第二气缸;63、顶块;70、侧板单元;71、直线滑轨;72、第四气缸;73、侧板;80、喷嘴单元;81、隔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本实施例中的“上”、“下”方向是指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方向,即实际使用过程中重力的方向为下方向,与重力相反的方向为上方向。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板材压合装置,包括: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安装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上方的壳罩30、位于所述壳罩30内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上方的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上的喷嘴单元80、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的下方且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输出端一侧的第一气缸单元40、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输出端正上方的基座单元50、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的下方且与所述基座单元50相配合的第二气缸单元60、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单元40和所述基座单元50之间的侧板单元70。具体的,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用于运送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用于运送第二板材,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呈水平直线状,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具有一向下弯折的折弯部21,所述折弯部21的折弯角大小设置为30°,所述折弯角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第二板材与第一板材的贴合;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与所述壳罩30的顶板之间预留有一间距,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板材。见图3和图5所示,所述喷嘴单元80通过隔板81安装在所述折弯部21的下方。通过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运送的第一板材在途径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的折弯部21时,安装在所述折弯部21上的所述喷嘴单元80向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上的第一板材喷涂粘结剂,喷涂结束后,第一板材的顶端面上覆盖有一层所述粘结剂。见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气缸单元4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下方的一第一气缸41和一挡板42,其中,所述挡板4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41的活塞杆上且所述挡板42垂直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设置。使用时,驱动所述第一气缸41使得所述挡板42向上移动,所述挡板42挡设于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的输出端,在这种状态下,能够使得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的一端面相平齐,从而促使第二板材准确的落在所述第一板材上。见图1至图3所示,所述基座单元50包括安装在所述壳罩30的顶板上的第三气缸52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气缸52的活塞杆上的基座51,其中,所述第三气缸52以倒置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罩30上,所述基座51的底端面上成型有一容置板材的压合腔511。所述第三气缸52的数量设置为4个,所述第三气缸52分布在所述基座51的四个边角处。见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二气缸单元60位于所述基座单元50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气缸单元60包括一承载台61、多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板材压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材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安装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上方的壳罩(30)、位于所述壳罩(30)内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上方的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上的喷嘴单元(80)、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的下方且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输出端一侧的第一气缸单元(40)、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输出端正上方的基座单元(50)、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的下方且与所述基座单元(50)相配合的第二气缸单元(60)、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单元(40)和所述基座单元(50)之间的侧板单元(70);其中,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呈水平直线状,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具有一向下弯折的折弯部(21),所述喷嘴单元(80)通过隔板(81)安装在所述折弯部(21)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安装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上方的壳罩(30)、位于所述壳罩(30)内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上方的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上的喷嘴单元(80)、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的下方且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输出端一侧的第一气缸单元(40)、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输出端正上方的基座单元(50)、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的下方且与所述基座单元(50)相配合的第二气缸单元(60)、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单元(40)和所述基座单元(50)之间的侧板单元(70);其中,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呈水平直线状,所述第二滚筒式输送线(20)具有一向下弯折的折弯部(21),所述喷嘴单元(80)通过隔板(81)安装在所述折弯部(21)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单元(4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下方的一第一气缸(41)和一挡板(42),其中,所述挡板(4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41)的活塞杆上且所述挡板(42)垂直于所述第一滚筒式输送线(10)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50)包括安装在所述壳罩(30)的顶板上的第三气缸(52)和固定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圣荣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