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引法薄壁光亮铜管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5604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6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上引法薄壁光亮铜管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电解铜熔炼→上引连铸无氧铜管→轧管→盘拉→清洗复绕→退火→拉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上引法薄壁光亮铜管的生产工艺。该方法生产的铜管母线尺寸误差小、导电率高、散热性好、机械性能强,其铜含量≥99.99%,氧含量≤10PPM,尺寸误差≤±0.05m,导电率≥100%IACS。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thin-walled light copper tube with a top lead metho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thin wall bright copper tube disclosed by the inventio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electrolytic copper smelting, continuous casting, oxygen free copper tube rolling, tube rolling, disc drawing, cleaning, rewinding, annealing, drawing and drawing.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thin wall light copper tube with a top - drawing method. The production method of copper busbar size small error, high conductivity, good heat dissipation, stro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copper content is more than 99.99%, the oxygen content is less than 10PPM, size error less than 0.05m, the conductivity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00%IA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引法薄壁光亮铜管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管的生产工艺,尤其涉及一种上引法薄壁光亮铜管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电气和空调行业的高速发展,对电线电缆和空调管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铜管生产方法—挤压法是由连铸实心铸坯挤压成管坯,再经过拉拔加工成管材。这种生产铜管的方法周期长、工艺复杂、产品成本高。采用上引法引铸管坯具有以下特点,管坯的径向晶粒分布均匀性较好,且等轴晶比例较高,因此上引管坯既适合冷加工,更适合热加工;管坯长度任意切割,且金属损耗小,设备造价、能耗、操作环境、模具消耗等方面更为优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引法薄壁光亮铜管的生产工艺,利用该方法生产的铜管成本能耗小,成材率高,精度高且性能优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引法薄壁光亮铜管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铜原料熔炼:将铜原料加入熔化炉内,并在表面覆盖100-150mm厚的木炭,控制熔炼炉内温度为xx,使得铜原料完全融化,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连通至保温炉内,控制保温炉内温度为1150±10℃;b、上引连铸无氧铜管:当保温炉内液位达到指定位置后,将保温炉内铜液引入结晶器内形成铜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引法薄壁光亮铜管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铜原料熔炼:将铜原料加入熔化炉内,并在表面覆盖100‑150mm厚的木炭,控制熔炼炉内温度为xx,使得铜原料完全融化,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连通至保温炉内,控制保温炉内温度为1150±10℃;b、上引连铸无氧铜管:当保温炉内液位达到指定位置后,将保温炉内铜液引入结晶器内形成铜坯,控制结晶器内冷却水温度为20‑25℃,冷却水压为1.0‑1.2MPa,形成的铜坯由引锭机控制作拉、停、拉、停循环动作不断拉出形成连续铜管,其中拉坯距离为8mm,拉坯所用时间2.4s,拉坯速度为4.9mm/s,停止时间为1.20s,平均拉坯速度为2.22mm/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引法薄壁光亮铜管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铜原料熔炼:将铜原料加入熔化炉内,并在表面覆盖100-150mm厚的木炭,控制熔炼炉内温度为xx,使得铜原料完全融化,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连通至保温炉内,控制保温炉内温度为1150±10℃;b、上引连铸无氧铜管:当保温炉内液位达到指定位置后,将保温炉内铜液引入结晶器内形成铜坯,控制结晶器内冷却水温度为20-25℃,冷却水压为1.0-1.2MPa,形成的铜坯由引锭机控制作拉、停、拉、停循环动作不断拉出形成连续铜管,其中拉坯距离为8mm,拉坯所用时间2.4s,拉坯速度为4.9mm/s,停止时间为1.20s,平均拉坯速度为2.22mm/s;c、切割:将步骤b中牵引得到的铜管坯经过弯曲的导轮后进入具有水平导轮的水平台,根据生产要求,通过切割装置进行等间距切割;d、轧管:将步骤c切割后的单根铜管送入轧管机内往复轧制成42*2.1mm的半成品管坯,然后对半成品铜管进行盘绕收卷,其中送进装置的送进量为5mm/次,铜管厚度公差为±0.05m;e、盘拉:将步骤d轧制后的半成品铜管送入盘拉机,经过10个道次的轧制,道次延伸系数为1.3~1.45;f、清洗复绕:向步骤e盘拉后的铜管内加入清洗剂及海绵球,连接高压氮气进行内部吹扫清洗,通过清洗剂对铜管外部进行清洗,然后对铜管矫直和计米后进行收卷打包,其中高压氮气吹扫的压力值为6-8MPa,收卷速度为20-30m/min;g、退火:将步骤f打包后的铜管卷放入井式退火炉,在纯度为99.95%氮气氛围内退火处理,控制退火温度为280-310℃,退火时间为120min;h、成品检测及包装:步骤g退火后的铜管重新进行倒盘复绕到相应的线盘上,并进行成品检测几何尺寸符合要求且延伸率达到30%,抗拉强度达到230MPa,含氧量不大于10PPM后,包装入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引法薄壁光亮铜管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木炭为干燥木炭,且含硫量小于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引法薄壁光亮铜管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铜原料为电解铜和紫铜废料,且电解铜占重量百分比为70-75%,而紫铜废料占重量百分比为25-30%。4.一种上引法薄壁光亮铜管的生产工艺,用于制备带有内螺纹的薄壁光亮铜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铜原料熔炼:将铜原料加入熔化炉内,并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晓强闫晨张达陈荣荣顾凯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合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