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低能耗上引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343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低能耗上引炉,涉及铜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设置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熔化区、净化区和保温区,所述炉体内壁上设置纳米高温隔热层一,所述纳米高温隔热层一内侧壁上设置含铬纤维层一,所述纳米高温隔热层一内底壁上设置含铬纤维层二,所述含铬纤维层一和含铬纤维层二上共同设置陶瓷纤维层,所述陶瓷纤维层内侧壁上设置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和陶瓷纤维层上共同设置石英砂层,所述石英砂层上设置若干成型砖,相邻所述成型砖相互连接。本申请具有提高上引炉的保温效果,降低无氧铜杆生产电能消耗的效果。消耗的效果。消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低能耗上引炉


[0001]本技术涉及铜杆生产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低能耗上引炉。

技术介绍

[0002]无氧铜杆是小拉、微拉等小规格铜线拉制以及漆包线和铜排等的原材料,上引铜杆熔炼炉是生产无氧铜杆的重要设备,通常上引铜杆熔炼炉由石棉板、轻质保温砖、成型砖以及石英砂浇筑成型。
[0003]相关技术中设计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2305540B的中国专利提供了铜材熔化上引炉,其包括炉架,炉架上设置炉体,炉体包括依次排列的熔化区、保温区和上引区,熔化区的下方为熔池,保温区的下方为保温池,上引区下方为储液保温池,炉体内设置电磁加热机构,电磁加热机构包括第一电磁加热线圈、第二电磁加热线圈和第三电磁加热线圈,第一电磁加热线圈位于熔池内,且第一电磁加热线圈用于熔化熔池内的铜材,第二电磁加热线圈位于保温池内,且第二电磁加热线圈用使保温池内熔液保持液态,第三电磁加热线圈位于储液保温池内,且第三电磁加热线圈用于使储液保温池内的熔液处于熔融状态。电解铜投入熔化区的熔池内,在第一电磁加热线圈的工作下将铜材在熔化区熔化成铜材熔液,熔化后的铜材熔液流入保温区,在第二电磁加热线圈的工作下保温池内的铜材熔液始终保持于液态,保温池内的铜材熔液流入上引区,在第三电磁加热线圈的工作下铜材熔液维持于熔融状态,上引区内的铜材熔液制成无氧铜杆。
[0004]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炉体内的铜材熔炼过程中,第一电磁加热线圈、第二电磁加热线圈和第三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的热量一部分加热炉体内的铜材,另一部分热量通过炉体向外界流失,而第一电磁加热线圈、第二电磁加热线圈和第三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的热量是由电能转化而来,进而导致无氧铜杆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电能浪费的情况,使无氧铜杆生产用电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上引炉的保温效果,降低无氧铜杆生产电能消耗,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低能耗上引炉。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效低能耗上引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效低能耗上引炉,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设置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熔化区、净化区和保温区,所述炉体内壁上设置纳米高温隔热层一,所述纳米高温隔热层一内侧壁上设置含铬纤维层一,所述纳米高温隔热层一内底壁上设置含铬纤维层二,所述含铬纤维层一和含铬纤维层二上共同设置陶瓷纤维层,所述陶瓷纤维层内侧壁上设置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和陶瓷纤维层上共同设置石英砂层,所述石英砂层上设置若干成型砖,相邻所述成型砖相互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体向外散失的热量需要依次穿过陶瓷纤维层、含铬纤维层一、含铬纤维层二和纳米高温隔热层一,由于陶瓷纤维、含铬纤维层和纳米高温隔热层
一均热传导率低,进而热量不易通过陶瓷纤维层、含铬纤维层一、含铬纤维层二和纳米高温隔热层一向炉体外散失,达到提高上引炉保温效果的目的,提高铜材熔炼的电能利用率,降低无氧铜杆生产电能消耗。
[0009]作为优选,所述炉体外壁设置纳米高温隔热层二,所述纳米高温隔热层二包括若干纳米高温隔热板二,所述纳米高温隔热板二包括内芯二和铝箔层二,所述内芯二由纳米多孔硅微粉制成,所述内芯二厚度为20mm,所述铝箔层二包裹在内芯二外壁,所述铝箔层二一侧侧壁与炉体外壁连接,相邻所述铝箔层二相互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多孔硅微粉制成厚度为20mm的内芯二,内芯二外壁包裹由铝箔制成的铝箔层二,进而形成纳米高温隔热板二,纳米高温隔热板二覆盖在炉体外壁上,由于纳米多孔硅微粉主要原料为纳米级二氧化硅,所以纳米多孔硅微粉热传导率为0.27W/cm
·
K,进而纳米高温隔热板二不易传导热量,减少炉体通过纳米高温隔热板二向外界散失的热量,进而提高上引炉的保温效果,降低无氧铜杆生产电能消耗。
[0011]作为优选,所述炉体与纳米高温隔热层一之间、纳米高温隔热层一与含铬纤维层一之间、纳米高温隔热层一与含铬纤维层二之间、含铬纤维层一与陶瓷纤维层之间和含铬纤维层二与陶瓷纤维层之间均设置粘连层,所述粘连层由玻璃水和高强度耐火泥制成。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玻璃水和高强度耐火泥混合制成具有粘性的粘连层,首先通过粘连层将纳米高温隔热层一粘贴覆盖在炉体内壁上,然后通过粘连层将含铬纤维层一和含铬纤维层二粘贴覆盖在纳米高温隔热层一上,最后将陶瓷纤维层粘贴覆盖在含铬纤维层上。
[0013]作为优选,所述纳米高温隔热层一包括若干纳米高温隔热板一,所述纳米高温隔热板一包括内芯一和铝箔层一,所述内芯一由纳米多孔硅微粉制成,所述内芯一厚度为10mm,所述铝箔层一包裹在内芯一外壁,所述铝箔层一侧壁与粘连层连接,相邻所述铝箔层一相互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多孔硅微粉制成厚度为10mm的内芯一,内芯一外壁包裹由铝箔制成的铝箔层一,进而形成纳米高温隔热板一,纳米高温隔热板一覆盖在炉体内壁上,由于纳米多孔硅微粉主要原料为纳米级二氧化硅,所以纳米多孔硅微粉热传导率为0.27W/cm
·
K,进而纳米高温隔热板一不易传导热量,减少通过纳米高温隔热板一向炉体传导的热量,进而提高上引炉的保温效果,降低无氧铜杆生产电能消耗。
[0015]作为优选,所述含铬纤维层一包括若干含铬纤维毯一,所述含铬纤维毯一厚度为20mm,所述含铬纤维毯一侧壁均与粘连层连接,相邻所述含铬纤维毯一相互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炉体侧壁使用厚度为20mm的含铬纤维毯一,含铬纤维毯一由氧化铝、氧化铬和二氧化硅制成,进而含铬纤维毯一具有低热容量、低热传导率、弹性优良、热稳定性优良和抗热震性好的特性,进而炉体内热量不易通过含铬纤维毯一向纳米高温隔热层一散失,进而减少炉体内热量向炉体外热量散失的情况,提高上引炉的保温效果,降低无氧铜杆生产电能消耗。
[0017]作为优选,所述含铬纤维层二包括若干含铬纤维毯二,所述含铬纤维毯二厚度为10mm,所述含铬纤维毯二侧壁均与粘连层连接,相邻所述含铬纤维毯二相互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体底壁使用厚度为10mm的含铬纤维毯二,含铬纤维毯二由氧化铝、氧化铬和二氧化硅制成的,进而含铬纤维毯二具有低热容量、低热传导率、弹
性优良、热稳定性优良和抗热震性好的特性,进而炉体内热量不易通过含铬纤维毯二向纳米高温隔热层一散失,进而减少炉体内热量向炉体外热量散失的情况,提高上引炉的保温效果,降低无氧铜杆生产电能消耗。
[0019]作为优选,所述陶瓷纤维层包括若干陶瓷纤维板,所述陶瓷纤维板厚度为10mm,所述陶瓷纤维板一侧与粘连层连接,所述陶瓷纤维板另一侧与保温层连接,相邻所述陶瓷纤维板相互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焦宝石和氧化铝粉制成陶瓷纤维棉,陶瓷纤维棉制成陶瓷纤维板,进而陶瓷纤维板在高温环境下具有较高支撑强度以及保温性能,进而炉体内热量不易通过陶瓷纤维板向含铬纤维毯一和含铬纤维毯二散失,进而使炉体内热量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低能耗上引炉,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上固定设置炉体(11),所述炉体(11)包括熔化区(111)、净化区(112)和保温区(113),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1)内壁上设置纳米高温隔热层一(2),所述纳米高温隔热层一(2)内侧壁上设置含铬纤维层一(3),所述纳米高温隔热层一(2)内底壁上设置含铬纤维层二(4),所述含铬纤维层一(3)和含铬纤维层二(4)上共同设置陶瓷纤维层(5),所述陶瓷纤维层(5)内侧壁上设置保温层(6),所述保温层(6)和陶瓷纤维层(5)上共同设置石英砂层(7),所述石英砂层(7)上设置若干成型砖(71),相邻所述成型砖(71)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低能耗上引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1)外壁设置纳米高温隔热层二(8),所述纳米高温隔热层二(8)包括若干纳米高温隔热板二(81),所述纳米高温隔热板二(81)包括内芯二(811)和铝箔层二(812),所述内芯二(811)由纳米多孔硅微粉制成,所述内芯二(811)厚度为20mm,所述铝箔层二(812)包裹在内芯二(811)外壁,所述铝箔层二(812)一侧侧壁与炉体(11)外壁连接,相邻所述铝箔层二(812)相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低能耗上引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1)与纳米高温隔热层一(2)之间、纳米高温隔热层一(2)与含铬纤维层一(3)之间、纳米高温隔热层一(2)与含铬纤维层二(4)之间、含铬纤维层一(3)与陶瓷纤维层(5)之间和含铬纤维层二(4)与陶瓷纤维层(5)之间均设置粘连层(9),所述粘连层(9)由玻璃水和高强度耐火泥制成。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彦军张达陈荣荣蔡晶纪秀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合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